國內快遞即將解限 中資外企誰能一統江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7日 07:53 國際先驅導報 | |
中國快遞市場的所有參與者都面臨著“細則缺失”,外資沒有2005年國內快遞解限的實施細則,國有和民營企業也沒有國家支持其發展的具體措施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申水、實習記者 曉寧 報道 即將到來的2005年是國際快遞巨頭等待了許久的年份:這一年,中國國內快遞業務將 全面開放。而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快遞市場。近日,又一家國際快遞巨頭“聞腥而至”,荷蘭TNT快遞公司宣布在上海開設中國總部,并計劃“幾年內投資兩億歐元以拓展其中國業務”,將其在中國的分支機構增至100家以上,以向中國1000個城市提供快遞服務。 另一方面,在內地深耕多年的敦豪私人運遞公司(DHL)也露出鯨吞之意。它最近宣布,計劃在2008年前在中國內地投資2.15億美元布局快遞業務。 聯合包裹(UPS)等公司的廣告攻勢也已悄然展開。 2005年后,中國人將會用誰的快遞?這也是本土快遞考慮的問題。EMS開通“全夜航”,中小快遞紛紛整合。國家政策支持也迅速到位,日前,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九部委發布了聯合制定的《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以支持快遞物流企業。 本土快遞可能被外資拋棄 王先生是北京一家民營快遞公司負責人,據他介紹,他的公司主要業務是承攬北京市內一些客戶的信函快遞。這家公司有40多名業務人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騎自行車取件,然后騎車將其送往目的地。 王先生對外資經營國內快遞業務表示“沒有什么概念”。現在,他公司的競爭者主要是同樣從事同城快遞業務的中小公司。“現在難的是拉住客戶,尤其是大客戶。”他表示。 “外資進來以后,重新洗牌是必然的。”中國物流學會理事、北京物資學院物流研究中心主任鄔躍表示。中小企業必須盡快做大,否則將直面生存危機。但現在中小快遞的危機意識顯然不足。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國雄也認為,中國本土快遞業興起后開展了不少業務,占領了市場,但在經營觀念、服務水平、網絡結構等方面與外資快遞有差距。對外資開放后,在這些方面經營不好的國內企業將首當其沖。 不過鄔躍還表示,外資快遞在2005年進入后也不會迅速擴張自己的地盤。市場份額在放開的最初不會有什么變化,DHL等公司還有一個觀望期,“2005年和以后的一兩年將是中國快遞企業最后的機會”。 專家還指出,國內快遞放開后,外資公司將會拋開目前的中國合作伙伴“單干”。因為之前外資快遞與中國公司合作就有些“被迫”的性質。 外資對郵電部門沖擊最大 開放帶來的將是格局的變化。“國內快遞企業的應對措施在于調整和重組,形成自己的網絡結構,既要考慮到開放之前的應對措施,又要應對開放后的挑戰,調整戰略。”黃國雄強調。 黃國雄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因為國內企業沒有國際間經營優勢,國際市場快遞將由外資主導。 而在國內市場,將形成由本土企業主導,同外資企業有重點、有分工的競爭合作格局。從郵電部門和中小快遞企業受到的沖擊對比來看,中小快遞企業多為區域性業務,長距離跨省市業務做得少,而外資企業相對不重視區域性、小規模的人工作業,將與中小企業錯開競爭檔次;但郵電部門的包裹、信件、電報等業務則因為競爭加劇和需求減少等原因逐漸縮小。 在壟斷逐漸被打破的同時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郵電部門將感受國內快遞開放后的最強沖擊。 2005年,外資解限不解禁? 中國郵政一位負責人士告訴本報記者,EMS開通了“全夜航”提高服務質量,依托地面高速公路汽車快速網,實現了特快郵件在國內136個大中城市之間“次日遞”的目標。但他并不認為2005年對外資開放國內快遞會對EMS造成巨大影響。 郵政部門的信心可能來源于政策“保障”,鄔躍認為,目前中國郵政對快遞重量等政策限制將不隨國內快遞的放開而解禁。2005年對外資國內快遞的解限也只是一個“大的概念”,并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和具體措施出臺。這也是造成外資目前觀望的原因。 一位快遞業人士透露,外資快遞公司實際上早已通過合資渠道“偷偷地”在中國經營本土快遞業務。鄔躍也認同這種觀點,外資對EMS的國內快遞業務其實已經構成了分流。 快遞公司上市,國家扶持誰? 《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明確表明了鼓勵物流業企業上市的態度,中國快遞業急需上市籌集資金做大做強也是事實,但是本土快遞的先天不足決定了上市路的坎坷。 鄔躍表示,阻礙民營快遞上市的主要問題是規模不夠。民營快遞公司很少有全國性的,區域或地方的民營快遞公司只能在很小范圍內做業務,沒有足夠的競爭力。 EMS有足夠的規模,或許也有足夠的上市沖動,但是鄔躍認為EMS“大有大的難處”。郵政快遞面臨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產權問題。它和郵政部門沒有徹底分離、沒有徹底地進行股份制改造都是EMS要上市必須“跨過去的坎”。 鄔躍認為,國家“扶持物流企業上市”這個提法很對,鼓勵企業做大是正確的方向,但是還缺乏具體的措施。因為中國本土快遞面臨更多的是一個“怎樣扶植”的問題。 “還是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才能促進快遞業的市場化。”鄔躍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