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家庭財產險:有望成為主流產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5日 07:23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國際金融報記者 陳天翔 近日,華泰財險在上海正式推出我國第一代具有利率聯動特點的理財型家庭綜合保險 有業內人士認為,投資型家財險將成為未來國內保險市場的主流產品
目前,我國擁有3億多家庭,不少家庭財產積累已經相當雄厚。如果按照發達國家家財險的平均投保率80%來計算的話,那么我國的家財險市場客戶數量可以達到2.4億戶左右。然而,據調查,在上海、北京和廣州等大城市中,家財險的投保率在7%左右;中小城市中的家財險的投保率更低,而且相當一部分家庭的家財險為不足額保障。 但是,值得注意的另外一點是,各大中資保險公司利用入世后有限的保護期,紛紛推出新型的家財險產品,試圖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上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利潤增長點。總結這些保險公司的開發新產品戰略意圖,不難發現,大多遵循了兩條思路:一是家財險產品多樣化和系統化;二是家財險產品保障性和投資性思路。 近日,華泰財險在上海正式推出我國第一代具有利率聯動特點的理財型家庭綜合保險。據介紹,這款名為“華泰居益”的品種是一種“家庭財產保障+收益與銀行存款利率聯動”的新型財產險產品,包括3年期和5年期兩款產品,3年期產品的起始收益率為每年2.05%,5年期為每年2.25%,如遇銀行利率調整,隨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同步、同幅調整,分段計息,無論是否發生保險賠償,期滿均可獲得本金和收益。 日前,華安也推出“華安金龍收益聯動型家庭財產保險”,把保障、投資和增值三種功能集于一體。華安保險對此產品的銷售非常樂觀。 有業內人士認為,投資型家財險將成為未來國內保險市場的主流產品。 曾是“最短命”的產品 據了解,國內首只投資型家財險是華泰財險于2000年4月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推出的“居安理財險”,當時設置的年凈收益率分別為三年期的3.11%和五年期的3.81%;天安財險也推出了一款名為“幸福家財綜合險”的產品,該公司設置的年凈收益率在五年期銀行儲蓄利率基礎上再上調0.4個百分點。據這些保險公司的人士介紹,當年市民爭相購買,形成一時熱潮,隨后在很短的時間里,中國人保、太平洋保險公司和華安保險公司也相繼推出了這類產品,例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金鎖”系列、太平洋保險公司的“安居綜合險”、平安保險公司的“新世紀系列家庭保險”等。 在保險公司和保戶追逐高額投資利益的背后,當年資本市場的實際投資運作情況讓監管層感到并不是十分滿意和放心———在高回報率和公司實際償付能力、在經營風險性和經營穩定性方面,監管層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穩定的欣欣向榮的健康市場。 當年華泰財險、天安財險的保戶在投保后,在相應的財產保障外還可以得到固定投資回報,但由于回報率過高,不僅超出了國債和銀行儲蓄的利率標準,也高出了投資型壽險市場上規定的2.5%回報率上限。因此,兩家公司的此類產品被“緊急叫停”,前者在市場上總共賣了一個多月,而后者僅20多天,有業內人士戲稱這兩家公司的這類產品為“最短命險種”。 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官員當時就為何勒令停售華泰財產、天安財險的有關產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兩家公司第一期產品的回報率定得較高,假如一旦低于承諾給客戶的回報,那么有可能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監管部門正是出于為維護保險業健康穩定發展,防止金融市場出現混亂,才建議兩家公司對其預定利率加以調整。 該官員同時表示,險種回報率過高,可能會帶來保險公司保費運作的收益低于承諾給保戶的回報率的情況,從而造成利差損,最終還會損害保戶的利益。 此后,投資型家財險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直到今年7月份,在北京召開的“非壽險投資型保險國際研討會”會上,保監會副主席馮曉增在會上重新指出:“發展投資型保險產品可以提高非壽險業的社會滲透力和覆蓋面,發揮好保險業的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至此,非壽險投資型保險又高調“回市”。 華泰財險投資管理中心副總經理王冠龍說,“非壽險投資型保險是指由財產保險公司面向個人消費者開發和經營的、具有保險保障和投資儲蓄功能的新型產品。目前這類產品均為家庭財產保險產品、固定收益率、保險期限在5年以下,符合當前我國大多數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既需要保險保障、又需要資金保值增值卻不愿承擔更大風險的消費心理,因此,很有可能成為非壽險公司個人業務創新和發展的新增長點。”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保險學系主任張洪濤教授也曾向媒體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張洪濤教授認為,非壽險投資型產品具有投資理財和保險保障雙重功能,是家庭理財工具的一種。作為非壽險投資型保險產品可以滿足相當一部分人群的特定需求,更容易為投保人所接受。 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個人金融資產中有80%以上為銀行存款,截至2004年6月末,全國城鄉儲蓄存款已達11.38萬億元人民幣,這一水平明顯高于發達國家水平。投資型保險產品可將潛在的保險需求轉化為有效的保險需求,引導保險消費,帶動傳統保險業務的發展。因此,發展儲蓄替代產品具有極大的市場空間。 “負利率”時代的衍生物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社會各界對央行加息的問題非常關注。專家分析認為,此次非壽險投資型產品再度“回市”,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銀行存款利率下調到建國5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另外還有市場預期保險資金可以很快入市等有利因素———目前銀行存款利率已經下調到建國5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從1996年以來,央行已經連續8次下調商業銀行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從1996年的10.98%下降到目前的1.98%;再扣除20%的稅后,實際為1.58%,再減去今年8月份剛剛公布的我國消費價格指數為5.3%,得出目前銀行一年期存款的實際利率為負3.7%,這一數字已經標志著中國開始進入“負利率時代”。 這一情況也直接反映到了中國保險市場上———傳統保險產品由于受固定預定利率2.5%所限,以及加息預期和輕微通脹的影響,在低利率的環境下,人們希望尋找高于銀行利率的投資渠道,但是投資股市的風險很大,這和絕大多數以固定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家庭的理財觀念相左,因此這部分家庭更希望有低風險又有穩定收益的投資產品。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國剛在分析新型家庭財產險為何熱銷時認為,與國債、可轉債以及各種類型的基金產品的熱賣相比,穩定收益的理財型保險產品沒有基金市場的不規范操作以及股市的起伏不定。 “與銀行利息聯動是這類產品的另一大賣點,”王冠龍表示,“目前人民幣升息預期正盛,固定收益的產品很難得到關注。但將收益與銀行利息聯動,即升息了收益也跟著漲,那投資者的顧慮肯定能打消了。一旦銀行調息,收益即同幅度調整。” 今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寫到支持“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直接投資資本市場”,并為非壽險公司投資、理財、分紅型產品保費的資金運用打開了投資渠道,為非壽險投資型產品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和增長空間。 但事實上,目前各家財險公司對向市場投放非壽險投資型產品大多抱著“點到為止”的想法,并不會把公司的主營業務放在占比重非常小的家財險業務上。據悉,此類產品銷售都是配額的,并且定時、定點銷售,也就是說,當這些公司完成自己當初設定的預期目標時,就不會再去推銷此類產品了。以華安金龍為例,華安金龍會在2.55%的年保底收益基礎上,隨利息調整的幅度而同幅度調整。據其負責人表示,華安金龍會視情況在全國限時限量發售。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