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銀行“變身”港資銀行謀求內地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3日 11:30 新華網 | ||||||||||
新華網香港9月13日電 (記者鄭曉舟 王健平) 在香港經營了100多年后,渣打銀行把其香港業務分公司注冊成子公司——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成為一個純粹香港本地的企業公民。此前,全球最大的銀行集團花旗銀行也采取了類似的行動。 這些跨國銀行集團分公司“變身”港資銀行,并非一時興起。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總裁,同時也是香港銀行公會主席的王冬勝認為,這是著眼廣大內地市場的長遠戰略發
“變身”香港銀行,意味著這些跨國銀行能夠搭上《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的順風車,充分利用“安排”框架內的優惠措施,以及內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逐步開放金融業的契機,搶占內地市場先機,實現未來跨越式發展。 根據“安排”,香港銀行進入內地市場的門檻從總資產200億美元下降到60億美元;香港銀行在內地開分行無需設立代表處,可向中國銀監會直接提出申請;在內地經營時間達2年以上可申辦人民幣業務。此外,香港本地銀行在內地設立第一個分行之后,每新開一個分行的注冊資本金只需1億美元,且不受銀監會規定的外資銀行每年只準開一個分行的限制。如果不“變身”香港身份,這些優惠則是可望而不可及。 “安排”第二階段的協議還允許港資銀行在內地可以代理保險業務,比其他外資銀行享有了先到的優勢。同時,根據中國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到2006年底,外資銀行開展居民個人人民幣業務將不受地域限制。而業內人士普遍估計,這一點,也可能會率先對港資銀行開放。開放人民幣業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很大程度上介入內地的零售銀行業務。目前內地零售借貸業務只占銀行總業務的10%,而發達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占銀行總業務的比重達到50%。王冬勝指出,個人房貸、車貸、信用卡業務,才是銀行真正的業務增長點。 網點少、覆蓋面不廣是外資銀行拓展內地業務的主要局限,因此外資銀行紛紛與內地銀行尋求合作。對內地銀行來講,在風險管理、產品創新、業務經營等方面,也亟需向外資銀行取經。因此,外資與內地銀行通過股權交易等方式,尋找戰略合作,以求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顯然是雙贏的選擇。目前,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恒生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已經入股中資銀行。其中,匯豐銀行持有交通銀行19.9%股份,成為交行的第二大股東并將參與交行的董事會和高層管理。 王冬勝表示,現在很多內地銀行對外資銀行參與管理態度開放,外資入股后,很多內地銀行在董事會運作、風險管理、市場拓展和業務經營等方面都已有較大的變化,實現了雙贏。他透露,目前渣打銀行也在積極與內地的銀行進行磋商,尋找投資入股的機會。 不過,他強調,“安排”給香港銀行業帶來的好處,不僅是相對寬松的進入內地市場的條件。兩地經貿往來日益頻繁,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復蘇,企業盈利增長,失業率降低,增加了企業和個人的金融服務需求,這是香港的銀行在“安排”下最大的受惠點。最好的一個例證是,今年上半年,香港的銀行在面對息差收窄,傳統業務收入減少的情況下,總體盈利卻大幅度增加。另外,“安排”的實施,還拓寬了他們在香港本地的業務范圍。今年4月,匯豐、渣打、東亞、恒生等銀行紛紛與中國銀聯簽署了相關協議,成為銀聯的首批外資銀行會員,為他們在香港發行人民幣信用卡掃清了障礙。(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