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聚焦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 > 正文
 

在民營的尖叫中前進 鐵路運營的民資欲望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9日 22:28 《中國投資》

  ○ 征斌

  一到春運,車站人流如潮,車上擁擠不堪。市場經濟下,似乎什么都過剩,唯獨鐵路運力短缺。為什么?因為鐵路的投融資和管理仍然深深地打著計劃經濟的烙印。或許這種局面很快會有所改觀,盡管鐵路民營化一直未予明朗。

  面對有關“鐵路運營將向民資開放”之說,鐵道部新聞辦的梁先生毫不避諱它的合理性:“這個大方向是肯定沒錯的。”不過出于新聞發言人的謹慎,他又指出:“這個消息最早是媒體采訪專家時從專家口中說出的,鐵道部官員還沒正式向外發布這個信息”。

  然而,業界人士卻認為,鐵路運營向私人資本開放,已經勢在必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飛指出,在一個新經濟增長周期中,部分地區行業投資增長過快,因此供給瓶頸首先出現。鐵路運力緊張是表現之一,運力緊張的背后是資金瓶頸。目前我國鐵路系統的投資來源比較單一,需要通過多渠道獲取資金來源,讓“鐵老大”走出短缺。

  運力短板

  每逢春耕物資步入運輸高潮時,就意味著鐵路運力缺口雪上加霜。

  若按市場規律,這正是壟斷部門大撈一筆的大好機會,各路資本也應對鐵路貨運欲動———至少民航、水運、公路的現狀就是如此。

  然而,鐵路讓世人看到的卻是兩條悖論。

  其一就是鐵路運價上調甚微,局部甚至不升反降。

  2003年底,我國鐵路開始實行新的貨物運輸價格,平均運價每噸公里提高0.25分。這對負債累累的鐵路系統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更蹊蹺的是,一些基層運營部門在此提價政策出臺之后下調價格。福州鐵路分局有關人士就介紹說,“如果貨代簽訂包車協議,每天包下的運量比較大的話,那么某些分局會在達到基準運量的前提下,向上級申請某種商品運價下調”。

  其二是資金困境。疏通鐵路瓶頸的根本之道在于修建更多鐵路,鐵道部描繪的藍圖是“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0萬公里”,共需投資2萬億。但是在鐵路自身無法消受的巨額資金缺口面前,社會資本并沒有像別的行業那樣掀起投資熱潮。

  對于目前盈利微薄、負債累累,甚至連旺季也無法提升內部業績的鐵路部門來說,2萬億看上去更像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個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掣肘的鐵路系統正陷于僵局,究竟是誰動了鐵路的奶酪?

  其實,運價悖論的成因也很簡單,無非就是鐵路的政企不分。

  目前,鐵路行業實行的是剛性的報批性價格形成機制,即由鐵道部周期性地向國家綜合政府部門申請調整鐵路運輸價格,然后由鐵路運輸企業被動地執行國家綜合部門給出的剛性價格。這種價格既不反映運輸成本,也不反映運輸市場的供求關系。

  在目前缺口極大的情況下,鐵路只能是“保重點、壓一般”,即保證煤炭、鋼鐵、糧食、化肥、水泥、木材6大重點物資運輸,而這些重點物資往往涉及到一些重點企業,所以實行計劃審批、裝車、掛運“三優先”的政策(其他一般物資在這時,則不能享受優先政策)。這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運輸價格稍有風吹草動都會在市場上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國家對其運價有嚴格的限制。因此,在這些物資的運輸上,鐵道部犧牲自己利益保證國家利益。結果是運量越大,虧損越多。

  與此同時,在一般貨物的運輸上,鐵路卻還要自己吞下降價的苦果。

  與公路等運輸方式有別的是,鐵路貨運靠的是“做量”,鐵路方面會尋找一些能給他們帶來“包量運輸”的大代理商們,通過他們尋求貨源設法滿足鐵路“包量”的要求,從而形成固定編組,以便于鐵路貨運的經營。

  當客戶需求很大,鐵路運輸基層單位為了穩住固定編組,保住大客戶,就不得不降低運價。而運量越大,基層制定的政策框架下降價的空間越大。

  這樣的做法只是保住了局部,犧牲了全局。本質上說,這種上下矛盾的做法源于鐵路系統的體制特點。

  “鐵道部上層必須履行國家職能,更多考慮到社會效益、國家利益。同時,作為市場上的經濟實體,鐵道部下面鐵路分局則考慮經濟效益、員工收益多一些”。

  鐵道部用一個計劃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出現悖論的根源也就在此。

  融資困局

  由于價格長期背離市場,鐵路系統一直無法實質性提升內部業績。

  就在這個時候,除了運價之外鐵路僅存的收入來源———鐵路建設基金可能要被取消的說法,又甚囂塵上。

  鐵路建設基金對于鐵路建設關系重大,既是鐵路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也是鐵道部對長期建設貸款還本付息的主要資金來源,還是鐵路建設債券和國外金融機構貸款的擔保

  在這之前,鐵道部的長期債務已越滾越多,高達1800多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30%。

  這一部分債務令鐵路建設基金很大部分用來還債,剩余用來興建鐵路的資金大約只有230億左右。而若以2000年價格水平計算,今后每年鐵道部用于鐵路建設的資金每年不少于600億。

  從有關規劃來看,這一數字還略顯保守。今年1月通過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顯示,鐵道部計劃到2020年的目標是,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0萬公里,主要繁忙干線實現客貨分線,復線率和電化率均達到50%,總投資約2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2月份召開的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和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的口中,同時傳達了這么一個信號: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探索市場融資,降低融資成本,最大限度發揮社會資金的作用”。

  鐵道部發展計劃司的規劃中,還突出強調了吸引社會投資(包括地方政府、企業和外資)參與合資鐵路和資本市場化融資(包括股票、債券、項目融資等)。

  但是其他資本對鐵路的興趣有限。

  我國第一條股份制鐵路金溫鐵路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這條鐵路的一位領導表示,在短途大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增開長途車是公司獲利的惟一選擇,“然而增開長途車就意味著金溫鐵路多開一趟車到國鐵上,國鐵的利益必然受到損害”。最近幾年,在增加車次方面,僅臨時開通過溫州通往貴陽的一趟臨時客車。倒是杭州鐵路的臨時客車常常可能突然要求開進來,拉走部分客源。

  在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專家陳元龍看來,發生這樣的事情并不奇怪,“鐵道部是從他的大企業角度來看的,他認為給你排車是我吃虧你賺錢”。

  “實際上,合資鐵路建成后,車輛、調度要鐵道部統一管理,而為了競爭,鐵路方面總是在車輛排空等問題上和合資鐵路過不去,結果把地方上那點不是很高的投資熱情都打消掉”。

  已經合資的鐵路也走得很艱難。如果投資的線路運量大,貨量足,達到收支平衡,一般需8年左右時間。但在目前情況下,國家對鐵路運費實行的限價政策和鐵道部對車輛、調度的統一管理,使得大部分投資很難如期收回。

  “如果效益起不來,若想再籌資下面就更沒積極性了”。

  目前絕大多數鐵路外資金都來自地方政府,國有資本尚落得如此下場,其他的非國有資本就更加謹慎了。比如實德集團原先信誓旦旦要投資煙大輪渡,民企將首度參與鐵路建設。但是,這個號稱有12%投資回報率的項目至今因資金問題而擱淺。

  陳元龍認為,“說到底就是鐵路機制問題。鐵路系統政企不分,政府企業混為一體,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外部資金是很難參與進來的”。

  “破冰”之難

  對于著名民營企業大連實德來說,兩年前的一段無疾而終的“聯姻”嘗試如今仍記憶猶新。

  時光退回到2002年4月,在當月的煙臺——大連鐵路輪渡項目招商推介會上,中鐵渤海鐵路輪渡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遲寶彰提到,著名民營企業大連實德正在與其接洽,要求以入股形式參與項目合作。當年8月有媒體爆出猛料,稱中鐵渤海鐵路輪渡有限責任公司傳來,已經原則上同意接納私營企業大連實德集團10%的股份,由后者出資參與渤海鐵路輪渡工程。

  但隨后有關這一事件的后續情況便再無音訊。事實上,當年的“破冰”努力并沒有成功,甚至沒有過如媒體所說的成功的跡象。

  “最有意思的是,當時我們是從媒體上知道可能接受10%這一說法的。”大連實德集團企劃部胡部長回憶說,直到不斷有記者來電詢問時,他這個當事人還一頭霧水。“因為中鐵渤海那邊并沒有給過我們什么直接明確的答復”。

  中鐵渤海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對外宣傳的韓先生也承認,兩年前實德的嘗試并沒有結果,直接原因是“沒有政策支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飛指出:“民營企業有資金,也有投資的積極性,但目前的投融資體制讓這種積極性無從發揮”。

  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內資項目處唐先生說:“我們內資處搞一些項目,最終目的也是希望通過這些項目,引起外方注意,把國外好的技術資金吸引進來。”他說普遍的理由是,外方的技術更為先進。該局負責上述項目招商工作。

  2002年中鐵渤海公司總經理遲寶彰曾在公開場合提到:其引資的主要目標是外資。據了解,該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一直由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促進局負責。該局共設6個處室負責引資工作,前5個處室按地域分別負責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地,只有第六處室為內資項目處。該處唐先生也承認,對于民資前來投資,原則上允許,但沒有具體操作依據。“前來咨詢談意向的不少,不過操作起來的好像很少。”他說。

  盡管對于鐵路運營對民資開放的消息還缺乏更為詳細的說法,但是,有關各界仍是浮想聯翩。

  新的契機

  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未來十幾年鐵路建設需要投入資金將達2萬億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年花費1000億元人民幣,而目前每年投入到鐵路建設的資金總共只有不到600億元人民幣。

  顯然,目前鐵路行業資金瓶頸的本質是體制瓶頸。所謂體制瓶頸,仍然指向兩個問題:一是政企不分、政企合一。二是國家壟斷經營。政企不分的后果是,鐵路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市場上的主體不是真正意義的市場主體。

  如何突破瓶頸?馮飛指出:以前民資想以投資方身份介入鐵路運營沒有成功實例,原因在于許多鐵道部下的國有企業具有“半政府色彩”,沒有民資介入的空間。但要想實現宏偉規劃,還必須想辦法開拓民間渠道。

  以目前醞釀中的京滬高速鐵路為例,設計融資方案是以國有資本為主體的股份制,通過股份制所吸納的是地方政府手中的國有資本,對民間資本只是在遠期設想中的股票市場上分散吸納。這樣的融資,本身并沒什么不好。問題是,按照國家鐵路發展規劃,所需的資金,政府遠遠拿不出那么多。即使建成了京滬高速鐵路,那一定影響別的項目。

  不過,這個局面有望改變,鐵路企業上市,必然要進行公司化改造,這將有望打破民資想以投資方身份介入鐵路運營沒有成功的先例。馮飛也指出,融資可以是上市的重要目標,但不應是唯一目的。還有一個目標應同時達到:即公司化改造,股份制改造。

  鐵路企業上市一時也風生水起。被多個媒體提起的鐵道部去年成立的3家公司——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中鐵行包快遞有限責任公司,有可能成為最受矚目的首批上市對象。

  鐵道部新聞辦對此的說法是:“目前沒有接到任何通知。”并且仍舊補上一句:“這個大方向是沒有錯的”。

  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會秘書稱,他們從來沒有收到過這方面的指示,他曾把最近媒體有關這方面的報道收集起來置于領導桌上。公司領導面對媒體的窮追不舍只有一個評價:“全是紙上談兵!”而先前其內部人員則坦言,我們這家效益一般,另外兩家效益不錯,聽說有這個動向。

  中鐵行包快遞有限責任公司對此卻保持沉默。

  而從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傳來的消息表明,這未必是一個傳言。公司財務部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人士早聽說過公司要上市這回事,“聽內部人說的,而且是領導親口說的。”她對上市充滿憧憬,在電話里感嘆,“能上市多好啊”。

  不過,主管部門的目光顯然并不在國內。或許,將這3家中鐵公司推向海外上市更能引起私人資本的興趣。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鐵路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金雞送福
恭喜發財圖鈴拿來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