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量“注水”引發信用危機 殼牌面臨困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9日 22:18 《全球財經觀察》 | ||||||||||
“你可以信賴殼牌!”一直是殼牌的口號。但2004年的殼牌卻丑聞纏身。因虛報油氣儲量,不僅直接導致了殼牌原董事長菲利浦·沃茨的黯然下野,也讓殼牌所有的痼疾漸漸映入人們的視線 文|金蘋蘋
丑聞纏身的2004年,殼牌在前行的路上趔趄不斷。 8月24日,由于先前的虛報油氣儲量,殼牌又吞下了自己種下的另一枚苦果: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FSA) 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宣布了他們分別與殼牌最終達成的協議。按照這些協議,殼牌將向英國金融監管局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分別支付1700萬英鎊與1.2億美金的巨額罰金。 “流年不利”,或許是對這個被冠以“歐洲安然三世”的石油巨頭今年最貼切的形容。自從1月9日,殼牌將占其已探明油氣儲量20%的27億桶原油、12億桶天然氣儲備的等級由“確定”(Proven)降為“可能”(Probable)或其他更不確定的等級的那一刻開始,其后3次不斷下調的油氣儲備量就像噩夢一樣將殼牌及其投資者纏繞。而最終公布的44.7億桶的虛報儲量,不僅直接導致了殼牌原董事長菲利浦·沃茨(Philip Watts)的黯然下野,也讓殼牌所有的痼疾漸漸映入人們的視線。 油氣儲量“注水”引發信用危機 “你可以信賴殼牌!”一直是殼牌的廣告口號。但是,就在殼牌第4次宣布調低其油氣儲量后,標準普爾將它的長期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并且表示還可能會繼續降級。對此,標準普爾的解釋是殼牌虛報了油氣儲量并公布公司以往賬務管理審計報告后,讓標準普爾認為,殼牌公司的治理結構“持續薄弱”,并“違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規則”。而美國最大的養老基金Calpers也將殼牌列入“焦點公司”的名單,這個“焦點公司”的名單,是專門為那些財務狀況差、公司治理有問題的公司準備的。不僅如此,此后的市場傳聞,也一直對殼牌不利,不久前英國的《觀察家》甚至引用殼牌內部人士的發言指出,殼牌正在為道達爾的收購做準備。而《經濟學人》雜志也提醒殼牌:“是時候想想那些原先想不到的事情了。” “誠信危機對于殼牌而言,可能是最大的打擊。”國泰君安分析師姜濤說。“雖然這起事件沒有安然事件那么嚴重,但是殼牌苦心經營了上百年的信譽卻面臨著嚴重的考驗。對于殼牌這樣的公司而言,在投資者心中的信譽受損,不啻于一場災難。”1月9日當天,殼牌的股價急跌7%,其市場價值驟減了30億美元,對整個石油產業類的股票產生影響。信任危機隨即彌漫于整個股市。 內憂外患 “石油行業基本上是個鏈條形的產業,分上、中、下游三大塊業務。”畢博董事總經理朱農飛解釋道,“勘探、采集等業務都屬于上游業務,也是目前國際石油大公司投資最多的部分。” 2000年和2001年,殼牌的綜合投資回報率在15%左右,其中上游的投資回報率達到了20%以上,因此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殼牌就已逐年在其上游業務中增加了投資,這樣做的原因,就是為了有巨大的油氣儲量來證實自身價值,以吸引投資者的目光。但是探明儲量的減少直接削弱了殼牌的競爭力,也讓它在同埃克森美孚和BP的未來競爭中劣勢盡顯。 據國外分析師的估算,殼牌調整后的探明油氣儲量將使其使用期縮短3年,僅10年左右,而兩大競爭對手BP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探明儲量使用年限則均在13.5年以上。在世界三大石油公司中,殼牌的儲量是最少的。 儲量下調后,殼牌的油氣儲量有機替代率從105%下降到57%,而美孚與BP分別為116%和152%。殼牌的油氣開采成本高達7.90美元/桶,而埃克森美孚與BP分別為每桶3.93美元和3.73美元。 “資源是稀缺的,”朱農飛說,“殼牌將儲量下調,受到的影響真的很大。因為勘探油氣的業務,投入非常多,同時還伴有巨大的風險,誰能保證鉆井打下去,就一定能夠找到石油?因此,殼牌將來的尋找和開發成本將上升。” 而在姜濤看來,“油氣儲量的減少、成本的增加,對于殼牌的經營來說,都是壞消息。更嚴重的是,殼牌油氣儲量不足,讓投資者看不到若干年后殼牌長期的業務增長點在哪里。” 虛報儲量丑聞發生后,殼牌的“雙頭董事會”制度也受到了眾多投資者的質疑。殼牌的業務為兩個獨立的、分別在荷蘭和英國上市的公司所把持,兩個公司都有自己的董事和遵循的法律。這種復雜性結構,是誘發官僚惰性、造成模糊不清責任界限的溫床。同時,這種雙重所有權結構使得用股票購買資產變得困難,在1990年代末,當很多競爭對手通過大膽并購壯大自己的上游資產時,殼牌的“雙頭董事會”使得其在并購的進展中并不順利,殼牌因此失去了大好的發展時機,排名也從世界第一滑落到第三。 何時走出困境? 盡管1700萬英鎊和1.2億美金的罰金讓殼牌與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了和解,但這并不意味著殼牌可以松一口氣了。被道達爾收購的傳聞日益熱烈之際,殼牌在尼日利亞又面臨著一場可能的巨額賠償。在中國,也傳出了中海殼牌將被中海石油收購的傳聞。 “傳聞畢竟是傳聞,而且以殼牌現在的經營狀況,它應該沒有什么現金流的問題,還不至于到拆東墻補西墻的地步。”姜濤分析道,他和分析師同行普遍認為,“即便是2002年的利潤縮水1.08億美元,從目前來看,由于石油價格的高價位置,它對殼牌整體利潤的影響也不是很大。至于向巴西石油公司出售智利的股份,應該屬于公司內部性的結構調整。” 而被道達爾公司收購的可能性,在姜濤看來,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某種意義上,石油業國有化的跡象也并非不明顯。殼牌集團背后,站著的不僅是皇家殼牌和殼牌運輸,而是站著荷蘭和英國兩個國家。”因而,“法國的道達爾即使要收購殼牌,也會遇到很多不可逾越的障礙。” 和朱農飛的觀點一樣,姜濤也認為“要走出困境,殼牌最需要的就是對其內部各種不合理的管理進行改革”。 而殼牌亦似乎正在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改革的重點,便是飽受批評的公司治理結構問題。殼牌集團是1907年由荷蘭皇家石油公司與英國的殼牌運輸與貿易公司合并而來,雙董事會結構使得兩家公司的董事會不易達成一致意見,也讓投資者無所適從。此次殼牌的能源儲備丑聞,在很多機構投資者看來,問題的關鍵也是由于“公司沒有建立傳統的董事會結構所致”。 最新消息顯示,殼牌的兩家母公司已達成初步協議,擬將兩個董事會合而為一,并且公司已聘請了投資銀行家,以評估它在荷蘭和英國的控股公司合并成一家的可行性。改革的支持者們正努力爭取對殼牌進行“徹底”的重組,包括考慮進行全面合并,以作為重建公司信譽的一種途徑等。而具體的重組方案,也將在今年11月份正式出臺。 同時,殼牌還在竭力為自己當初的虛報油氣儲量而進行著補救。8月25日,殼牌向外界宣布,將向北海投資18億美元,用以支持該地區的石油勘探和生產作業。 在這18億美元的投資中,也包括了修建一條從挪威到英國的輸油管線——由于去年殼牌低估了挪威境內一塊油田的石油探明儲量,所以部分投資將流向挪威。 殼牌并不愿意在危機中坐以待斃。只是,長達百年的雙董事會結構、重組中雙方的利益再分配,都將成為改革談判過程中的難點。要進行有效的改革,對于殼牌而言,也并非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