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問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6日 22:38 《新遠見》雜志 | ||||||||||
□ 文/本刊記者 寧方朋 一問:誰的北海? 數萬年前,北海沒有人類,少見的籽生植物紅樹以及神秘的美人魚是主角。
那個時候,北海是大自然的北海。 兩千多年前,北海進入行政區劃,劉徹的帆船滿載絲綢從合浦郡的港口揚帆出海,傳播我秦漢文明,算是政府行為。 那個時候,北海是皇帝的北海。 晉朝,巨富石崇偶然結識北海女子綠珠,美人之艷麗絕倫,使他不惜以三斗珍珠為聘禮,娶她回家作妾。綠珠自傷身世,不愿接受被迫的小妾命運,最后投井而死,留下一口綠珠井。 那個時候,北海是豪門的北海。 1876年,英國人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煙臺條約》,將北海與溫州、蕪湖、宜昌一起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北海遂逐步成為中西方商貿往來和文化交融的前沿。始建于1883年的珠海路,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筑,主要受19世紀末英、法、德等國在北海建造的領事館等西方建筑影響,連同旅游勝地潿洲島上的天主教堂一起,形成中西合璧的歷史風貌,讓人驚訝,然后沉默。 那個時候,北海是列強的北海。 二戰以后,中國周邊發生的至少三場區域戰爭,都使北海這個戰略上易被攻擊的地點,錯過了一輪又一輪的建設熱潮。它不得不等待。 那個時候,北海仍然不是北海人的北海。 1984年,它有幸被列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它的入選出人意料。 曾供職國家體改辦的王飛欣這樣解釋:“廣西是少數民族地區,好不容易有一個靠海的城市,不給政策說不過去。本來北海是不符合條件的,一再爭取的情況下才給的。給了政策以后,他們不會用。我當時去的時候,實際上是在談希望爭取特區政策。” 1992年,當北海的領導者終于明白怎樣使用政策時,距離開放之初已經8年。 有高人指點,北海揮動政策這柄尚方寶劍,終于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量,并讓太多的人體驗到了一夜暴富的刺激。 但它終究不過是一只風箏。當中央加大經濟降溫力度的時候,北海市長帥立國還在謀劃他的“三個100”戰略,被聽取工作匯報的中央領導當面指其不懂經濟。他的繼任者在中央黨校學習班上,以“泡沫經濟博物館館長”的身份,被邀請講解泡沫經濟。 宏觀調控的涼水一下子將北海澆回冰點,一冷就是十年。它是那樣脆弱,沒有任何工業基礎,怎么也經不起這番打擊。爛尾樓就像心頭刺,每時每刻在北海歷屆政府官員眼前搖晃。親身經歷北海從無到無的創業者,都無奈地說“沒法解決”,更遑論在仕途上小心翼翼追求進步的地方官員了。 幸運的是,中央給現屆北海政府兩年之內免除爛尾樓交易稅、契稅的優惠政策,主管房地產的官員第一次有了底氣。政府要求主干道旁的爛尾樓限時開工,否則予以拍賣處理。有人問,如果沒有足夠需求的話,這樣做會不會又使銀行與企業套在其中?政府回答說,北海近年經濟增長迅速,肯定會有足夠的需求消化那些檔次不低的寫字樓。 這個時候,北海似乎真成了北海人自己的北海。 對當初的創業者們來說,一段時間里真的有“自己的北海”的感覺。那時候,企業與政府處在蜜月期。 “企業總像是在代表北海政府講話,感覺自己當家作主。北海市政府真正地在為企業服務。不像現在有的地方,一再講為企業服務,為市場服務,實際上卻把企業當成兒子,是在管企業。”馮小舟對當年那種理想狀態依然向往不已。 “所有的企業都是外地的,說撤就撤。大家一走,北海的經濟就會垮。所以,企業有什么要求,政府有什么大的政策出臺,事先都會溝通,真正的小政府大社會。我們能留下也是因為這個。做事環境好,很多理想的東西可以實現。那種狀態想起來就讓人熱血沸騰。里面包含了一批人的浪漫和理想。” 這是怎樣的浪漫和理想? 當浪漫成為悲愴,當理想回歸現實。就像坐完一圈過山車,平息了尖叫,放松了肌肉,只有強烈的心跳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只有刺激出的汗水已經浸透了衣衫。下了車,頭有些暈。但很快,一切都會恢復常態,只在內心里,還殘留著向其他人訴說那種瘋狂體驗的沖動。 “你坐過過山車嗎?非常刺激,非常好玩,非常美妙。” 那時候,那輛過山車就像是他自己的。 但實際上呢?過山車是被設計出來的,這種瘋狂運動是被設計出來的。處在非常運動中,可以想平常之不敢想,可以做平常之不能做。一旦運動結束,規律依舊從前。 誰在設計誰? 過山車是設計的運動,北海是政策的北海。 北海市副市長李延強說:“哪個城市不受政策影響?深圳不是嗎?珠海不是嗎?” 中國所有的開放城市不是嗎? 中國所有的城市不是嗎? 更重要的是,不僅是在受政策影響,而是因政策而生。 深圳是個小漁村,汕頭是個小漁村,東莞是個小漁村。老人在南方畫的圈,把許多小漁村變成了城市。 這是中國城市化的動力,也是中國城市化的特色。 所以,北海是中國的北海。 北海是北海人的北海嗎? 其實從來都沒有是過。 只不過,有人在夢里認為是。 只不過,放眼未來,似乎應該讓它是。 二問:怎樣的北海? 未來十年北海會怎樣? 北海市旅游局副局長岑博雄對旅游產業充滿信心:從銀灘到潿州島上的教堂,從高于內地100倍的負氧離子到豐富的珍珠資源,如果北海不能發展成為在東南亞地區深具影響力的旅游城市,還有誰可以? 他說,觀光城市與休閑城市不同。從整個城市發展的角度看,應該向休閑度假的方向努力。 一個平時很少見到海的北方退休干部打算每年在北海住半年,所以自己買了房子。在岑博雄看來,如果更多的人這樣,那就再好不過了。 2000年,北海新一屆領導班子上臺,將旅游業、海洋產業、高科技產業、現代農業定為四大支柱產業。岑博雄特別提醒,旅游排在第一位。 他辦公室的墻壁上掛滿了顏色鮮艷的景區規劃圖。銀灘二期改造已經開工,娛樂設施、賓館酒店更上檔次。 岑博雄說,就港口容量而言,廣西幾個港加起來或許可以與湛江相提并論,但已經錯過了國家大力投入的時期,貨物的通關成本相對較高,崛起較難。在工業方面,相關配套產業鏈發育不完全,技術人才不具優勢。 所以,還是發展旅游更有基礎。 岑博雄的分析顯然動搖不了對發展工業情有獨鐘的謝小麟的信心。他所描繪的似乎是更廣闊視野里的北海:工業區——后花園的雙頭模式能否如愿以償?臨海工業區能否招來更多更具規模的大項目?工業區開發能否順利推進?大手筆的規劃如何與國家和廣西的宏觀經濟形式相適應?這些是他所關心的。 主管城建的副市長李延強表示,四大產業沒有明顯的先后之分:“它的特點就是旅游城市,所以就先說旅游。” 北海新規劃有四個目標:一是成為區域性國際旅游城市,二是成為大西南港口、工業、商貿城市,三是成為北部灣沿海中心城市,四是成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美麗的、漂亮的、花園式的濱海城市。 打造旅游,打造居住,再加上工業支撐。 在李延強眼里,抓城市支撐是中國城市的特點,只有旅游或房地產是根本不行的。“在綜合產業里,支撐城市的肯定是工業。更準確地說,不僅是一般工業,而是以高科技為主的工業。” 北海市政協委員楊林楓也不同意旅游主導論。他認為,北海現實已經不存在以旅游為主導產業的客觀基礎,市政府早已將北海定位為綜合型較大城市,城市規劃、建設均已按特大城市標準考慮。如果硬要以旅游主導,已經投入在城市干道、機場等基礎設施上的大量資金將成為巨大的浪費。 李延強多次提到將近20平方公里的北海工業區、40多公里外的鐵山港區,還有五家上市公司,占廣西上市公司總數的四分之一。 有人說,北海藥業、國發科技、銀河科技等上市公司固然矚目,但僅僅靠它們來帶動北海本地的相關產業和勞動力就業還遠遠不夠。計劃在鐵山港落戶的大型火電廠,由于機組設備來自外地、用煤來自外地、發電也大多輸往外地,對當地的意義沒有想象那么大。 有意思的是,當年處在風口浪尖上的人們,幾乎不約而同地建議北海利用現有低價位房產資源吸引內地大學,給北海帶來強勁的文化和消費力量。 馮小舟建議,北海應該搞一個大學城,聚集幾十所大學,完全走市場化,甚至還能搞成教育旅游。北方的教授來這里等于療養,可以輪換。這樣才可能出高科技產業。 王飛欣說,北海可以鼓勵外面的大學、高科技公司到北海建高新技術產業。北海鄉鎮企業城聚集北京藝術設計學院的一些老師開辦一個分校,專搞數碼藝術、動畫制作。目前,日本在數碼動畫設計制作行業的產值全世界最大。中國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北海應該抓住機遇。 也有人認為,北海披上工業鎧甲將是一樁悲劇。資深媒體人士許海鷗和新華社駐北部灣采訪部主任梁思奇說,北海是一個逐漸失重的城市,原來的優勢逐漸消失,比如安靜優美的環境、淳樸的民風、未被爛尾樓破壞的城市環境和海岸線。 類似北歐那些安靜的、純粹到只供旅游的美麗小鎮,才是他們心目中的北海。盡量不要大興土木,盡量不要用挖掘機重塑海灘,盡量不要用噴泉淋濕純凈自然的天空。 采訪中,關于北海的未來,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這樣的沖突。 就像一張白紙,有人說畫山水,有人說畫碑石,有人說畫仕女,有人說畫魚蝦。對更多的老百姓來講,不論畫什么,只要能畫好,都是一幅好畫。 要命的是,如果什么都畫一點,什么都畫不好,最后只能涂成黑扇面了。 北海的天空是美麗的藍色,海灘是純潔的白色,人心是熱烈的紅色。 沒有黑色,也不接受黑色。 DISCOVERY有一期特輯,在南美的一個海邊小城,主持人指著腳下說,這細軟的白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他錯了,銀灘的沙更細、更白。但是,北海沒有把它當成寶貝。 “國家提倡科學的發展觀,但評價官員政績的內容和標準卻沒變,這是一對矛盾。”梁思奇說。 北海是政策的北海,也是政績的北海,就像很多城市一樣。“犧牲”政績來保全一個小城的寧靜自然,恐怕哪一任領導都不會做。 “北海只能是一個綜合性的城市。”北海市某領導坦誠地說。 曾經北海沒有沖突,或者沖突很小。和諧創造了一段神話。 現在北海存在沖突,而且沖突很多。沖突使之陷入了迷茫。 和諧是因為有政策;沖突是因為沒政策。 一個因政策而生的城市,依賴政策而活。想想以深圳為標志的一代城市曾經在“特區不特”的漩渦中苦惱、迷茫。 面對全球性的城市化浪潮,瘦弱的北海能夠承受嗎?以政策主導平地而生的眾多城市,和中國一起毅然躍身世界城市化浪潮中,它們都能承受嗎? 政策從來都是階段性的。依賴政策生存,它的生命也必然是階段性的。 一位城市學家問:如果不是臨近香港,深圳還能是深圳嗎?如果不是臨近澳門,珠海還能是珠海嗎?如果不是天涯海角以及博鰲,海南還能是海南嗎?如果沒有走私假冒,沿海很多城市還能是它們自己嗎? 資源,只有資源才是長久的。資源多就作大城市,資源少就作小城市。中國有太多的城市想作特大城市了,所以北海何妨作一個小城市。 北海的資源是什么?陽光、沙灘、港口、石英砂、高嶺土……人們的爭論和沖突就在圍繞著它們進行。 其實,北海除此之外還有資源,比這些更加重要。 那就是人。 三問:怎樣的北海人? “本地人”、“外地人”,這樣的詞匯經常出現在中國的城市里。 而在北海,這些詞匯出現的頻率顯然少得多。 北海是個移民城市。 1993年前后,北海人口迅速由20萬增至60多萬。熱潮退去,人口劇減,但還是有很多人留下了。他們逐漸融入,都把自己當作北海人。“所謂移民,就是離開自己家鄉到別的地方落腳的人,他們一般膽子大、素質高,適應能力比較強。從海洋文明史上看,海邊的漁村開發最能吸引這些人。”同樣算是移民的智慧老人彭川教授說。 在北海,碰到老鄉很容易,尤其以四川、東北、湖南居多。當年他們都是南下北海淘金的主力軍。 這種人來人往,對當地原住居民的沖擊巨大,帶給他們的利益也最大。 “移民當中先進的思想觀念、良好的教育背景以及商業運作的市場經濟手段,確實讓當地人大開眼界。外來人經商的能力帶給原住人行動上的憧憬。本地人原來就是打魚或種地,這些人來了以后,把當地的土地炒得這么熱,讓他們覺得很厲害,同時也在學習和模仿。”彭川說。 當然,負面影響也有。錢通過投機取巧來得太容易了,人就會變得貪婪、不踏實。企業家投機取巧是為了面對競爭,老百姓投機取巧則更多是寄希望于偶然。 實際上,火熱時外地砸到北海的錢,一部分讓政府修了路,另一大部分都落在了老百姓手上,所以北海人普遍富裕。這也使得他們變得不求上進。 對于移民,開始時當地人有狹隘的排斥觀念。但就像當年印第安人對待美國西部開發一樣,在嫉妒中他們模仿、學習、交朋友,逐漸接受了另一種文化。 “北海365”是一個以移民為主體網友的論壇。斑竹之一陸先生說,至少有70%像他這樣的移民在里面灌水。 “北海365”內容品味頗高,沒有本地與外地之爭。時政版上對北海市的大小事件猛批。已經視自己為主人的他們,對北海發展的蛛絲馬跡異常關注。 我們對北海的采訪,就是從瀏覽這個論壇開始的。通過網友介紹,我們逐漸接觸到北海的各色人等,同時發現,可能許多局長區長都在論壇里面出沒。 幾位接受采訪的人都提到,當地不少人還在做那個遙遠的夢,希望北海狂潮重新來過。許海鷗、梁思奇以及“北海365”的大部分網友,則更關心讓北海少經受折騰。他們對某些政策做法的評論,不乏真知灼見,給人印象深刻。 政府官員是北海人里比較特殊的一群。在北海這個歷史遺留問題眾多的城市任職,注定要承擔更大的溝通義務和發展責任。基于當前體制的特點,做什么不做什么都需費些思量。 當我們與馮小舟討論如何與政府解決土地欠賬問題時,他說,那種深入內心的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很難:“政府換了幾屆,五年換了五六任市長,民間普遍認為,年輕干部到這兒來,是不愿意陷進去拔不出來的。這個地方誰都怕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評價說,官員輪換具有難以把握的不可抗力:“人事是高層考慮的問題。官員剛剛熟悉情況,剛剛有一點思路,馬上就斷了。然后,繼任者再熟悉情況,重新搞個思路。這樣的折騰比較要命。央視論壇上講,邯鄲十年換了七任市長,所以發展不起來。可北海六年五任,比它還厲害。” 激情過后,北海在迷茫中歸于平淡。 激情過后,北海人在夢想中變得復雜。 北海的人群復雜了,北海人的思想復雜了。 如果說當年那場過山車的游戲留下了些什么,最寶貴的就是現在這些被一夜瘋狂徹底激活了大腦的北海人。 在我們有限的市民網站查閱中,很少能見到像“北海365”這樣活躍的城市民間網站,很少能見到這樣一群真誠地關心自己城市家園的可愛的網民。何況,他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了悲愴意味的城市中,就更加值得尊敬。 或許,正是那份悲愴和迷茫才造就了他們的可愛。 然而,他們注定也是悲愴的,因為他們其實無權左右市長的上任和離職,更沒有能力決定城市的未來發展道路。 北海依然是政策的北海、權力的北海,就像中國眾多的城市一樣。 新官上任,把地方的資源一一拿出來攤在桌面上,為了制定發展大計。 他們更多考慮的是物,卻很少首先考慮到人。 但是,城市不是物的城市,而恰恰是人的城市。 有哪位市長在就職演說中首先將城市人的心態和思想進行過研究分析呢?如果有,那是這個城市之大幸運。 現代城市化浪潮呼喚人文城市的誕生,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所有政策性城市面對未來發展時必須修行的一門課程。 “北海365”上常有官員出沒,不知北海的高層領導們是否出沒過? 每天上班,先瀏覽一下這樣的網站,聽聽北海人的鄉音。 把它當作一門功課吧。 遙望十年前的那場神話,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懷著夢想的人在用心血編織著一個城市。而今,神話破滅,但那份夢想依然殘存。 那是一個怎樣的夢想? 那是一個深存于他們大腦中的浪漫的完美之城。 今天,我們看到了如此復雜又如此可愛的北海人,他們生活在一個并不完美的城市中,但頭腦里依然幻想著那個完美之城。 這是一個任何時間、任何滄桑都無法抹去的情結。 把北海還給北海人吧,因為那個完美之城,或許正是人類心中最終的完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