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后泡沫時代(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6日 21:46 《新遠見》 | ||||||||||
前車可鑒 段成榮:北海市城市人口比例才30%多一點,連全國平均水平都沒達到。所以,北海應該迅速提高城市人口比例,更好地實現城市化。有了這個基礎,北海才能更好的發展。 陳耀:要推進城市化,搞城市圈或大都市圈是一個經濟合理的空間模式
段成榮:每個地方都想把自己做大,最后誰都做不起來。只有把周邊帶起來,大家才能同時做大。 郭夏:在城市建設這個問題上,政府主導多還是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怎么管理城市。城市建設、開發、管理是很大的學問,以往的經濟學在這個領域比較薄弱。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加強城市經濟和中觀經濟研究、咨詢很有必要。通過開展城市建設經驗教訓的案例研究,可以幫助地方政府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北海的泡沫經濟就等于在城市開發上交了數以百億計的學費。應當從中汲取更多的知識。 孫立平:在城市治理問題上,我們很難看到完全是短期行為的,也很難看到完全考慮長遠的,很多情況下都是兩個因素并存,關鍵是兩者能否均衡。均衡需要機制。在西方,這個機制就是政府和議會之間的制約關系。政府是有任期的,追求政績可以說本能。但議會就不會從這個意義上考慮問題,對教育問題、環境生態問題往往會給予更多的關心。 陳耀:很多時候,下一屆政府可能把上一屆政府的整個做法進行顛覆性的改變。現在要講科學發展觀,特別提出對政府干部政績考核不單純以GDP衡量,這些辦法還是能夠改善不足的。 地區發展的好壞是由這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決定的,而地區競爭力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吸引要素資源的環境。現在來看,區域之間的競爭主要是投資環境的競爭。所以,政府不應該過多參與到競爭性領域,而是去建立一個好的、能夠吸引各種要素的環境。如果把著力點放在這上面的話,這個地方就能真正形成核心競爭力。例如溫州、臺州,政府服務意識很強,競爭力也很強,很有活力。 段成榮:很多城市發展規劃修改得特別頻繁,而真正合理的城市規劃需要科學和長遠的眼光。1954年,北京市有關文件里提出,人口規模控制在460萬;1983年又提出,要把北京市人口規模控制在850萬以內;提了沒兩年,北京市人口規模就超過了860萬;后來又強調不能超過一千萬,但很快就到一千萬以上了。現在正對北京市人口規模進行重新的論證修訂。數字本身沒有意義,但說明北京城市規劃是“步步為營,節節敗退”。以這樣的藍圖來管理城市,怎么能管好?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