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市出臺“8·31”大限政策至今已經過去了將近20余天。記者從北京市國土資源局了解到,本市288個經營性用地歷史遺留“過關”項目已分三批公布完畢。但從目前這些“上榜”項目手續辦理情況看,這288個項目未必全部能真正“過關”,下半年北京樓市的新盤供應不會因此激增,房價是漲是跌也因此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據介紹,能繼續走協議出讓的288個歷史遺留項目取得“協議出讓”資格前,必須交
三筆或四筆款項:防震、防洪等內容的“三防”費;需要拆遷的項目,簽訂出讓合同手續前必須在專戶足額存儲征地費用和拆遷費用;8月31日之前與市國土資源局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時,需要拿出總地價款20%的定金;簽訂完合同后的兩個月中,必須交清地價款。這意味著:如果“上榜”項目拿不出足夠資金,仍將逃不脫被收回、走公開交易的命運。而近日的手續辦理情況也顯示,除了部分前期銷售不錯的“綠化隔離帶掃尾項目”和個別資金實力較強的房地產企業在第一時間內“痛快”地按照這些要求來辦理手續外,很多“上榜”項目有可能被“錢”卡住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的情況證實了市國土資源局有關負責人的判斷。以下是兩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房山區一個面積不大的“上榜”項目,開發商是河南的一家房地產企業,第一筆款項———100多萬元的“三防”費用都拿不出,已經連續一個星期開著車在北京不停地尋找合作者;東五環附近,一個規劃建筑面積近40萬平方米的“上榜”項目,真正“過關”總共必須拿出2.5個億的資金,開發商愁得茶飯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