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糧食安全的真正壓力來自飼料用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1日 14:36 新華網 | |||||||||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31日電(記者殷耀、李澤兵)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草原專家任繼周認為,未來我國糧食的壓力并非來自人的口糧,而是飼料用糧。這是記者從前不久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的中國草學會六屆二次會議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了解到的。 任繼周院士說,目前我國的糧食供求關系正在逐步遠離傳統。統計資料表明,我國農村人均口糧為233公斤,而城市人均糧食消費量由1978年的160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78公斤
1984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4億噸時,人均394公斤,滿足了口糧和飼料糧的基本需要。其中飼料糧約為1.2億噸,口糧為2.8億噸。經過近20年發展,我國糧食需求約增加1億噸左右,到目前,全國口糧與飼料糧的需要量約為5.06億噸,其中口糧3億噸、飼料糧2億多噸。 據任繼周院士測算,以2020年滿足16億人口的食物需求為目標,今后15年內隨著城市化的進展,農村人口不斷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加大,城市化口糧下降的幅度足以滿足新增人口的需要,口糧的需求不會增加,而隨著食物結構的改善,到2020年飼料糧需求將倍增至4億噸左右。 任繼周認為,飼料用糧之所以成為糧食安全的壓力,是由于長期以來“以糧為綱”導致人畜共糧的落后的“糧-豬模式”。我國忽視草食動物而習稱“豬為六畜之首”,成為飼養4.6億頭豬的世界第一養豬大國,飼料需要量為全年糧產量的35%,約合3733多萬公頃耕地的負載量。今后應以草食家畜代替耗糧型家畜來緩解飼料用糧的壓力,通過施行草地農業系統步入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系統。(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