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上演“將相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0日 09:07 人民網-華南新聞 | |
本報記者 賴寄丹 實習生 羅曉汀 8月10日,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與神華煤炭運銷公司簽訂了3年煤炭購銷合同。根據協議,今后3年內,神華分別向粵電集團供應電煤500萬噸、650萬噸、800萬噸,在雙方協 商確定的基礎價格上,年度煤炭價格上下浮動幅度也限制在5%的范圍之內。粵電集團董事長潘力和神華煤炭運銷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華澤橋均表示,雙方將共同抵御市場風險,以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伙伴合作關系,現已簽訂的3年供貨合同時間還可再延長。而這只不過是近日煤電行業一系列合作大動作之一。早在7月26日,國內發電企業“五虎”之一的華能國際電力股份公司就與神華集團運銷公司簽訂3年煤炭購銷合同。8月9日華能再度出擊,與中煤進出口集團公司簽訂了5年煤炭購銷合同。 有業內人士稱,這種與過去“一年一簽”不同的中長期煤炭購銷合同新模式的出現,只不過是道開胃菜,真正的煤電合作盛宴才剛剛開始。 以煤電的中長期合作與聯營為核心的新合作模式,無疑將有助于化解煤電兩大能源“諸侯”之間的多年宿怨。 “市場煤”“計劃電”引發危機 煤電作為我國兩大支柱能源產業,“宿怨”究竟緣何而起? 華南理工大學能源研究所教授華賁告訴記者,2001年以前,煤炭作為基礎性資源,由國家計委確定指導價,之后由企業協商,政府出面協調。從2002年開始,國家取消電煤指導價,煤價開始真正進入市場化。煤電之爭從此開始。 華賁指出,國內發電廠原是國家投資,購煤成本是最大成本,約占70%。而電力改革之后,電價卻依然由國家發改委規定。于是情況變成了煤價連年上漲,電價卻不能漲。“煤是市場煤,電是計劃電,電力企業自然不愿意承擔電煤加價增加的成本。” 由此導致的是電力企業購煤數量不足。2003年在福州舉行的電煤訂貨會上,電煤需求量在8億噸以上,而重點電煤合同只有2.8億噸左右,不及總量的1/3。 由于購煤數量不足,電力企業紛紛喊“吃不飽”。據了解,8月份以來,貴州習水電廠、納雍電廠、黔北電廠等都存在缺煤停機或因煤質下降減少出力的現象,給本已處于高負荷運行的電力供應帶來嚴重影響。因為電力缺口增大,廣東、廣西電網甚至不得不采取少量強制錯峰限電措施,以確保電網安全。 缺煤的結果是缺電,而電荒又造成了經濟“減速”。據不完全統計,貴州去年因缺煤限制最高發電出力超過100萬千瓦,少發電30億千瓦時,影響國民經濟產值高達150億元。而今年前7個月,因缺煤停機或減負荷最高達220萬千瓦,減少發電量36億千瓦時,影響全省國民經濟產值達180億元。 危機還不止這些。據了解,8月份以來,廣東的廣州、廣西的南寧等地最高氣溫高達37℃,用電需求急速增長,而此時貴州電煤短缺使機組最大限制出力仍達60多萬千瓦,再加上廣西水電因來水太大出力受阻,即使電網調度部門盡最大能力實施網內互動和相互支援,也難以平抑供需矛盾。“長此下去,珠三角經濟將難免步長三角后塵———因電荒減速!敝猩酱髮W珠三角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林江不無憂慮地指出。“為煤電斗法承擔高額成本的是整個國家和社會,這種局面必須打破。”華賁指出,目前煤電體制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煤電聯營能否破題? 在7月11日舉行的煤炭經濟運行座談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歐新黔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對煤電“改革思路”進行了闡述。歐新黔說,政府將倡導和鼓勵煤礦與用戶簽訂中長期、穩定的供貨合同。同時,將改革電煤價格形成機制,真正實現由煤電雙方根據市場供求狀況協商定價。 據內部人士透露,煤電體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讓市場作主,淡化政府行為,剔除多年來煤炭訂貨會本身所具有的計劃色彩,把煤電兩大行業之間的交鋒降到盡可能低的程度。 按照專家的設想,改革的下一步將是實現煤電聯營,煤炭企業可以與電力企業合營或形成戰略性聯盟,通過煤電資本的相互持股、參股或者控股,利用不同資本的融合、兼并、重組,實現混合經營,從而穩定煤價。 設想正在變成現實。去年6月,華能集團與中煤集團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國內外合作建設煤炭生產基地,在沿海地區合作建立煤炭集散地,在中煤集團所屬礦區合作建設大型坑口電廠等,實現煤電聯營,互惠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