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高官企業高管共謀物流產業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0日 01:52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程凱 改革開放以來,外向型經濟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現代物流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能否繼續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關鍵環節。并且,現代物流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推動我國經貿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日前一個重要的物流發展會議上,來自多個物流業發展相關部門的高級官員、物流企業的高管,共同
清醒認識物流競爭 進入全球經濟分工體系、享受世界范圍配置資源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必須迎接來自國外強大的競爭挑戰。內資物流企業雖然發展很快,但起步晚、規模小、核心競爭力不突出等問題會在與外資企業的競爭中逐步顯露出來。 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中國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中國經濟發展、市場化改革創造的機遇,也得益于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商機。近年來,國外物流企業加快投資中國市場,如馬士基、美集物流、敦豪、佐川急便、日本郵船、英運物流等國際知名物流企業紛紛以設立辦事處、分公司、合資公司等形式進入中國,部署物流網絡。 這些外資的進入,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管理技術,對于提升國內物流業的現代化水平起到了示范和帶動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外資制造商、零售商等在國內率先將物流業務外包,推動了國內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發育和成長。 經濟全球化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進入全球經濟分工體系、享受世界范圍配置資源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必須迎接來自國外強大的競爭挑戰。物流產業也不例外。內資物流企業雖然發展很快,但起步晚、規模小、核心競爭力不突出等問題會在與外資企業的競爭中逐步顯露出來。所以,內資物流企業必須對此有清醒而全面的認識。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物流業的發展。近幾年國家把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改造、技術進步列入產業政策予以支持和鼓勵;通過制定和完善物流標準、發展規劃,引導物流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研究建立物流統計指標體系,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 為有序開放物流市場,商務部成立后,在繼續推進外商投資物流企業試點、國際貨物運輸代理、商業企業物流配送與供應鏈管理、現代物流與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結合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3年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東南亞聯盟及中日韓10+3政府首腦會議上,中國、日本、韓國三國總理達成了在流通以及物流領域加強合作并建立合作機制的共識。目前我們正在與日本、韓國有關方面積極協作,共同落實三國領導人的共識。 配套海關保稅制度 我國海關現有的保稅物流形式尚不能在全國較大范圍內適應跨國公司在中國境內設立研發機構和全球采購、營銷中心、售后服務中心等現代物流運作發展需求。 海關總署副署長龔正:現代國際物 流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海關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離不開與之相配套的海關保稅管理制度。 從我國現有的保稅物流形式來看,主要有傳統的保稅倉庫、出口監管倉庫、保稅區以及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區港聯動試點,這些保稅物流形式在物流分撥配送、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總的來說,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現有保稅物流形式仍不能滿足我國發展國際物流的實際需要。 一是作為海關傳統保稅物流監管模式的保稅倉庫和出口監管倉庫,由于功能單一、相互間相對隔離,無法適應進出口貨物整合配送的需要。 二是保稅區的倉儲物流功能,由于保稅區數量少,全國僅有15個,分布不夠廣,面積有限,功能較多且大部分均被用于保稅加工生產,從而使其在發展國際物流上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三是我國國務院批準在外高橋保稅區開展區港聯動試點,這一模式雖然充分考慮了現代國際物流的特點和需求,并賦予相應的功能和配套政策,但實施區港聯動的前提條件是在設有保稅區的港口區域(現在只有1家經批準試點),且15個保稅區也不可能全部開展區港聯動,無法滿足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內陸地區發展國際物流的需求。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國海關現有的保稅物流形式尚不能在全國較大范圍內適應跨國公司在中國境內設立研發機構和全球采購、營銷中心、售后服務中心等現代物流運作發展需求,不能較好地滿足我國國際物流多層次發展的需要。因此,海關亟待改革現有管理模式,整合各項功能,調整相關政策,使之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 現代物流挑戰外匯管理 隨著跨國物流企業進入中國、國內物流加快發展,國際貿易運作方式將更加多樣化,國際貿易物流與資金流不對應的現象也會顯著增多。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東榮:現代物流產業是一種涉及交通運輸、倉儲管理、加工配送等多行業的綜合性產業。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介入,改變了傳統物流模式下國際貿易購銷雙方直接交易、錢貨兩清,貨物與資金反向流動、相互對應的簡單模式,導致國際貿易貨物流與資金流不對應的現象經常發生。 隨著跨國物流企業進入中國、國內物流加快發展,國際貿易運作方式將更加多樣化,國際貿易物流與資金流不對應的現象也會顯著增多。需要我們主動研究,不斷適應形勢的變化去改進管理,為企業的正常運營提供便利。 政府已經出臺了一些促進國際物流業發展的外匯管理政策。例如完善進出口收付匯核銷管理;放寬企業開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制;完善非貿易售 付匯管理;規范特殊經濟區域和特殊貿易方式的外匯管理;積極促進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減少行政審批項目等等。 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和即將出臺的一些新的相關外匯管理政策。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為目標,加大政策調整力度,改進監管手段,進一步便利對外貿易和投資活動,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邁上新的臺階。按照這一思路,今年我們將繼續從以下方面改進外匯管理: 第一,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從今年8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新的跨國公司非貿易項下售付匯改革政策,為跨國公司的正常經營創造有利的條件。繼續研究承包工程、廣告費、電子商務等的外匯管理政策和規定。在完善非貿易外匯管理法規體系的基礎上,簡化和規范售付匯憑證,簡化審核程序,轉變管理方式,對于信譽較好的企業逐步實行總量或事后核查。 第二,規范加工貿易及特殊貿易方式的外匯管理。進一步簡化加工貿易收付匯和核銷手續,研究取消深加工結轉 中以人民幣結算的核銷手續。進一步完善邊境貿易外匯管理,疏通雙邊銀行結算渠道,促進雙邊本幣結算。深入研究集中跨國公司集中收付匯以及OEM和ODM等特殊貿易方式的外匯收付匯管理,并適時推出相關政策措施。 第三,規范預算外商務出國用匯管理。研究制訂預算外商務出國用匯管理辦法,解決預算外單位在經常項目下出國用匯不足的問題。 第四,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進一步擴大境外投資改革試點范圍,對“走出去”企業的后續用匯需求及境外融資提供便利,允許大型中資企業集團通過委托貸款或擔保等方式解決境外投資資金不足問題。 企業需提高國際競爭力 在面對國際競爭的中國物流發展舞臺上,中國物流企業需要提高現代物流服務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 中遠集團副總裁馬澤華:作為正在向全球物流經營人挺進的國有大型骨干航運企業和國內物流領軍企業,中遠集團已深刻認識到,提高國際競爭力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中遠集團認為,可以從服務理念、服務內容、服務領域、服務手段、客戶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著積極的創新和轉變。 服務理念上從“由里及外”向“由外及里”轉變。傳統的物流服務理念采取“由里及外”的思維方式,把物流企業自身的成本和效率放在第一位,優先考慮企業內部運作,而不是顧客需求。 這種觀念造成了很多物流企業提供相同的產品和服務給有不同層次需求的客戶。而現代物流管理與其有著本質的不同,它將企業的目光聚焦在顧客服務上,并從戰略上將滿足顧客需求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真正將顧客作為物流的驅動者。 服務內容上從“以貨物管理為核心的物流管理”向“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物流管理”轉變。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高級階段,體現了物流管理的核心———就是將關注焦點從物流流程的某一環節,比如運輸、倉儲,擴展到跨職能、跨行業的整個物流流程,追求供應鏈整體績效最大化。中遠集團的物流管理正在積極向供應鏈管理方向靠攏。 服務領域上從“國內”向“全球”轉變。國際服務業市場的全球化發展和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要求中國企業必須跟上全球化進程的步伐,開展全球化經營。對中國物流企業來講更是如此。中國物流企業走出國門,實現全球化經營,不僅關系到中國物流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決定著中國物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且影響著我國經濟全面參與全球化的水平。 服務手段上從“管理存貨”向“管理信息”轉變。不少物流企業在進行庫存管理時,還停留在單純的存貨統計上。實際上,物流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庫存管理,為貨主企業提供重要信息,幫助企業進行供應鏈管理,解決企業最為關心的資金占用成本問題。 客戶管理上從“買賣關系”向“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轉變。外包服務的需求不足一直是中國物流市場發育不健全的一個重要特征,無論其背后原因如何,對于一個不愿意坐等市場機會的企業來說,在現實的困境中選擇什么樣的方式“突圍”才是關鍵。對于物流企業來說,與客戶建立互惠互利和長期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尤其是結成供應鏈管理伙伴關系,無疑是一個良好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