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兩月 藥店抗生素銷售銳減七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6日 16:15 北京現代商報 | |||||||||
自從今年7月1日抗生素“禁售令”實施以來,抗生素類、磺胺類、抗結核類、抗真菌類和喹諾酮類共5類約400種抗菌藥必須憑醫生處方賣,至今已經有兩個月了。業內的普遍說法是,抗生素類藥品的銷售額通常要占到藥店總銷售額的30%左右,“禁售令”實施對藥店造成的影響在所難免。那么,兩個月來,藥店的銷售是否受到了影響?有多少病人拿著醫院的處方來藥店買抗生素?如果病人確實沒有處方,但又急需,藥店如何應對?禁售令是否達到了遏制濫用抗生素的目的?患者感受如何?幾天來,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電子處方讓8000人棄購抗菌藥 從7月初禁售令開始實施,北京的金象、醫保全新、嘉事堂等品牌連鎖藥店,便推出了通過“可視電話”給病人開“電子處方”的舉措。電子處方的效果到底如何呢? “我們每天的應急處方平均300-400人次,目前共開1.5萬張左右的應急處方。”金象大藥房醫藥連鎖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據金象統計,在這1萬余張處方中,“開抗生素”的處方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有的患者不適合吃抗生素,我們會針對情況建議患者去醫院看醫生,或者推薦其他的藥物。”金象西直門店的一位經理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金象大藥房在北京共有連鎖店140多家,據金象各門店的統計,店員向前來購買處方藥病人推薦非處方藥約1.8萬余人次;病人想購買處方藥,但經過醫師咨詢后根據病癥,勸其及時到醫院就診,而最后放棄購買抗菌藥的約8000余人次。 “一方面是國家控制和防止濫用抗菌素以維公眾健康,另一方面是市民在患有一些常見病癥時,卻因沒有醫生處方而抱怨。如何在現階段,既能及時滿足市民的需求,又響應國家政策拒絕抗生素濫用呢?這是促使京城某些連鎖藥店試行‘網絡應急處方實施方案’的初衷。”這是記者對京城幾家著名連鎖藥店進行采訪時聽到最多的話。他們認為,這只是一種應急措施。醫保全新的劉志民總經理表示:“電子處方”只是一種過渡措施。“主要是給一些慢性疾病患者,隨著相關政策的完善,處方藥憑處方賣是一種趨勢。”他說。 抗菌藥月銷售額銳減七成 業內公認的說法是:抗生素銷售額要占到藥店總銷售額的30%左右。以北京西單金象大藥房為例,其抗菌藥在7月1日新政策實施前,月銷售達20幾萬元,一天的流量是700至800人次;而7月份統計顯示,抗菌藥銷售僅接近7萬元,一天的處方量只有70至80人次,只占過去的10%。“在執行‘憑處方購買五類抗菌藥’新政策后,抗菌藥無論從銷售額,還是每天售賣人次都有明顯的下降。”西單金象大藥房的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不只是金象,其他零售藥店,如同仁堂、醫保全新的抗生素銷售,也都應聲下降。“以后可能會好一些,消費者習慣了就好了。”一位店員這樣表示。 據了解,北京西單金象大藥房、北京王府井醫藥商店有限責任公司分別連續兩年名列“藥店單店年銷售額前10名”排行榜,其去年的銷售額分別達7774萬元、5528萬元。而今年抗生素新政策的實施,可能將對業績產生影響。 來不及掛號 電子處方用于應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天晚上7點多鐘,一位女士來到和平門金象大藥房,她想買一盒氟哌酸,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消炎藥,用來治療腹瀉。在今年7月之前,她可以在某個藥店很容易買到,但是現在沒有醫生的處方,買不到。“現在都7點了,我急著趕飛機,去醫院肯定來不及。”她有點急,店員建議她通過藥房內的可視電話,與金象診所的醫生交流一下,請醫生開一張處方,再通過傳真傳到和平門金象,然后再憑處方買藥。 電話接通之后,金象診所的李大夫詢問了這位女士的病情,當得知她是經常性腹瀉之后,便建議“最好不要吃抗生素”,因為這本身就是“菌群失調”,越吃抗生素越壞。李大夫建議她可以先試用一種類似于腸道調節劑的藥物,并強調:“你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很可能是慢性結腸炎。” 一位店員告訴記者:“剛開始一聽要處方,不少人要么扭頭便走,要么跟我們吵,但是現在也慢慢接受了這種方式。”記者隨機采訪的幾位消費者也表示“很滿意電子處方”,其最突出的優點就是應急。例如,一個患者患了急性腹瀉,又知道病因,而且“用瀉痢停、阿莫西林價格便宜的藥物很有效”,如果到醫院就診,排隊、掛號、看醫生,手續煩瑣,時間長,本來“10分鐘辦妥的事情,卻花了半天”,反而耽誤病情。而現在通過醫師把關,不僅可以開藥,“聊上兩句病情”,而且免去了掛號的繁瑣,尤其減輕了低收入患者的經濟負擔。 據了解,在上海、廣州等城市,政府也出臺規定,允許零售藥店采取不同的“應急”措施,來應對新政策實施帶來的變化。例如上海,患者夜間買藥,可以先買藥,以后再補處方。 電子處方雖可應急 但能否保證安全性 電子處方雖然可以應急,但是醫生與病人不能直接見面,如果患的是重病怎么辦,會不會耽擱了治療?面對記者的疑惑,幾位覺得“藥店能開處方挺方便”的消費者表示:“感覺患了病,就不會來藥店,而是直接去醫院了。況且即使到了藥店,人家藥店的醫生通過電話,也不敢給你治!” “我們是經過政府審批的具有合法資格的正規性醫療機構,我們的醫生都是具備合法資質的注冊醫師,按照診斷治療的基本原則給患者開具處方,符合《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的相關規定。”金象大藥房總經理張崢嶸表示。他同時不否認,診所的醫生,通過視頻對病人的病癥、病史及參考其他醫療機構的診療結果來看病,有其局限性。“我個人認為,應急處方不能完全代替醫院的處方,它與醫院診療處方有一定的區別。所以,我們只限定在應急狀態下或特殊情況下使用這種方式,并采取一系列彌補措施保證病人的安全,我們會告知病人“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在處方用藥量上,嚴格限定在最小劑量,以保證用藥既符合病情的需要又保持用量合理,而不是以售藥為出發點,為病人亂開亂用,隨意推薦。我們希望,相關政策盡快到位,使得處方藥能夠嚴格憑處方銷售。” 醫保全新的總經理劉志民也表示:應急處方,即電子處方只是一種過渡的手段,需要開具電子處方的病人,一般都是“清楚知道自己該吃什么藥”的患者,而且這些藥量一般都很小,安全性也較好;青霉素之類的藥物決不會輕易賣給病人;一旦遇到急性患者,藥店首先會建議患者去醫院看醫生。 顧客居然“自帶”處方 假冒處方開始露面 在“禁售令”實施之后,雖然一些品牌連鎖藥店一直堅持規范操作,但是據了解,北京的一些藥店也出現一些不規范行為。假冒處方、倒賣處方等現象,已經初步出現。例如,有的顧客在購買處方藥時,醫師經過詢問認為不應該吃抗生素,拒絕開方并推薦其服用非處方藥時,這位顧客卻從自己的包中取出處方,填上要購買的藥品,堅持說:“我就是大夫,有了處方,你憑什么不賣給我?”令藥店十分無奈。再如,目前已經出現了倒賣處方的現象,有人聲稱,可以給消費者提供醫生處方,前提是花錢購買。 有關專家也認為,目前“強制憑處方賣藥”的政策,在推行中確實存在障礙,且不說公眾的習慣一時難以改變,而且一些所謂掌握處方權的醫師是否具備資格也令人懷疑,例如,一些邊遠地區的醫生,可能根本沒受過正規的醫學教育,卻“手握開方大權”。業內人士呼吁,對這些不規范的現象,政府應該加強監管力度,以切實保證公眾用藥安全。 商報記者 李國君 專家點評 遏制抗生素濫用 在于“醫藥分家” 從各藥店的情況來看,抗生素禁售還是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但是目前零售藥店的抗生素銷量只占抗生素全部銷量的20%左右,故業內專家一直呼吁:僅從零售藥店入手,抗生素濫用將難以根絕。 資料顯示,在美英等發達國家,醫院內抗生素的使用率只有22%到25%。而我國近5年的醫院抗生素的使用率在67%到82%。醫院抗生素濫用已經引起了社會關注,專家認為:在藥店“禁售”的同時,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對醫院內醫生使用抗生素做出詳細規范,以遏制抗生素在我國濫用傾向。然而,抗生素給醫院帶來了豐厚收入,是維系“以藥養醫”的重要途徑,只要利益鏈條不斷,醫院內抗生素濫用就不會解決,而解決之道在于“醫藥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