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工區打通循環經濟血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0日 17:44 新民晚報 | |||||||||
本報訊 (記者 秦武平) 每天搜來的余熱可發電20多萬度,每小時垃圾焚燒能貢獻電量5000多度……昨天,記者翻開上海化工區能源消費單,發現這塊吸納外資逾85.5億美元的寶地,經濟賬竟算得如此“摳門”:散在角角落落的能量都要“吃光用光”,廢料開溜更是沒門,全得去焚燒爐當發電燃料,不榨干“油水”決不放過。 不留一口“熱氣”
作為世界級化工基地,必須通盤考慮未來50年至100年的環境保護,天然氣發電為上海化工區打造綠色生態園區帶來底氣。每年10億立方米“西氣”作為電廠燃料,極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不讓一口“熱氣”跑掉,哪怕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化學反應熱也要收集利用,這是上海化工區的一條嚴令。在這個面積29.4平方公里、集聚了巴斯夫等33家中外化工企業的國際園區里,目前每小時回收的化學反應熱能產生100噸蒸汽,生成2萬千瓦的電量,每天“搜”來的余熱可發電20多萬度,不會像散居型化工企業那般將余熱白白“空放”。 廢料焚燒發電 在上海化工區,垃圾非要被榨干最后一絲能量不可。廢氣、廢液、廢渣等副產品,在化工區通過集中焚燒發電發揮“余熱”。焚燒爐項目建成后,每年可處理6萬噸化工廢料,每小時產生26噸蒸汽,這些垃圾的剩余能量就可滿足化工區辦公大樓等輔助設施用電負荷。 焚燒爐不僅讓化工廢料走上正路,也為污水處理后的廢棄物提供出路。目前,化工區各處工地上每天產生的生活污水近七千噸。凈化處理后,剩下的污泥等垃圾都去焚燒爐報到,奉獻最后一絲“余熱”。 鄰舍送料上門 在化工區,最顯眼的裝置是那些總長達幾百公里、高高低低縱橫交錯的管道,如同遍布全身的毛細血管,打通了循環經濟的血脈。上游工廠產出的副產品廢料可用作隔壁工廠的原料,而下游工廠在化學反應中產生的余熱又能給另一家工廠提供能源。采用熱電聯供和一體化生產方式,整個化工基地生產效率可提高45%,用于發電和蒸汽的燃料資源使用量降低50%。 以前,上海生產30萬噸聚氯乙烯,需要20萬噸氯氣和15萬噸乙烯配對,產生大量“三廢”。如今在上海化工區,20萬噸氯氣先送到巴斯夫和亨斯曼公司“打工”,產出29萬噸MDI/TDI,同時回收副產品氯化氫。這些氯化氫配上乙烯可產生30萬噸聚氯乙烯,廢料轉為其他廠家生產原料后達到“零排放”。時下,化工區內企業需要的各類工業氣體隨叫隨到,采購原料省心省力。難怪最早落戶化工區的拜耳涂料公司,從總經理到門衛只需40人左右,年銷售額卻高達1.5億元。 上海化工區技術總監李國華說:“在每平方米土地上環保投入達500元的化工區,就是要讓余熱、廢料也能物盡其用,在循環經濟圈中找準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