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電東送”的前途:一個沒有結果的約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8日 10:1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范利祥 合肥報道 8月10日,由于安徽淮北二電廠和合肥二電廠等多臺機組故障停機,導致電網發電嚴重不足,安徽不得不拉響紅色缺電警報。 安徽省電力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進一步透露,安徽電力最近以來一直比
他表示,紅色警報拉響后,安徽省17個地市全面限電,8月9日僅合肥地區用電早高峰和晚高峰就各限電15萬千瓦。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自7月20日以來,安徽全省發電機組全部啟動。由于受煤質較差的影響,加之長期在高溫狀態下運行,一些發電機組出現了隱患,只能帶“病”發電。 最終,淮北二電廠和合肥二電廠的多臺機組在不堪重負中停機,再度使安徽省電力陷入困境。 電荒還是富余? 伴隨逐漸加劇的“電荒”,是外界絡繹不絕的質疑聲:“既然‘電荒’這么嚴重,安徽省為什么還要大張旗鼓地搞所謂的‘皖電東送’?” “‘電荒’和‘皖電東送’并沒有多大的關系。”安徽省發改委主任朱先發告訴本報記者,“‘皖電東送’是(安徽)省政府的一項重要的決策。” 對于接連不斷的“電荒”,朱先發解釋,安徽經濟保持持續增長、天氣驟然變熱、居民消費增加都導致用電量大增。 安徽省政府一位官員介紹,1996年以前,安徽電力市場一直供不應求,一到夏季,經常出現拉閘限電現象。1997年部分發電機組投產,同時全省用電量明顯下降,用電緊張情況才有所緩解。但到1998年全省用電市場出現了負增長,于是相關部門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優惠措施開拓電力市場,鼓勵企業和居民多用電。 “當時安徽省電力公司經常為富余的電發愁。”該官員表示,“‘皖電東送’的想法就產生了。” 為了實施“皖電東送”,安徽省曾從國家有關部門拿到這樣一個數據:“十五”期間,華東區域電力電量的需求增長分別為12.4%和13.8%,“十一五”期間將分別為7.8%和8.3%;到2020年,華東四省一市的用電量將突破1.2萬億千瓦時,最大負荷將達到2.2億千瓦。 “你想想,這個市場有多大啊!”安徽省電力公司的人士表示,而且,“三峽、四川、福建、河南等地早就虎視眈眈華東市場這塊‘肥肉’。” “整體來看,安徽省建電廠的優勢比較明顯。”朱先發表示,安徽省煤、水資源都比較豐富,尤其在煤炭資源方面,安徽更具優勢:煤炭保有儲量和未開發量分別占整個華東電網區域的85%和95%,2002年原煤產量占全區域的70%。 朱先發透露,2000年安徽“東送”的電量約為29億千瓦時;2001年約為57億千瓦時;2002年約80億千瓦時;2003年則達到了110億千瓦時。而今年上半年的送電量達到了60億千瓦時。 從去年9月份開始,安徽省還分別與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市簽訂了開展電力長期戰略合作的協議或框架性協議。 “安徽并不是常年缺電,而是季節性的。”安徽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張道剛告訴本報記者,安徽用電缺口持續時間不長,有的電力設備是同時率,若錯開同一時間其缺口就沒有這么大,而且這個缺口可通過用電需求管理來解決。也就是說,在其他季節安徽根本不缺電。 所以,“‘電荒’并不影響‘皖電東送’的實施。”朱先發說。 電力“籌碼” 上述安徽省政府官員還透露,安徽實施“皖電東送”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以往安徽送往華東地區發電廠的煤“是原材料的價格”,利潤不高。但不賣,閑置浪費又可惜。所以,“安徽一直希望能通過用煤來發電向外賣,就像把原材料加工成產品那樣,獲取更高的利潤”。 但現實是,安徽電力投資落后,“僅憑著自己的力量很難‘化煤為電’”。所以“需要得到國家的認可和支持,才能有更多投資商積極參與”。于是,安徽省曾多次上書國家發改委,“以爭取國家對‘皖電東送’的支持。” 在國家發改委的支持下,安徽的電力投資得到了迅猛的增長。去年6月,淮南礦業集團和華能集團、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在京簽署“聯合開發建設淮南煤電基地合作意向書”,該項目被業界稱為“火電三峽”。 淮南礦業集團一位高層透露,三大集團將在淮南投資建設總裝機遠期規模為2000萬千瓦燃煤機組、配套年產6000萬噸煤炭生產能力的煤電基地。該項目僅靜態投資就將超過1000億元,總裝機規模將比在建的三峽電站高出100多萬千瓦。 今年3月底,在國家發改委的召集下,“皖電東送”規劃研討會在安徽召開。國家發改委、國家電網公司、國家主要發電集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華東電網公司,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安徽四省一市發改委和有關企業負責人共100多人出席會議。 目前,華能、中電投、大唐、國電、華電和申能等主要發電集團公司已經先后與安徽省所轄15個市簽訂了電源開發項目,總機組容量達到4500萬千瓦。其中,阜陽電廠、池州電廠項目已獲發改委同意開工建設。 “安徽省正在變煤電優勢為競爭優勢。”安徽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張道剛告訴本報記者,目前長三角和珠三角電力供應緊張日益加劇,促使投資商把目光投向中部地區。而安徽煤電這張“王牌”極有可能使其成為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密集區。 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江浙一帶已經有不少企業尤其是鋼材、水泥等原材料產業開始向安徽的馬鞍山、黃山、蕪湖、銅陵等城市悄悄轉移。 “這些來自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之所以呈現出加速向安徽轉移的態勢,投資地電力供應充足是重要因素之一。”張道剛指出,煤電優勢正在成為安徽吸引外資的一個最大的籌碼。 “皖電東送”的前途 盡管安徽正在大力上馬電力項目,但該省頻繁的“電荒”還是讓買方看到了危機。 “如果將來安徽的供電缺口更大的話,他們還會給我們送嗎?”浙江省發改委一位官員擔憂地表示。而“害怕安徽不按約定送電”恰恰是華東各省市共同的心病。 “現在最好的辦法是,在自己省內也抓緊投資電力項目。”該官員表示,“況且,單靠安徽省來供電,不僅充滿變數,而且還很難滿足我省用電需求。” 而在這些擔憂下,華東地區一些省市的電力投資計劃也紛紛出籠,力求自我平衡電力電量。電源建設競爭格局凸現。 江蘇省電力公司有關人士介紹,目前江蘇正在抓緊投資一批電力項目,尤其是在電網建設上,江蘇在去年投入131億的基礎上今年再投入161億。目前在建電廠總規模為1428.5萬千瓦,其中,今年計劃投產460萬千瓦。“江蘇未來的用電量將會實現自給自足。” 與此同時,浙江省也在大規模地上馬電力項目。該省的打算是,最遲至2007年前,確保1000萬千瓦的電力裝機投產,并確保1000萬千瓦電源項目開工,同時再安排1000萬千瓦的預備項目進行前期調研。 此外,上海市也打算在2005年內,投資電力項目15個,投資168.05億元。 “如果這些省市的電力項目在將來一旦正式運作,安徽的電力有可能再度出現富余。”安徽當地的一位電力工作者指出,“那才是真正的投資過熱。”所以,他呼吁,一方面,安徽在謀劃“皖電東送”時,不能一哄而上電力項目;另一方面,國家要從宏觀上對這些省市的電力項目進行調控,“讓真正有實力的省份來合理地上馬電力項目”。 安徽省城市社會經濟調查隊的周德同則撰文分析,安徽的煤與電之間現在還存在著難以協調的矛盾:在安全生產,價格和盈利空間上都存在著問題。電煤的供應穩定性差、運力緊張及煤質下降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加劇了電煤緊張,給電力生產和設備安全帶來了較大的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