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行業專題--乳業 > 正文
 
中國奶業陷入怪圈 中央起草意見規范發展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6日 11:19 中國《新聞周刊》

  中國奶業今年以來的寒暑表明,處于小農經濟模式下的廣大中國奶農,依然是市場之欲與計劃之手輪番撥弄下的犧牲品

  中國奶業的治亂循環又開始了。

  2004年8月5日,備受關注的安徽阜陽奶粉案件一審宣判,被告人李新道被判處有期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斗三國與眾將一拚高下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徒刑8年。這件“導致中國奶業出現行業性虧損”的事件,終于如多人所期盼的那樣,劃上了句號。隨之而來的大批資金和奶業項目,又在各地紛紛上馬。其中,河北省“千萬噸奶業計劃”的出臺,尤為典型。

  與此同時,河北省的一些奶源基地,在經歷了6月的奶農倒奶事件、7月的賣牛殺牛之后,一些奶場承包人在8月紛紛走向破產,大批奶場以關門告終。

  與其他行業一樣,中國的奶業,也陷入了“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

  阜陽奶粉事件以來發生在全行業的蕭條就是典型例子。而下一次治亂循環的伏筆,就埋在這又一輪的投資狂潮中。

  奶農破產之惑

  2004年8月5日一大早,河北省寧津縣紀昌莊鄉白尺口村農民王靜軒,呆坐在他“寧津縣興源奶牛場”的辦公室門口,抽起了煙。寧津縣是河北省石家莊市周圍的奶源基地之一,近幾天,附近村子奶場關門的已經很不少。

  昨天,他將這個奶場里的280頭奶牛全部遣送回養牛的農戶家,如今,整個奶場已經空空蕩蕩。

  用通俗的話來說,王靜軒的奶場,是整個破產了。連同購置奶場的土地資本20萬,加上買設備、建牛棚牛舍時的現金投資8萬元,王靜軒自2002年3月1日投資這個奶場至今,總共虧了28萬元整。

  這個白尺口村原來最富的人,眨眼之間,成了窮光蛋。他今天準備到村里的磚廠給人“管生產”去,一起投資奶場項目的另一個村民嘲笑王靜軒,“一下子從老板,變成打工的嘍!”

  發生在王靜軒身上的事,在河北省不是個案。自6月以來,作為乳業下游的河北省部分奶源基地,奶牛養殖市、縣的奶農、奶商們在頻頻上演倒奶乃至賣牛事件之后,終于承受不住賠本的壓力,大批奶場終告關門。整個奶業鏈條的基礎環節上,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蕭條。

  只是王靜軒不明白,這個“政府支持、企業歡迎、奶農受益”的奶場項目,自從2002年3月1日上馬以來,即便是在市場行情好的2002年和2003年,也并沒有為5個股東賺到幾分錢。如今,倒霉的為什么只能是自己呢?

  在許多報章對農民的損失予以關注的同時,許多專家亦紛紛撰文指出,奶業有其特殊性,夏季是奶業淡季,倒奶現象并非個別;幾個奶農破產,也純屬正常的市場現象,不必大驚小怪。企業投資一旦不慎會破產,奶農一哄而上,追逐利潤,對于其后果也應有充分的承受能力。

  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所謂市場的選擇中,王靜軒們又有多大的選擇余地?發生在今年的市場波動,難道僅僅是一件阜陽奶粉事件的余波所及?作為孤立的個體王靜軒,當然是市場的一個選擇者;但是千千萬萬的王靜軒們站到一起,與市場后面的主導因素,就有了必然聯系。

  奶業投資之欲

  王靜軒們的奶場熱,源于奶農的養牛熱;奶農的養牛熱,源于當地奶站的投資熱;奶站的投資熱背后,是奶業行業整體的投資熱潮。

  近年來,全國各大奶業巨頭紛紛處于急速增長、快速膨脹的過程中。伊利股份、光明乳業、新希望集團、娃哈哈、維維股份等奶業巨頭,紛紛以重金投于乳業。三元乳業、三鹿乳業正在申請股票發行,完達山集團一度擱淺的上市計劃,也開始重新啟動。

  透過國內奶業第一、第二巨頭伊利乳業與蒙牛乳業幾年來的發展歷程與恩恩怨怨,幾乎可以窺見這場行業投資的硝煙,已經何等彌漫。

  1999年7月,時任伊利集團副總裁兼冷飲事業部總經理的牛根生,帶著從伊利分得的一筆資金及冷飲事業部9名核心人員,另打江山。不久,由10個自然人共同注冊1000萬元的一個叫“蒙!钡娜槠饭荆谝晾磉吳娜徽Q生。

  蒙牛設立當年,銷售額就達到4000萬元,2002年增長到21億元,在全國乳品行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自蒙牛成立以來,其增長率遠遠超過同行,在剛剛過去的三年,蒙牛的復合增長率高達137%。

  2003年度,蒙牛實現銷售收入40.7億元,凈利潤2.3億元。按銷量計算,2003年度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液態奶生產商,而此時蒙牛成立還不到5周年。在中國乳業資本第一輪角逐中,伊利的產銷量已從第一位退至第二位。

  而石家莊市地方諸侯三鹿集團,發展速度也是驚人!鞍宋濉逼陂g,三鹿的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40%以上;“九五”及“十五”以來,年均增長速度均在30%以上。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53億元,利稅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2.6%、28.6%。

  如此快速的增長速度,大量的行業資金要向何處去?

  自然是擴大規模,膨脹式發展。首先就是在各地上加工廠。加工廠的地址選擇,又以靠近奶源基地為佳。

  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2002年至2003年度,作為全國三大奶源基地的河北省,各地形成了爭上奶制品加工廠的格局。河北各地的地方政府,也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擁抱這股炙手可熱的資金熱流。

  奶業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可能在短期內出現奶源的急速膨脹和奶牛數量的劇增。正是因為奶源有限,河北省的奶業競爭首先以奶源爭奪戰的方式打響。除去三鹿以外,蒙牛,光明,伊利等巨頭紛紛到河北搶奶源。一個鄉鎮建四五個奶站,分別向不同的乳品企業供奶,這加劇了鮮奶收購市場的無序競爭。

  王靜軒的奶場,正是在此時上馬。

  無序競爭帶來了各種虛高癥狀:一頭奶牛的價格接近2萬元;一頭母犢轉手就能賣到5000塊。對于追逐利潤的農民而言,如此的暴利機會,幾乎等不及他們選擇。河北各地一時出現了各種養牛專業村、養牛小區,甚至養牛新名詞,諸如“招商引!薄ⅰ靶滦湍坦ぁ啊ⅰ蹦膛A茉 啊⒛膛W灾汀钡纫鄳\而生。

  而此時,虛高背后的危機,也正若隱若現。

  行業投資過熱帶來了虛高利潤,虛高利潤進一步刺激了投資。但是,高速增長的背后,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整體崩潰的隱憂就無時不在。今春阜陽奶粉事件發生,頓時讓整個行業降到了冰點。

  冰點中,首先是乳品企業的銷量銳減,以銷定產帶來了加工廠限產。設在河北各地的加工廠限產之后,各地奶站紛紛降低奶價、品級,農民的厄運開始了。

  先是奶價出奇的低,后來是一等品成了三等品,或者干脆就以“有異味”拒收。

  夏季炎熱,牛奶儲存無方,倒奶勢不可免。賣牛殺牛,破產抵債,緊隨其后。

  即便沒有阜陽奶粉事件,奶業的這種虛高癥狀就像發燒一樣,自然也會降下來。農民破產的背后,看似偶然,實則是行業無序競爭的惡果。

  政府擴張之手

  行業沖動若無政府之手相助,其效不會如此迅速而明顯。

  2004年8月4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來到位于三鹿集團總部的河北省奶業協會,協會會長賈樹剛剛剛完成了一份奶業調查報告。在這份《關于我省奶業發展形勢及建議》中概述道,“省奶業發展出現了大好局面,之所以有此局面,概括起來有四大原因”,其中第一條,就是“政府重視”:

  ……

  河北省邯鄲市政府,搶先在全省成立了奶業發展指揮部。由主管農業的副市長任總指揮,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下設奶業辦公室,明確各單位責任,“納入目標管理”。

  唐山市政府,提出“盡快把唐山建成全國第一奶業大市”。制定《唐山市奶業發展規劃》,到2007年,實現百萬噸牛奶,奶牛存欄40萬頭,建成全國第一奶業大市;市、縣(區)分別制定了從占用土地、提供廠房、流動資金、減免稅費,到獎勵有功單位和個人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廊坊市為落實市政府出臺的《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在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支持,規定畜牧業用地一律視為農業用地,不征收任何費用……

  張家口、滄州等市也做出了在政策優惠、資金扶持的類似規定。

  仔細回顧貫穿2002年至2003年的河北養牛熱,不難發現,危機其實就蘊含在產業熱流中,而奶業加工廠項目的投資熱,沒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不會急劇升溫。因為各地奶站的建立和審批權,掌握在各地政府手中。

  紛紛“納入目標管理”體系的招商引資,已經成為考核當地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

  在意欲“建成全國第一奶業大市”的唐山,蒙牛等國內奶業巨頭被引入時,待遇極其優厚。個別地方,比項目,比招商的手段最后甚至化為比優惠的手段。

  “政府的職能定位一定要準確,要干維護交易環境的事,不要介入市場本身!焙颖笔∩鐣茖W院農科所的一位研究人員說。

  政府的主要功能,應該是創造和維護外部交易環境的公平性,而非介入交易行為。“零地價引資”等優惠政策,使得從事市場交易的某一方出現了巨額利潤。政府此種強烈高調的挑逗行為,不能不成為奶業巨子紛紛到河北覓一段露水姻緣的誘因。

  2004年8月6日,中國《新聞周刊》從河北省畜牧局獲悉,河北省常委會近日剛剛研究通過《河北省發展千萬噸奶業實施規劃》,目前正在最后一次修改當中。

  這一規劃,把奶業作為河北省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至2012年,奶牛存欄量從2004年的132萬頭增加到280萬頭,奶類總產量從目前的208萬噸,提高到1000萬噸。

  這意味著,目前占全國奶類總產量13%左右的河北省,在2010年左右,將要達到農業部計劃達到的全國3000萬噸的三分之一左右。

  有類似規劃或者計劃的省份,絕不止于河北省一個。

  對于地方的盲目投資熱潮,國家有沒有政策進行調控?

  農業部畜牧司畜牧處官員陳金強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目前,畜牧司正在起草一部關于奶業協調發展的意見,意在規范這種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遏制地方的投資沖動。但是對于記者所質疑的效果,陳也說,這是一部指導性的意見,不具備強制效力。

  小農經濟之困

  隨意性極強的鮮奶等級定價,是此次沖突的焦點之一。奶制品企業與農戶簽訂收購鮮奶合同以后,定價的生殺大權都在公司本身,而奶農則往往無可選擇。正如王靜軒所說,“說你幾級就幾級”,缺少第三方的標準。

  陳金強介紹,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痼疾。目前農業部畜牧司正在積極申請第三方檢驗的資格,爭取能盡量規范這個環節。當記者問到,國家目前的工商和技術監督局為什么不能履行此項職能時,陳介紹,因為奶產品的檢疫有自己的特殊性,全面進行看來尚不現實。

  表面上看來,確乎是一個檢驗標準的問題;但背后,卻隱含著小農生產的經濟模式所淤結的致命傷痕。

  中國的小農經濟模式,決定了大規模生產的不可能。為解決幾家幾戶散養帶來的標準不統一,管理不方便,以三鹿乳業為代表的公司,帶頭創建了“公司+政府+基地+農戶”模式。正是因為這項模式的示范效果極佳,由中國奶業協會主辦的“中國奶牛發展大會”,在考察了黑龍江、江蘇、山東等數個省份之后,今年4月將大會地址放在了石家莊,選擇了三鹿。其意也旨在推廣這項帶領農民致富的好模式,好辦法。

  但是,面對極強的經濟利益,企業與農戶之間的矛盾,總會爆發。當矛盾沖突加劇時,靠企業單方面的“自覺”行為,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也就是說,只有農民本身組成的協會,具有與企業抗衡的實力,才能在關鍵問題上爭得利益。

  國外乳品業發達的國家,奶源市場競爭秩序往往由奶業協會維護。奶場主往往本身就是牛奶加工廠的股東,股權相互控制,利益一致,因此協會的功能,主要用于規范加工廠之間的無序競爭。但規范健康的奶業協會在中國成立,談何容易。

  小生產模式的農戶過于分散,農戶組織協會的成本過高。國外幾家大的農場主組成的協會,幾十人足夠;而組織相同經濟規模的國內協會,其人數也許要到數萬人之盛。數萬人去協商一項決議,成本之高可以想見。

  另外,農民千百年來積淀下來的短視逐利之特性,往往會導致決議在企業的攻堅下七零八散。退一步說,即便農戶組織起來,或者以小數額股本入股乳業企業,仍難以形成足夠的抗衡實力。

  中國的小農經濟模式,決定了在“公司+農戶”的奶業結構中,奶農完全處于被控制的地位,很容易成為可憐的產業犧牲品。也許中國的分散小農模式推廣公司加農戶的聯合,本身就是一項高度危險的行為。

  稿件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 劉彥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奶業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球迷關注亞洲杯決賽
雅典奧運FLASH演示
趙薇鄒雪糾紛
廣州新白云機場圖片集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話題-上海與城市榜樣
可愛淘《狼的誘惑》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