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行業專題--文化產業 > 正文
 

對提升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戰略思考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6日 09:13 中國經濟時報

  編者按:由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副主任祁述裕研究員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于2004年8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本專著首次對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是文化產業研究的新成果。

  《報告》在整體研究中將文化產業競爭力分為基礎競爭力、環境力、核心競爭力三個方面,以生產要素、需求狀況、企業戰略、相關產業、政府行為等5 大基本要素、17個競
爭面、67個競爭力評價指標為基本內容,借鑒目前測算國際競爭力指數時常用的評價原則、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收集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的有關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類、整理、計算(標準化、權重加權匯總),得出一個指數或分值,同時結合定性分析,將我國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印度、韓國、新加坡、巴西、澳大利亞、南非這14個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國家的文化產業競爭力進行比較及排位。

  在此整體研究和具體研究的基礎上,《報告》就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茲將該《報告》的建議部分摘要發表。

  文/祁述裕

  從我國與15個國家文化產業的比較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國文化產業整體競爭力明顯處于劣勢。不僅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與一些新興國家相比,差距也很明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狀況與我國經濟實力很不相稱,也與實現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大目標協調發展的要求很不相稱。

  發展文化產業,核心問題是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文化產業競爭力是生產要素狀況、需求狀況、企業戰略和治理結構、相關產業、政府行為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一個魔力多邊形。因此,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要著重從解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些關鍵性環節入手,為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創造條件。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

  文化產業競爭力綜合測算表明,我國的“文化產業政策的科學性”、“文化產業政策的透明度”、“文化產業政策和法律健全性”等主觀評價指標,在十五個比較國家里,專家評分最低,這是我國文化產業政策的競爭力指數不高,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正確發揮政府作用,是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當前,要重點作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抓緊制定科學合理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確定文化產業發展目標。應利用我國經濟基礎雄厚、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抓緊制定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完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不僅要重視文化產業的意識形態屬性,也要重視文化產業的產業屬性。積極探索黨管宣傳的有效實現形式,探索文化產業公有制有效實現形式。

  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政府管理體制。文化體制改革應以放松規制為突破口,優化配置資源。包括行政部門要與文化產業經營活動分離,盡快實現 “三脫鉤”——行政關系脫鉤,人員脫鉤,經濟利益脫鉤。應減少對文化市場主體的行政性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盡快出臺和完善各種優惠政策,如財政支持、銀行貸款和減免稅收等具體措施。成立在政府主管部門指導下的文化振興機構(如韓國的文化振興院等機構)在財政上給予文化企業以支持,鼓勵創新、促進繁榮,努力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2、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轉變政府管理文化產業的方式。應正確區分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應針對不同性質、不同類別的文化產品實行分類管理,不搞一刀切。以報刊為例,黨報黨刊,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主要承擔宣傳引導職能,屬于機關報類型的媒體。如美國的“美國之音”、法國的電視5臺和英國的BBC。我國黨報黨刊應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舉辦,經營費用主要應由黨和政府財政給予補償,其管理體制不應走市場化的路子。與此相適應,用于指導黨和政府工作的出版物,也應退出市場競爭,實行免費分送。學術期刊主要承擔繁榮和發展我國文化事業的任務,追求社會效益是其基本職能。此類報刊主要也應由國家投資,同時采取多渠道籌集資金,政府對此類報刊應實行補貼出版。除上述兩類,其他各類報刊都應面向市場,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優勝劣汰。

  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政府管理文化產業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政府仍然管得太多,太死,文化產業發展活力不夠,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這是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首要的任務是創造公平競爭的文化市場環境,政府作用的重點應該放在促進文化產業各種生產要素的合理組合,改善基礎設施,制定規則和政策,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培訓等方面。政府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著眼點,要從原來主要運用行政手段轉向主要運用經濟手段,由原來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調節文化市場供求關系,營造適宜的市場環境,對文化產業活動進行引導和調節,引導文化企業正確地進行經營決策。要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開的原則,對政府、文化市場、文化企業的職責和功能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不僅政府不能缺位、錯位、越位,文化市場、文化企業也同樣不能缺位、錯位、越位。應切實解決目前文化產業管理部門既當裁判員,又兼教練員、運動員的問題。應發揮行業協會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強行業服務、行業自律、規范企業競爭行為,維護企業利益。

  3、促進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三個環節的良性循環。現在是消費決定生產,需求決定生產。生產和消費之間的聯系是通過流通這個紐帶來實現的,如果流通渠道不暢,生產與消費之間的聯系無法形成,生產就會受到影響,因此也可以說,流通決定生產,市場決定生產。物質產品是這樣,精神產品也同樣如此。在買方市場的情況下,組織文化產品生產,首先要考慮人們的文化需求,要根據公眾的需求狀況來決定文化產品的內容和形式,以及文化產品的生產規模。不僅要考慮到需求,還要考慮銷售。要使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繁榮文化市場,促進三者的良性循環,是政府應該承擔的一項重要職責。包括及時發布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供需信息,引導文化企業進行理性投資,幫助文化企業培養高素質的銷售人員,介紹和推廣現代營銷理念和營銷方式,大力發展各種中介組織等。

  推進文化產業的結構調整,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

  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在15個比較國家處于末位,與我國文化產業結構不合理有直接的關系。由于我國尚處于市場經濟初期階段,加上文化產業許多是從文化事業單位轉制而來,文化產業結構仍存在著很多缺陷。文化企業散亂濫差的現象十分嚴重,大量低水平、重復的文化產品充斥文化市場。加快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是發展文化產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調整文化產業結構,就要提高文化產業的集中度。從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現狀來看,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競爭力主要表現為若干家文化企業集團的競爭力。大的文化企業集團以雄厚的資本、技術和人才實力參與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的能力。由于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晚,文化企業雖然數量很多,但文化產業組織結構不夠合理,主要表現為大企業、大集團比較少,現有的企業集團也缺乏競爭力。因此,應以培育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集團為重點,推動文化產業的兼并和重組,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的結構調整,實現規模化經營,力求盡快做、做強。應盡快改變現有文化企業集團單一經營模式,鼓勵跨行業經營。應調整產品結構,實現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努力提高其綜合經營能力。應通過組建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域的傳媒集團,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資源的利用率。

  調整文化產業結構,還要大力扶持中小文化企業。在西方,政府往往更多的是把著眼點放在扶持中小企業上。這是因為,一般來說中小企業是市場競爭的弱者,需要政府援之以手。另外,大企業的發展也需要眾多中小企業作為支撐和依托。還要看到,眾多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主力軍。實際上,由于中小企業機制靈活,成本低,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一些產業甚至起著主導的作用。政府應制定相應政策,積極扶持中小文化企業發展,引導中小文化企業走“專、尖、特、新”的道路,辦出特色。

  加快文化產業的結構調整,應與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同步進行。1986年,我國就開始考慮組建出版集團,現在,文化產業的各個行業都組建了一些企業集團。從目前運行情況來看,總體上并不成功。文化企業規模上去了,生產率沒有上去,利潤沒有上去,競爭力沒有上去。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環境還不成熟,尚未形成有利于企業集團發展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一個突出問題是條塊分割,市場競爭不足,大量同質文化企業之間既形不成競爭,也做不到專業化合作。要創造有利于企業集團發展的市場環境,就要打破條塊分割,實行文化產業的跨行業經營。將上游產業與下游產業結合起來,形成真正的產業鏈。應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整合文化產業各具體產業,整合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以此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應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大企業集團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分工合作,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

  要打破地區封鎖,促進文化產業的跨地區經營。應改變目前按照行政區劃組建企業集團的做法,轉為以文化資源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組建企業集團,真正實行文化企業集團的市場化運作和規模化經營。還要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文化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與國外知名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擴大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

  雖然我國目前國外直接凈流入資金數額巨大(15國中位居第四),本國文化對外資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在15國中位居第三),民間資本也十分充裕,但由于我國文化產業對民間資本和外資有較為嚴格的限制,實際引進民間資本和外資仍十分有限。資本是文化產業發展的血液。當代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投資規模越來越大,大投入帶來高回報。目前我國文化企業投資渠道單一,基本上靠文化企業自身滾動發展,這對文化產業發展十分不利。資金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要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投融資渠道,為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當前主要應作好以下兩個方面工作:

  1、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放寬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文化產業的限制。除黨報黨刊等一些作為政府喉舌的文化機構,中央和省級電視臺、電臺的一些核心環節和部門,仍然需要實行禁入之外,原則上文化產業的其他領域都應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應降低市場準入門檻,鼓勵一切有實力、有條件的國有、民營文化企業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應允許和鼓勵我國文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包括直接上市,文化企業與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文化企業通過收購上市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等。同時,按照國際慣例,逐步放開對外資限制。使各種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市場競爭。應抓緊有關方面的立法工作,對各種投資行為加以規范,以確保我國文化產業資本市場的形成和健康發展。以報刊為例,應對報刊業實行分類管理和分步推進改革的方式,可先放松對服務類內容和專業類內容的市場準入限制,再逐步放松對綜合類報刊的市場準入限制,逐步形成整個報刊業的開放式競爭市場環境。也可以考慮對報刊經營的不同環節分步放寬進入限制,即先允許非國有經濟進入發行、廣告等經營領域,再逐步放松對采訪、編輯等新聞主業領域的進入限制。消除行政性壟斷等不公平競爭行為。除了極少數負有特殊職能的黨報黨刊,應通過立法承認其特殊法律地位外,其他報刊應成為平等的市場競爭主體,共同參與市場競爭。

  2、積極引導文化企業的投資趨向。

  完善文化企業治理結構

  企業缺乏競爭力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在15個國家文化產業競爭力要素比較中,企業戰略競爭力指數最高值為0.87(美國),平均值為0.45,我國企業競爭力指數僅為0.12,排名第15位。在包括企業戰略競爭力和相關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核心競爭力比較中,最高值為0.86(美國),平均值為0.49,我國核心競爭力指數僅為0.12,排名也叨據末位。這說明,我國企業競爭力與其他15個國家差距十分明顯。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因此,提高文化企業競爭力應作為發展我國文化產業的著眼點。

  一是要鼓勵各類企業平等競爭。應允許文化產業中既有國有獨資的企業形式,又有國有資本控股、其他各類資本參股的企業形式,也有民間資本、外資占主導位置的企業形式。

  二是建立有利于企業內部競爭的機制。現有國有文化企業應以形成競爭機制為著眼點,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運營機制,組織結構,真正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建立和完善文化企業的治理結構,不斷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其中,主要是要做到股權多元化和明晰產權。就明晰產權來說,以廣電產業為例,廣播電視傳輸系統資源縱向整合與我國廣播電視業長期實行的條塊分割管理模式是有矛盾的,因此,在經營管理層面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產權歸屬與利益分成的矛盾。產權歸屬與利益分配問題只能通過認定企業法人地位以及采取合理的資產重組方式來解決。針對組建網絡傳輸集團過程中廣播電視企業法人地位模糊、法人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可以采取股份持有制和合同約定制的方式運作。針對廣播電視機構合并以及組建中央和省級廣播影視集團資產重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頻道制和公司制加以解決。專業化頻道可采用頻道制,此舉有利于理順頻道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合理劃分產權,建立責任制,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專業頻道也可采用公司制,專業頻道公司可以進入資本市場進行多渠道融資,實現專業頻道以國有資產為主體的投資多元化。

  以產品創新為重點,努力提高產業創新能力

  整體文化產業競爭力研究中的文化產業競爭力分項目指數顯示,我國“公司運作與戰略整合”和“國民創新指數”在國際競爭力中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文化產業創新的核心內容是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即通過不斷提供新產品和優質服務,以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新需求,以此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新的主體是人才。要通過加大教育和培訓的力度,采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培養和造就具有全球性眼光的高素質的人才。要把培養文化管理人才作為大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以美國為例,全美有30所大學開辦了文化管理學、藝術管理學等專業。豐富的人才是美國能夠在文化產業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原因。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引進職業經理人等經營管理人才。還要加快培養文化產業專業技術人才力度。要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策劃、美工人員。還要培養一大批市場營銷人才。要健全文化產業人才隊伍。

  積極引進現代科技,以科技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在我國文化產業運用程度低,是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現代通信技術、數字印刷技術、網絡技術的加速發展和電腦的普及,必將改變未來出版業的創作方式、編校方式、生產方式、發行方式、閱讀方式。電視產業同樣如此。現代高新技術在電視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廣播電視數字化(如有線電視寬帶化)和互聯網以及寬帶的問題。應充分借鑒國際經驗,重新規劃電視頻道構成,注重頻道包裝,著手開辦國際上行之有效的電視頻道項目,諸如單選頻道;拓展付費頻道方式,例如普通計次付費收視和準視頻點播;重視影視市場分析與調查,在相關政府機構、電視臺、影視集團中建立現代計量分析制度。

  發揮地區優勢,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從15個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狀況的總體來看,文化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成正比,但兩者又有不對稱性。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往往有很大的差異。同一個國家,文化產業不同門類發展水平也有很大差別。比如,美國、印度的電影,英國的音樂,日本的動畫片和游戲等,都是該國的龍頭產業,在世界文化產業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各地區文化產業發展不平衡情況也很明顯。比如北京報刊業、廣電業和演出業,廣東音像業、上海會展業、深圳的游樂業等,都具有明顯的優勢。這說明,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地區,盡管整體文化產業發展落后,某個文化產業門類仍有可能率先發展,成為優勢產業。

  文化產業發展不僅具有不平衡性,還有不規則特點。即在通常意義上企業乃至產業發展條件并不充分的情況下,卻出現了卓爾不群的企業,甚至帶動整個產業出現旺盛的生機。美國的拉斯維加斯出現在加利福尼亞的荒漠就是一個被廣泛引用的例證。在我國也同樣如此!蹲x者》不是創辦于經濟發達、文化條件和讀者條件最為充分的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而是出現在較為偏遠的西部蘭州。又如,一般來說,在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情況下,文化傳統深厚的城市,文化產業也往往比較發達。但在一些新興城市如深圳,文化產業同樣得到長足的發展,表現出獨異的成長性。這說明,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決不是文化產業各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復雜的組合。這也說明文化產業各要素的配置狀況比理論上的闡述要復雜得多。地理位置、正確的決策、乃至某種偶然的機遇,都有可能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契機。所有這些都為國家或區域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Twins
友誼第一亂世佳人
維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聲有色
夏日狂嘩依依不舍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