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 為的是不出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3日 16:22 數字財富 | |||||||||
很多歐美金融企業急不可待尋求外包服務支持,第一大目的就是大力快速降低運營成本 于葵/文 市場調查人士說,眾多的金融機構之所以不顧政府的阻撓與公眾的憤怒,一意孤行地向海外大肆遷移白領工作,并誘發了一場“逆當地潮流而動”的金融服務離岸外包風潮。
快速降低成本 有人形容若干年來的金融服務機構像個“燒錢的平臺”,很多歐美金融企業急不可待地出外尋求外包服務支持,第一大目的就是要大力快速降低運營成本。 有關分析指出,在未來5年內,世界前100家大型國際金融企業將要向外輸出3560億美元的金融外包業務。為此,這些企業將至少能節約1380億美元的運營成本。不僅如此,世界前20家大型金融企業還可以通過外包大幅削減2~3倍的經營成本。如此巨幅的成本調降,對于這些企業的長久盈利模式將產生重大影響。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一般來說,大部分公司通常都可以依靠外包業務減少70%的純勞力投資支出,其中,即使考慮到新支出的電訊、商業旅行等額外管理成本,企業依然可以節約成本50%以上。況且,這些新增管理成本會逐年遞減,甚至在一年內得到彌補或回收。 此外,目前西方金融市場的產品市場多處于飽和狀態,大小企業都已發現,他們的產品似乎已經沒有多少漲價的空間,降低成本幾乎成了他們唯一的一條生存與發展之路。更令他們憂慮的是,正在來臨的美國等地的利率提升,將迫使很多歐美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與貸款機構急于找到新方法減少消耗。 據了解,華爾街前一段時間受到一系列強力沖擊,金融交易丑聞不斷,政府大舉罰款,很多金融公司還被一些大企業的丑聞與經營不善所拖累。比如花旗銀行與美洲銀行,都為安然的財務黑洞賠上了巨額資金,承受了極大損失。這一切都在促使大批金融企業尋求離岸外包業務支持,以期快速有效地降低金融服務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的運營過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BPO)模式,也的確讓很多金融服務商可以涉足以前從未碰過的離岸外包領域,并令其嘗到了降低成本的甜頭。同時,一些先驅者的經驗也驗證了這種外包操作的有效性。 今天,金融界的很多行業正在享受外包的成果,其中的一大贏家是保險行業。據稱,行業中2/3的企業都依靠外包操作改善了其收賬的程序,并減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保險業者說,外包使得每一筆催賬費用都有明顯減低,同時提高了他們維系客戶的能力。銀行界也特別受益于清賬外包業務操作。 不僅如此,很多發展中地區的外包供應商,不僅向歐美金融商提供了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同時還提供了高于歐美本地水平的客戶服務。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等國向歐美展示了其低薪優質勞工的地區優勢,他們的雇員既有熟練的英語技巧,又具有高技術與金融業的相關知識。在印度,最高學府的工商管理畢業生期望得到1.2萬美元的年薪,而同等水平的美國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則必須索要10.2萬美元的年薪。這些明顯的地區差優勢,使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勞力投資驟幅下降。 此外,發達地區與發展中國家的運營方式與消費習慣也很不同,低薪地區的經理似乎更有成本觀念。一位外包顧問曾舉例說,他們在中國投資建立了50人以上的技術支持隊伍,而同樣的投資卻僅在美國支撐了5個雇員不足一年的花銷。 與歐美同行相比,中國雇員注重花小錢多辦事,不惜周日免費加班,而美國雇員花錢大手大腳,一次小型的客戶介紹會竟包租游艇耗資巨大。歐美地區的經理商業性外出多要求豪華待遇,而同樣級別的發展地區經理則以簡樸實用為原則。這些管理“小節”,其實也形成了發展中地區承接項目的某種競爭優勢。投資者總是鐘情于有創業精神和成本觀念的管理隊伍,而不是一群驕縱的享受“精英”。 方便大企業國際化管理 2003年,大批企業開始涉足業務流程的離岸外包。目前,已經有超過一半的金融企業在選擇金融外包服務模式時,都愿意利用其“內部延伸機構”操作(即將金融服務業務外派于隸屬自己的海外分支),而不再考慮將其業務活動包給第三方海外外包提供商。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國際大公司已經完全適應在這些地區獨立運作分支機構。可以看出,離岸外包業務十分適合大型國際化企業的運營管理模型。比如像美國花旗銀行、美洲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其業務與客戶不僅遍及全美,也早已延伸到了全球大部分地區和國家之中。此外,ABN AMRO、美國運通、Cigna恒生銀行及Standard Chartered等金融機構也聲稱,他們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在海外建立的分支機構,獨立開展國際金融服務。如今,大部分金融巨頭對在不同地區開展全球性金融業務活動,已大有輕車熟路之感。 當金融企業為其全球客戶提供服務時,人們最關心的是,這些企業是否具備提供快捷而高效金融服務的能力,而不大會特別在意這些企業的客戶支持中心究竟是在倫敦還是在孟買,或是在中國的蘇州。客戶也已經不在乎呼叫中心的職員講的是蘇格蘭英語還是印度英語。這意味著,金融企業最先進入了全球商業化時代,地域與國界的藩籬正在降低甚至拆除,離岸外包不僅在這種環境下應運而生,同時也隨著國際化的進程而向縱深發展。如今,海外分支是否健全,已經成為衡量企業管理水平是否成熟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離岸外包業務的有效展開,也為這些企業打開了通往新興市場最為快捷的通道。 早期的IT外包,是一個需要大量學習與探索的過程,講究標準,但進展緩慢。后來這些外包供應商終于達到了規模經濟的高度,并進入了判斷簡單或只圖維持現狀的發展階段。最近幾年,外包活動開始擴展到更為寬廣的商業運營范圍。金融企業的運營過程外包(BPO)同先前的IT外包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從前的第三方外包商已經成為企業內部職員操作的延伸,對公司的各個環節及外界關系乃至企業名望都負有重要的職責。這種外包模型已被視為一個整體,與母公司的業務密不可分。 服務水平提升拉動供求鏈 雖然許多金融企業開展外包業務的初衷是基于減低成本的急需,但是隨著其海外外包經驗的日趨成熟,銀行等金融企業的外包操作,實際上已經將外包管理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操作層面:外包的買方是希望以此來提高運營效率及提高服務品質。比如,通過外包形成金融企業在付款過程或其它客戶服務上的競爭優勢。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向海外輸出復雜的金融業務,如客戶分析、金融法規分析等。在外包期間,很多歐美金融企業承認,相比起當地的雇員來,不少低薪海外外包中心的客戶服務水平甚至超過了歐美本地提供的服務。 金融離岸外包業務對業界來說,還可以成為有力的催化劑,推動一成不變的守舊公司去求新求變。 對于很多公司來說,激勵內部改革是一個極為困難的事,因為雇員久已習慣于千篇一律的工作程式,因而失去了很多商業活力。而海外外包中心的增設,不僅因低薪對現有雇員形成壓力,甚至在工作上更勝一籌,而這種壓力常常能轉變為一種刺激與激勵。當海外分支的低薪雇員超越高薪地區的職員表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時,歐美雇員終于開始重新評價自己的“無聊”工作,很多人重新思考客戶服務程序問題了。 實踐表明,一些大金融公司通過開展外包業務,同海外操作中心建立起了戰略伙伴關系,并做到風險與目標共擔,企業因此可以集中精力從事其核心業務,而將其余工作委托給外包服務商。 在決策如何開展外包業務時,也是在迫使企業家重新審視自己的有限資源,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與此同時,對于那些外包服務提供商來說,這些歐美公司的“非核心業務部分”恰恰又是他們最擅長的,并成為他們的“核心業務”。這種取長補短的合作,創造出完美的結合,使得每一個功能和處理過程都在向世界級水平進軍。 在有關針對選擇商務活動外包服務的調研中,70%的公司引述了它的高效率和經濟性;45%的公司認為外包可以讓企業集中精力做核心業務。 美國的一些金融企業利用其在印度的最先進的海外客戶呼叫中心,提供客戶價值儲存卡系統支持,備受客戶稱道。繼而他們又要求這些海外中心為其客戶提供旅行支票服務等。據稱,不少西方企業已經提升了他們在發展中地區的分支業務檔次,要求其外包活動提供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務,有些企業還借外包中心大力擴充金融產品種類。 欲出外包禁令 有關專家指出,在歐美國家,政府與公眾阻撓企業向海外遷移的行動愈演愈烈,加上一系列醞釀出臺的限制外包的法令,有可能逼迫多家大型公司采取“先走為上,先包為佳”的對策,從而掀起了近期歐美金融企業大肆出走到海外外包的新風潮。 近幾年,西方大型企業多面臨著不斷升級的保護國內勞工市場的巨大壓力,為阻止歐美的高級白領工作向海外大量流失,歐美工會與政客正在制定相關的法律來限制其工作職位特別是白領職位的大量輸出。但是,由于制定相關的限制政策和實施都需要時間,因此近一年來,很多企業盡可能地加快了它們向海外延伸的步伐,并力圖在有關限制條例出臺以前,完成他們的離岸外包行動。 去年,以歐洲工會為首的組織,一直在采取激烈的行動來推行所謂的“獲得權益指引”(Acquired Rights Directive)的法令。這是一個旨在保護有意外遷企業中雇員的法律。工會強烈譴責那些大肆展開IT離岸外包業務而成批遣散當地雇員的企業,歐洲工會以及政府都發誓說,在相關的限制企業外包的法令中,應增設一些讓企業望而卻步的條款。換句話說就是,要讓那些準備外遷而需要大量解雇當地員工的企業為他們“不負責任的外移”舉動付出沉重的代價。 有關分析人士說,這些限制令雖然可以降低企業的外遷速度,但這種做法無疑也為當地企業的經營套上了新的枷鎖。因為這些政治限制法有違自由商業規則,也是對美國人曾經推崇備至的全球化經濟概念的一大諷刺。 當初,很多歐美國家幾乎是強加給發展地區所謂西方式的國際化的經營理念,但是當發展中國家最終接納了這些觀點,并開始運用它的時候,“此國際化變得非彼國際化”,歐美國家又要開始大聲叫停。如此限制企業走向全球,并強加給他們高薪人工成本,提供一般甚至僵硬的金融服務,這些都將限制這些企業的發展,影響其金融產品的品牌,令其競爭力大大下降,最終被那些具有高質合理運營成本的競爭對手所替代。企業如果陷入這樣的衰退,又何談保護當地勞工的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