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民營控股保險公司華安保險如何突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8日 14:31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張宏 藍姝 北京、深圳報道 即使是公司內部的人士也承認,華安保險一是一家從出生之日起就飽經磨難的企業。 這是中國首家民營控股的保險公司,民營股本達83%;這也是德隆系曾經試圖染指的
華安保險自成立以來業績一直不理想,尤其在眾多保險公司抽身車貸險時,華安卻仍執著于此,結果是狀況更為惡化。 2003年,華安保險虧損面再度擴大,“比上年上升了1000多萬元,接近1億元。”在廣州、深圳兩地重鎮,華安保險當年均未能實現盈利。 為了留住現有人員,保險公司必須實現一定規模的保費。在鋪設全國網絡、努力爭搶車險業務的同時,華安保險再次押下賭注——投資型財險新產品,期望能一舉扭轉局面。但業界人士仍顯悲觀,短期內實現盈利對華安幾乎難以企及。 特華投資入主 華安保險的虧損,與分散的股權結構不無關系。 1996年,原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分行行長惠小兵游說華僑城、深圳機場等本地企業,成立了總部位于深圳的第二家保險公司。成立之時,股東總數達到14家,注冊資本3億元,最多持股為20%——華僑城集團。此后,股權經過轉讓,股東總數下降為11家。 這種股東分散的格局埋下了高層意見紛爭的弊端。華安保險的業績也是一年不如一年(見圖示)。 在總結過去華安保險發展經歷時,該原華安人士提及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股權分散導致決策緩慢,公司凝聚力減弱。而特華投資的出現似乎成了對癥下藥的“良方”。 2002年5月27日,特華投資及其六家關聯企業在近10個月的等待后終于拿到保監會的正式批文,接手華僑城等國有股東59%的股權;加上創世紀公司和海南寶華公司兩家民營背景的企業,民營資本持股總計達到83%,成為國內第一家民營控股的保險公司。 特華投資的控股地位終結了華安以往股權分散的局面,其第四大自然人股東方勝平出任華安保險董事長,而原定的華安董事長——特華投資董事長李光榮則因涉及經濟訴訟而轉任副董事長,成為幕后指揮者。 由于華安保險的資質不佳,此次70%股權的總體轉讓價格為2.9億元,僅比1996年入股時溢價2000萬元。公司稱,此次股權轉讓每股溢價為0.58元。在投資六年、且每年利潤有限的情況下,股權轉讓總體溢價只有2000萬元,相當于每年的資本平均回報率約1.2%,甚至遠低于銀行存款利息。 投資界人士透露,除控股的特華投資外,另外幾家股東也已經心懷去意。有兩家股東已經委托銀盛企業(上海)有限公司,擬轉讓15%的股權。在銀盛網站去年11月掛出的產權交易專案資訊中,華安保險股東給出的報價為每股1.8元左右;而銀盛的評述是“資產重組概念,虧損嚴重,建議由受讓人指價”。 此時,特華投資在明知華安保險資質不佳的情況下仍然入主,意欲何為? 資本運作平臺 從公開資料中查知, 控股特華投資80%的李光榮是湖南南縣人,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財貿辦財金處科長,中國銀行湖南省分行證券部經理,湖南大學科技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深圳公司總經理助理,光大銀行廣州分行業務發展部總經理。 廣州據說是李光榮的發跡之地,早年在股市中掘得了第一桶金。1998年,李光榮創辦廣州市特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長。2000年該公司總部遷至北京。公司以投資銀行業務為主,下設特華發展研究中心、特華醫藥技術咨詢與信息工程研究所等7家子公司,公司對各子公司實行控股經營。 業界人士認為,李光榮準備通過自己以往的人脈及業界關系做大華安保險,并將華安保險逐步打造成特華投資資本運作的一個平臺。從這點看,華安保險相對較差的資產質量也使李光榮更容易以較低代價獲得控股地位。 據稱,李光榮曾在華安的內部會議上稱,“特華投資有非常強大的資源,這些資源可以好好地送華安一程,至少可以使華安的資本金做到20億,保費做到50-80億,當然,前20億由我來做,后50-80億由大家做。” 在特華投資入主華安保險的前后,一個資本市場上人人皆知的身影悄然出現了。德隆系控制華安保險的事實在業界廣有傳言,但如何進入卻耐人尋味。 在華安保險目前的11家新股東名單中,從現有調查來看,無一與德隆系有直接關聯。但至少從2003年年中開始,德隆已經派出數位管理人員進入華安,占據財務部、總經理助理、投資管理中心等關鍵職位。直至今年年初,德隆還曾向華安派出了高級財務管理人員。 “德隆從來沒有真正進入過華安,或者說沒有收購過華安的股權,他們只是先期派入了一些管理團隊,這也是德隆的慣常做法。德隆的介入與退出并沒有對華安造成任何影響。”華安保險一位現任高層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賭命車貸險 “近兩年來華安巨額虧損的原因在于,車貸險的盲目擴張、早期車險過低的價格戰與居高不下的賠付率。”華安保險公司的一位人士指出。 從1999年底開始,華安保險瞄準了競爭對手涉足尚少的車貸險,并于2000年左右開始在廣州、長沙等地全力推進。2003年初,在各家保險公司意識到車貸險隱含的巨大風險后,華安卻孤軍突進,仍然大量包攬業務,直至去年第四季度才逐漸停止。 華安保險長沙分公司曾稱,2002年共承保汽車1834臺,只出現了13筆賠案,逾期汽車11臺。在2003年一季度,長沙華安奪得當地10.16%的份額,其中車貸險業務占有相當比重。但從華安保險總公司2002年的經營業績來看,車貸險的風險已經凸顯,當年車貸險保費收入為2122萬元,賠付支出卻達到了2806萬元。 “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賠付支出已經高出當年的保費收入,表明這個業務出現了極大風險。華安仍然突擊車貸險,無疑是飲鳩止渴。”北京一家財險公司高層人士說。 事后的發展證實了這位人士的看法。《成都日報》報道,到目前為止,華安公司車貸險未了責任尚有23億元。上半年華安共收回車輛1446輛,處置車輛1188輛,到期責任12.33億元,累計已了責任54.3億。而華安保險常務副總裁蔡生亦對《廣州日報》稱,目前,在廣州,超過三個月以上的車貸險還款余額還有八九千萬元。 在過去的一年中,華安保險的業務結構仍然高度集中于競爭激烈的車險。華安保險理財部總經理林華有透露,眼下車險占到華安全部業務量的90%左右,這一比例甚至比2002年時的約70%上升了20個百分點。2003年全國車險市場費率水平平均下降了16.38%,這無疑更進一步壓縮了華安的利潤空間。 公司人士透露,2003年,華安最重要的兩個分公司——廣州與深圳分公司均沒有贏利。其中廣州分公司去年的保費收入只有2.5億元,出現較大虧損。 突圍 為沖出困境,華安研制出了秘密武器。在過去的兩周中,華安保險全體高層親自坐鎮廣州,督戰“華安金龍收益聯動型家庭財產保險”的銷售。廣州是華安保險精耕細作多年的主要市場,也是特華投當年的發跡之地,華安高層寄厚望于這一新產品在廣州銷售成功,以一舉扭轉公司困境。 “華安金龍”是一個三年期非壽險的投資保險產品,每份5000元,家庭財產賠付保險金額為10000元,三年定期保本利率為2.55%,比同期存款年利率高出0.03個百分點。華安保險預定兩個月內在廣州農行、工行網點銷售10億元。華安理財險部總經理助理鄭新稱,華安采用定點定期集中銷售的模式。按照銀保產品的慣例,業界估計,此保險產品的總體成本平均在4%左右(包括賠付、三年定期保本利率2.55%及支付給銀行的銷售手續費用)。若廣州一役告捷,華安下一戰場將放在大連、福州等地。 “在公司新戰略規劃中,隨著對新型家財險等市場的搶占,傳統車險業務比例將逐漸下降,今年底將下降到60%,兩年內降到50%。”華安保險理財部總經理林華有稱。而華安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黃勁松也指出,“這一產品的推出預示華安未來將努力打造‘精品’保險公司的方向。” 同時,華安啟動了全國擴張,準備在2005年之前完成全國布局。在車險費率統一的深圳市場,華安表現略有起色,市場占有率達到7.5%,比去年有所上升。而在北京,成立僅半年時間的分公司1-5月保費收入達到5900萬元,排名第六,其中約95%為車險收入。但北京業界人士稱,華安北分是通過給予代理商較高手續費來迅速打開市場的。 擴張的同時也需要加大資本投入。蔡生透露,華安已獲保監會批準,近期將把資本金從3億元增加到6億元,主要募資對象為現有股東。而在今年底到明年初,再把資本金追加到10-12億元。 在業務結構短期難有明顯改觀、主體業務——車險市場競爭激烈,高速擴張增大資本投入的情況下,業界人士認為,華安扭虧為盈的前景仍不容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