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治理:破解難題關鍵在于機制創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8日 10:50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8月8日電 (記者 孫玉波) 建設部有關專家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切實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建設和運營效率,關鍵在于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 面對解決城市污水處理工作中現存的問題,有關專家提出五項具體建議。 一是全面推行城市污水處理特許經營制度,通過招投標等競爭方式選擇投資、建設
二是調整國債投入的方向,確保配套管網建設,科學確定污水處理規模。國債和其他財政性資金今后應主要投入污水管網建設,重點保障主干管道和截流管道的配套。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營要充分利用商業融資以及市場化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在保障工程質量的前提下,鼓勵市場主體對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建設標準和工藝設備等進行設計施工優化,提高投資效益。對于已經批復、尚未開工的項目要組織各方面專家重新核定規模,對規模偏大者要堅決壓縮。 三是強化污水處理費征收,重點解決企業拖欠。要加快制訂出臺城市污水集中處理收費管理辦法,依法保障污水處理費的征收和使用。近期城市污水處理費標準,居民應不低于0.6元/噸(按供水量計),工業和服務業應適當提高。對使用自備水源單位污水處理費的征收,建議由政府部門或委托機構按核定水量,通過協議方式由銀行直接劃撥。 四是建立污染者付費機制,工業廢水治理社會化運作。按照“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推行工業污染治理或預處理的社會化、市場化和專業化運作。通過招標投標等競爭方式,選擇工業廢水處理設施的運行者,由政府部門或委托機構將收取的污水處理費核撥給運行者。同時嚴格監管,對處理不達標或偷排偷放者,加大處罰力度,對不合格的運營主體取消運營資格,逐出市場。 五是建立財政性投入制度,形成長效激勵機制。各級財政資金對城市污水處理的投入要制度化,形成自我制衡和有效激勵的長效機制,改變目前國債資金投入臨時性、一次性色彩。按照城市建設的客觀規律,持續支持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分期建設和管網系統的不斷完善,防止不切實際地擴大規模,造成新的浪費。同時,積極探索財政性投入和市場化運作有機結合的方式,通過機制創新,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