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新銀行業 > 正文
 
銀監會進一步放寬金融市場準入標準引人關注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6日 01:21 中華工商時報

  每聞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本周二晚上公布了修訂后的“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進一步向外國開放中國金融市場的大門。

  新推出的“細則”刪除了外資銀行在中國增設分行需要一年的間隔時間的規定,并
周旋于幾個男人間的她 斗三國與眾將一拚高下
無線精彩 無線雅典 走入香港夢想之都
相應簡化了外資金融機構申請進入中國市場的程序。新規定還調減了外資金融機構擴大業務范圍所需要的資本金,大幅下調了外國銀行分行經營中資企業及中國居民個人人民幣業務所需的營業資金數額。中國銀監會說,此舉是進一步改革中國銀行業計劃的一部分,將促進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健康發展。

  但分析人士擔心,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市場會給經營體制不健全、壞賬成堆的中國國有銀行帶來巨大沖擊。

  對外資銀行降低門檻

  原來外國銀行經營中資企業的人民幣業務的最低營運資金為4億元人民幣,現減為3億元;經營中國居民個人人

  民幣業務的最低運營資金也由6億元人民幣下調到5億元。新的管理條例將從9月1日起開始實施。

  中國銀監會在聲明中說,新的規定參照國際監管慣例,貫徹世界貿易組織倡導的國民待遇原則,盡可能保持中外資銀行管理規定的一致性。

  銀監會的新舉措引起金融界人士的普遍關注,學者對目前開放中國金融市場的時機和程度的看法不盡相同。

  早晚面臨的競爭局面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張加恩教授認為,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市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的大勢所趨,是福是禍都躲不過去。

  他說:“我覺得中國銀監會的這個決定,大方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中國自從加入W TO之后,本來就是要朝這個方向走的。根據加入W TO的條件,從2007年1月1日開始,外國銀行就可以在中國做人民幣存放款的業務。到那個時候,外國銀行對中國本地銀行所帶來的沖擊將是非常大的。”既然外國銀行的競爭是遲早的事,那么中國從現在開始就逐漸增加對本國銀行的競爭壓力,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中國銀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旅美華人學者方覺也對中國方面的勇氣表示贊賞,但是他對中資銀行和金融機構是否有能力迎接外國銀行的競爭挑戰表示懷疑。他指出了中國銀行業目前所面臨的深層次的問題。

  他說,第一個問題是,中國目前仍然堅持國有銀行的基本體制,這一點和國際銀行體制距離太大。國有銀行和外國私人銀行的合作很容易在管理體制和金融政策方面產生摩擦甚至沖突。

  第二個問題是,目前中國國有銀行的壞賬率太高,遠遠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

  第三個問題是,中資銀行的經營理念目前還沒有充分市場化,政策性色彩較濃,即在政策要求下無限制地扶植國有企業,發放政策性貸款,因此缺乏商業競爭力。

  最后一個問題是,國有銀行無處不在的腐敗現象。銀行腐敗會影響銀行的信譽,損害客戶的利益,并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方覺認為,不解決中國金融業面臨的這些深層次的問題,開放金融市場就不可避免地會給中國脆弱的銀行體系帶來沖擊和風險。

  外資銀行帶來的沖擊

  說到中國銀行面臨的風險,旅美華人學者方覺說,外國銀行帶來的最大沖擊將是中資銀行的信用危機。

  他說:“目前中國金融界還是國有銀行一統天下,中國的儲戶和消費者在存款上別無選擇,只能把存款長期存在中國國有銀行,而且由于別無選擇,也不存在擠兌存款的問題。”

  隨著外國銀行逐步在中國開展業務,它們良好的信譽和優質的服務將會贏得大量的中國客戶,造成國有銀行潛在的信用危機。他斷定,一旦外國銀行開始大規模在中國經營人民幣存款業務,會給中資銀行造成巨大的壓力,甚至有可能出現擠兌國有銀行的現象。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從1985年開始向外資銀行發放經營許可證。銀監會早些時候統計,共有64家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了192家分行和209個辦事處。約有100家分行獲準從事人民幣業務,但是它們目前只能吸納中資企業存款和居民個人的外匯存款。根據中國對世貿組織的承諾,外國銀行將最早在2006年底獲得經營中國居民個人人民幣存款的權利。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金融市場準入標準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
饒穎狀告趙忠祥案開庭
趙薇鄒雪糾紛
范堡羅航展 北京樓市
手機游戲終極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誰是刀郎》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