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之爭升級 煤價市場化歸位呼聲漸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4日 08:34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姚峰 上海報道 煤炭行業終于開始過上好日子。 7月28日,國資委信息中心公布消息,“2004年上半年32戶煤炭行業國有重點企業實現利潤保持成倍增長”。
而就在國資委公布該消息兩周前,7月14日,由中能電力工業燃料公司下稱中能公司和五大發電集團擬定的一份報告,上呈國務院。 消息人士說,這份報告集中匯報了當前電煤供求、庫存現狀等問題,希望國家能夠平抑飛漲的電煤價格。報告上呈國務院,表明持續一年多的煤電之爭逐漸在升級。 但面對電力行業對煤價的抱怨,煤炭行業認為過于夸大其辭。《中國煤炭報》的一位記者私下表示,這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拿煤價過高來說事,是電力行業慣用的策略。 從去年到今年,煤電之爭持續了一年多,誰也沒有說服誰。 真相在哪里? 誰在說謊? 國資委公布的信息說,今年上半年,煤炭行業國有重點企業產銷均創歷史最高水平。總計實現利潤87.6億元,增長1.6倍,同比增長利潤53.8億元。 前幾年一直不景氣的煤炭行業很清楚,目前的煤價上揚,是他們難得一遇的春天。秦皇島煤炭市場副總經理李學剛認為,煤炭企業從今年煤炭市場形勢持續好轉、煤炭價格上揚中看到了希望,志在必得。 但煤炭行業剛剛過上好日子,卻遭受了來自電力行業的指責。指責的主要罪名是操縱市場價格。中能公司總經理解居臣此前分析說,煤炭行業將組建10個大型煤炭企業集團,規模化生產、集團化經營,加之產煤省地方政府干預煤炭市場的力度加大,使得煤炭行業的聯合變得非常緊密。 煤炭行業的一位人士坦承,成立煤炭聯盟的原因,就是希望煤礦在煤炭價格上能取得更大的話語權。他說:“一直以來,由于全國的煤礦數量眾多,煤炭企業之間要形成攻守同盟頗為困難,以前,煤炭行業吃夠了單兵作戰、被電力行業各個擊破的苦頭。” 貴州煤炭行業一負責人在之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直言:“有煤,他們是不愿拿錢買煤,真正的原因就是想以此舉給政府施加壓力,阻止煤炭漲價并盤剝上游產業的利潤,以利于自己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參見本報7月26日《貴州煤電博弈背后恩怨》一文)。 煤炭行業普遍認為,現在煤價雖然的確在上漲,但仍在合理范圍內,電力行業的抱怨言過其實。 面對煤炭行業的這種指責,江蘇鎮江諫壁電廠的一位領導覺得很荒謬。 他明確表示:“在現在電荒如此嚴重的情況下,誰敢故意不發電來要脅政府?” 據悉,在此前江蘇省政府多次召開電力供應會議上,多發電、保供電已經到了“講政治”、“保不保得住烏紗帽”的程度。 另外電力行業認為,發電企業的成本根本不能在煤炭行業提供的煤炭出礦價的基礎上來進行計算。 “要算成本,就要按照煤炭到電廠的價格來計算。”目前,江蘇省內部分電廠的標準煤(即標煤)到廠價已超過了400元。 關于煤占電的成本比重,安徽省電力公司的一位人士介紹,電廠對外供出1千瓦時(kwh)電的總成本應該是燃料(燃煤、燃油)費用、水費、消耗材料費用(酸堿等化學用品、非燃料油等)、廠房及設備折舊、大小修費用、人員薪酬及國家規定提取交納的各種費用等等的總和。以此來推算,煤炭費用在總成本中的比重已經遠遠超過煤炭行業所說的70%。另外,他還補充道,部分電廠新增的脫硫、廢水、污水處理等環保設施及運行費用也進一步增加了其運行成本。 此前,江蘇新海發電有限公司6月通過省電力燃料集團簽訂了進口1.4萬噸朝鮮煤炭的合同;戚墅堰發電有限公司也通過華電集團擬從海上進口2萬噸越南煤炭。據悉,近期浙江也將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煤炭以解電煤庫存告急。 電力行業的一位人士直言:“如果真是照煤炭行業提供的電煤價格,我們從國外進口煤不是發瘋了嗎?” 電力行業說煤價過高,煤炭行業卻說煤價合理。究竟誰在說謊? 解析煤炭價格 雖然電力與煤炭行業爭論的焦點都是電煤價格,但一個被忽視的事實是:電力行業所說的煤價和煤炭行業所說的煤價完全不是一碼事。 安徽電力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電廠對外供電的度電耗煤量是指標煤而非原煤;到廠標煤價應為原煤出廠價加運費后,再折算成標準煤價。 也就是說,煤炭行業說合理的煤價是坑口價,電力行業說過高的煤價是到廠煤價。所以煤電之間相互指責持續了一年多,但誰也無法證明自己比對方更有道理。 這就像兩個隔著老遠打架的人,雖然出的每一拳都很重,但卻都是打在空氣里。 一個基本的判斷是,煤炭銷售中間環節的費用上漲助推了煤炭價格上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一副會長濮洪九說,煤價上漲的原因一是生產資料上漲幅度太大,二是中間流通環節獲益太多。 據了解,從山西大同到上海港,今年4月份計劃內煤炭出礦含稅價為164.42元/噸,比1997年的163.84元/噸煤僅上漲了0.58元,漲幅0.35%;可是煤炭實際到港價高達334元/噸其中流通費用占煤炭到港價的52%,比1997年高出104元,漲幅高達45%。最終運到用煤企業的價格竟達到500元/噸。 這中間包括了鐵路運費、海運運費、碼頭裝卸費等等,其中,僅海運費就上漲了一倍還多。而計劃外煤炭價格則更高。如果以煤炭的坑口價格計算各項非煤費用的總和更是占到了終端用戶煤炭價格總成本的75%左右。 盡管煤炭價格已經創出歷史新高但是當前煤炭出礦價并不高而是煤炭流通中間環節抬高了終端用戶煤炭價格水平造成對煤炭價格的誤解。 除了中間環節,政府在煤炭身上附加的費用也不容忽視。7月以來,上海能源、金牛能源、西山煤電等主營煤炭業務的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公告,稱因提取煤炭生產安全費用和煤礦維簡費,使成本費用支出增加從而影響到公司利潤。 山西省此前宣布,多年來一直收取的煤炭“出省費”還將繼續征收,去年的標準是每噸煤炭加收10元的生產補貼和5元的維簡費。 電力燃料集團加價? 除了以上的這些加價之外,知情人士透露,在電力系統內部,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不合理的附加費用。過高的交易成本后面,甚至還有人將矛頭指向了各省的電力燃料集團。 該人士講,在廠網分家前,電廠的電煤供應主要是電力公司下屬的燃料供應部來運作;廠網分家后,燃料供應部分也進行了改制,即現在大多數的省區都成立的“電力燃料供應集團”,目前包括部分劃歸五大發電集團的電廠和幾乎所有地方投資電廠,以及為保持調峰保留給電網公司下屬電廠的電煤供應,都仍然經由電力燃料集團來供應。 他透露,電力燃料集團給電廠的煤加價一般在50元。由于煤到電廠的過程中,各個省的電力燃料集團必然要加價,這也助長了煤價的攀升。 在此前國家審計署進行的電力審計中,也對此問題進行過關注。審計署南京特派辦的一位人士表示,在之前對江蘇電力公司的審計中,特派辦審查了經營中是否存在利用行政手段對發電燃料進行不合理加價的問題。 知情人士說,因為很多省份電力公司的職工都參股了電力燃料供應部門,所以燃料部門加價的實質“就是變相轉移國有資產”。 但江蘇電力燃料集團的一位人士認為這樣的指責是不符合實際的。他說,“電力燃料集團將省內的煤炭消費統一起來,集中采購,可以利用規模效應降低價格,怎么能說我們我們不合理加價呢?” 江蘇省政府經貿委一位人士認為,電力燃料集團作為一個企業,有基本的運作費用,人員工資、辦公費用都需要從煤炭交易中獲得。 無論電力燃料集團的加價合理或不合理,煤炭交易環節增多,導致交易成本提升卻是基本的事實。 煤價市場化歸位 國家發改委官員多次表示,他們正在認真研究煤炭訂貨方式改革方案,改變傳統的煤炭分配方式,倡導和鼓勵煤礦與用戶簽訂中長期、穩定的供貨合同;改變電煤價格形成機制,探索全面放開電煤價格,真正實現由供需雙方根據市場供求協商定價。 電煤價格聯動喊了這么長時間,但實施起來難度頗大。發改委價格司的一位官員認為,除了外界普遍認為的電是最基礎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價格起伏過大結果難以控制之外,還在于現在的煤價根本不是在完全市場化運轉下形成的煤價。 在這樣的煤價下進行煤電價格的聯動,自然不能反映市場信號,反而還扭曲了市場實際狀況。這位官員說:“在這種非市場化的煤價下搞電煤聯動,惡果一目了然。”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歐新黔此前警告說:“煤炭是基礎性的產品,中間環節進來以后,乘勢把中間費用調高,這樣對于煤炭行業的發展和用煤產業的發展都不利,最終會影響到整個社會所有消費者,甚至會影響整個經濟的平穩運行。” 此前國家發改委發出《關于開展煤炭價格和涉煤收費專項檢查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立即對煤炭產、供、運、銷各環節的價格和收費行為進行專項檢查,通過整頓和規范煤炭市場經營秩序,緩解煤炭供需矛盾,保障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需要。 但實際上在煤炭的附加費用里,除了必要的安全之類的費用外,更大的一頭來自于地方政府加價。發改委的這位官員說:“多年來,在煤炭中進行加價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甚至被認為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他坦承,因為煤炭輸出省份多為經濟欠發達地區,附加在煤價中的費用,處理起來的確非常棘手。 國家審計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