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樓市二季漲幅21.4% 漲至何時方為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4日 07:4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沈浪 上海報道 是漲是跌,這是上海樓市永不疲憊的話題。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公布對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查報告,二季度房屋銷售價格上海上漲幅度最大,達到21.4%,再列全國第一。 一邊是國家的宏觀調控,一邊是自行制定的地方政策,上海房價卻一再突破人們的想像力。很多人想知道,上海房價的天花板究竟有多高? 成交均價5135元還是7000元? 7月13日,上海市房地局發布的《今年上半年上海房地產市場形勢分析報告》指出,雖然2004年上半年供求關系仍為求略大于供,但到下半年將呈現出供略大于求的態勢。 越來越多的數據已經開始顯示2004年下半年以后的上海房價將告別“瘋狂”,逐步趨向平緩。 不過,簡單的數據累計,并不能得出市場的真正面貌,在對政策平抑房價近乎饑渴的期盼下,繁復的數據迷局亦趨步而至。 來自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商品住房預售價格增幅回落明顯趨緩,今年1至6月份全市房價月均增幅為1.3%,明顯得到平抑。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商品住房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5135元,去年同期為4308元。其中,每平方米在3500元以下包括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等占22.6%,每平方米在3500-6000元之間占31.7%,每平方米在6000-9000元之間占32.1%,每平方米在9000元以上占13.6%。 然而,上海福納市場咨詢有限公司最近對于消費者的調查卻顯示:購房需求中,5000元/平方米以下作為一個基本底價,其比例為7%,而5001元-6000元/平方米也是作為低價區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合計達到23%,接近四分之一。6000元/平方米以上到8000元/平方米以下,成為近期上海住宅市場一個比較集中的中端需求區間。其中6001元-7000元/平方米的占32%,在所有區間中比例最高。而7001元-8000元/平方米的也有23%,兩者合計比例達到55%。 兩組數據的對比,所呈現的結果令人費解。 按照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6000以下的銷售量達到了54.3%,而消費者調查中這一區間的需求卻僅僅占了23%。 這樣的逆差是反映了供大于求,還是其他? “3500元這一價位,已經不屬于上海目前市場正常的研究范圍!痹谏虾5牧硪患抑慨a研究機構里,記者得到了同樣的答案,在該機構精確至天的價格統計中,所得出目前上海商品房成交的實際價格應該穩定在7000左右,遠遠超出上海市原本已經排名全國第一的5135元平均售價。 “對于動態的市場,傳統的統計方式,必然存在滯后性。”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的一些數據,相對實際情況,要落后1年半,甚至更多。換言之,這些數據所針對的至少是一年以前的市場情況,而不是現在。 “最強一擊”淡然隱去 2004年4月,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局長蔡育天對外公布,房地局等相關部門將出臺3項政策平抑上海房價,其中包括降低商品房預售標準。 5月31日,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副局長龐元公開透露,降低普通商品房預售標準政策的相關調查摸底已于5月下旬完成。而如果政策出臺,這部分提前上市的普通住宅商品房供應量將達到500萬平方米,加上今年將竣工供應的300萬平方米配套商品房,市場將大大放量。 然而,這個原本被視為平抑房價“最重一擊”的政策,卻正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同樣是龐元副局長所做的《今年上半年上海房地產市場形勢分析報告》,在肯定了關于限制期房轉讓等既定政策的同時,亦強調了關于下一步市場管理和調控的工作重點。 “由于上半年上海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措施的效應正在逐步顯現過程中,再加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信貸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程度還需后評估,希望信貸調控政策平穩落地,實現軟著陸……下半年,上海將以深化、細化、完善已出臺的各項政策為主,保持產業政策的穩定性! 由此可見,上海降低商品房預售標準的政策,作為一枚原本寄予很高期望的重型武器,極有可能回收庫房。 據了解房地局情況的人士透露,“對待該政策的態度可能是,在前期政策有效果,并且已經達到‘心理成效’的前提下,低調處理!庇捎诤芏鄻I內人士至今都認為目前上海房地產的這一波行情都是由當初限制預售標準而產生,那么,對于有可能導致上海市場下滑的最大信號的把握也要慎重,沒必要,就不出。 “開發商對于行情的把握,恐怕未必如想象中的那樣理性,很可能一個信號就會引發他們對未來行情的恐懼,從而形成規模效應,造成市場集體下滑。”一位浸淫上海房產多年的資深人士指出,政策只可能是導火索,真正導致房價變化的只能是事件性的爆發和開發商心態的轉變。 該人士繼而指出,原本可能出現的轉折性信號的隱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在房價問題上的態度。 上海住房消費在透支? 5月以來,到處都流傳著上海房價下跌的寓言,而事實上,個案只能是用來相互告知的“傳說”,房價悄無聲息,攀爬依舊。這就是上海樓市的狀況。 鑒史而知未來。199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17%后,招致的是宏觀調控的“猛藥”。如今的房地產市場,與90年代中期極為相似。同樣的一片欣欣向榮,會不會迎來同樣的結果? 從世界經驗來看,房地產發育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人均房地產比重和城市化水平,二是社會資本積累速度。中國房地產的第一次崩盤,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炒”上去的,而不是建立在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上的。 那么現在,一路攀升至今的上海房價,是否存在透支? 據《上海房地》雜志今年第6期中的一篇文章指出,雖然2002年上海人均收入已經躍升中國內地之首,但這實際上并不能反映居民的實際收入。用“人均收入”衡量上海居民的實際收入是一種誤導,上海本地GDP的40.7%是政府收入,其中有70%要上交中央政府;真正落入上海居民口袋的收入只能是GDP的一半,因此,上海人的實際收入水平要比GDP反映的低很多。 此外,盡管外來資金流入流出,會對房價的上升和下降起到加速作用,有時甚至表現得很明顯,但上海房地產市場中的房價概念,應該首先基于本地居民的購買力。 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上海本地出租車司機的月收入是2000元人民幣,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為2500~3000元人民幣,更好的有4000元左右。因此,不難看出,即使上海商品房的均價是5500左右,那么本地居民中的絕大多數依舊難以承受現在的房價。 房地產價格與本地居民收入脫節的既成事實,從某種意義上,使得市場勢如累卵。究竟是繼續潛行,堅持穩步上揚,或是確保必須的下調空間,滿足民意,這已經是上海市有關部門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房地產市場形勢的發展和問題的累積,有時候就必須作出YES或NO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