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儲大戰”黑幕重重 銀行再現惡性競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2日 09:03 北京青年報 | |||||||||
職員的吸儲業績與高額的活動經費、工資、獎金、職務直接掛鉤 存款達到十萬元級以上就可得到比規定高0.5個百分點的利息 能帶來億元級以上存款的信貸員至少能得支行行長助理頭銜
同一部門的信貸員都會互相拆臺 近一時期,各商業銀行悄悄掀起了一場大范圍的“吸儲運動”。種種跡象顯示,銷聲匿跡近6年之久的各商業銀行采取各種手段吸儲的情形已經卷土重來,并呈現出新的特點。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當前各商業銀行的競爭手段雖未“花樣翻新”,但其慘烈程度卻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高額的活動經費、工資、獎金甚至職務都與個人存款業績直接掛鉤,為了拉到更多的存款,甚至連同一部門的信貸人員都不惜‘相互拆臺’。”某銀行信貸部經理曾先生滿臉無奈地表示,整個儲蓄存款的“蛋糕”就那么大,大家都想多“切”一點,“不拼命才怪”。 今年4月份,曾先生的同事眼看就要與北京一家石化企業簽下一份金額為2億元的“大額協議存款”合同,但在節骨眼上,這家企業卻變了卦,原來有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給了他們更高的利率。“我們花了很大力氣培植的客戶,在簽協議的時候,被人家一下就搶過去了,搶到手之后再給以超過央行上限的高利率,這簡直是惡性競爭。”曾先生氣憤地說。 為了搶奪存款份額,有些商業銀行不惜違反有關規定,在一些條件上放得很寬:一是給存款人高利息;二是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對自己的員工不論“資歷”,只要拉到大額存款一律給予重獎與提拔。 地處金融街的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北京分行負責人介紹,在全行系統內,凡存款達到10萬元級以上,存款人就可以得到比規定高出近0.5個百分點的利息,信貸員也能得到上百元的獎金;隨著金額級別的上升,開出的條件也更為誘人。尤其是在昆明、江浙等存款下滑比較嚴重的地區,對能帶來億元級以上存款的信貸員,給予至少支行行長助理頭銜的賞賜,1億元存款一日利息接近10萬元。 以上這些現象并非僅出現在股份制商業銀行內,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亦有類似情況。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的一位人士對記者說他們已漸漸感到吸儲方面的壓力。建行總行一位信貸審批人員也說,其實自去年6月份開始,各商業銀行便從以發放貸款、爭奪大貸款客戶為主營業務,逐步轉變成以拉存款為主營業務,這種現象一直持續至今。在傳統的“以存定貸”經營模式下,商業銀行必須拉到更多的存款。 記者調查 銀行為何高息攬存 前不久,市場曾盛傳建行欲吸收800億元郵政儲蓄資金,而且這只不過是第一批。據稱,建行與郵政儲匯局的談判自去年11月份就開始了,雙方談判的關鍵集中在大額協議存款的利率上。建行吸收郵儲資金到底意欲何為?記者致電建行相關部門負責人,這位負責人以保密為由拒絕透露存款方面的數據,但他表示,建行此舉一方面是為了補充資金實力為上市備戰,另一方面,在吸儲壓力增大、市場利率走高的情況下,建行以大額協議存款的方式吸收郵儲資金,等于以較小的成本獲得了更多的資金。其他兩家國有商業銀行的情形比工行、建行好不了多少。 “銀行是以負債為主的經營企業,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為了穩健經營,商業銀行必須有足夠的資本充足率,而吸儲又是目前最好的途徑之一,因此不管‘存量’是多少,商業銀行首先要保證的是‘增量’。”中行信貸部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為了吸儲,商業銀行如此大動干戈,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宏觀緊縮,是存款下滑,還是另有深意? 央行研究局一位專事信貸研究的博士分析認為,商業銀行不遺余力攬客的主要原因是為高存貸比減壓,借以保證日后的放貸規模。 他指出,今年國家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主要控制的是對過熱行業貸款的發放,而僅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一項并不能導致資金明顯偏緊,相反,各商業銀行的可用資金與宏觀調控之前相比,反而有“寬松的跡 象”。拿上海來說,目前其商業銀行備付率的平均水平為3.6%,略低于全國水平,但資金仍然緊松適度。而存款下滑也只是個別現象,不足以影響全局,因為存款總量基本上是一個定量,吸儲運動僅僅導致了存款量的重新分配。 其實,真正促使銀行大力吸儲的正是存貸比。據他介紹,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平均新增額存貸比已經高達95%以上,比央行規定的75%的上限已高出了20多個百分點。新增高存貸比必然使得去年就居高不下的存貸比“雪上加霜”。而有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存貸比已經超過了100%,與此對應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的吸儲壓力最大。 專家視點 銀行流動性風險加大 愈演愈烈的“吸儲大戰”已經引起專家學者的高度警覺。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謝平曾在公開場合多次指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有正在加大的趨勢,商業銀行目前吸收的存款主要集中在短期存款,并且期限越來越短,而很多長期存款也可以提前支取,與此相對應的是,目前各家銀行越來越傾向于發放中長期貸款甚至長期貸款。 有專家認為,根據從2002年8月份到今年5月銀行貸款超常規增長的態勢,特別是5月底貸款增長額度創改革開放以來最高的月份速度,各商業銀行應特別警惕有些基層行放松審貸標準,一味降低不良貸款率而無原則地大量放款,這會為日后銀行化解風險帶來新的問題,甚至可能出現流動性風險。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詹向陽博士對記者說:“存貸款期限不匹配隱含著極大的流動性風險,一旦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或者銀行出現什么風吹草動,儲戶就會把錢從銀行提走,而銀行的中長期貸款不可能在短期內收回,這時銀行將會出現支付危機。” 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