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資”高盛來臨在即 會高薪挖人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1日 10:2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何華峰 香港報道 十年前,方風雷參與中國第一家合資投資銀行——中金公司的籌備,找到合作伙伴摩根士丹利之前,方曾代表中國建設銀行力邀高盛,但高盛拒絕了,因其意在獨資,擔心與一個強大的伙伴合資會受很多掣肘。
十年后,還是方風雷,將幫助高盛組建一家投資銀行,高盛將在這家投資銀行中享有實質性的控制權。意在獨資的高盛將圓多年夢想:將雙腳都踏進中國的土地,獨立地做中國A股的承銷商。 組建了中金公司的摩根士丹利一直令競爭對手羨慕,但這次,摩根士丹利卻要對高盛羨慕不已了。 方風雷幫助高盛重組海南證券的傳言,在去年底就有。但最近的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中國金融界人士的話說,中國國務院已批準高盛和方風雷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不過,該報稱,這一計劃還要得到中國證監會批準,而能否批準不是定數。 如果高盛的計劃成功,這家在其掌控中的投資銀行將可以從事國內A股的承銷業務。目前,另幾家合資投資銀行,如中金公司和華歐國際,也有此資格,但公司控股權掌握均在中資手中。 高盛在香港的發言人不愿對此發表評論。而方風雷本人則一味低調不作回應。 高盛會高薪挖人嗎? 全球的投資銀行業在密切關注高盛的進展,對于不同的人意味著不同的挑戰與機遇。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高盛新公司成立,中國的投資銀行業的圖畫將重新描繪。 中國一家大合資投資銀行的總裁說,高盛的突入“肯定是有壓力的”。因為與國內的投資銀行比,高盛的機制肯定要強,“以高盛的品牌和薪水,可以挖走所有想挖的人”。 當初,中金公司和中銀國際建立時,正是以品牌優勢和相對優越的薪水吸引了優秀的人才加盟,改寫了中國投資銀行業的歷史。 前述的這位總裁說,對于高盛的合資公司,“不應當批,事實上把主導權出讓了,事實上是繞過了WTO的壁壘。” 中國規定,在加入WTO后3年內,允許外國證券公司設立合營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1/3。合營公司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從事A股的承銷。高盛可能在表面只持這家公司1/3股權,但實際上可能會有控制權。 高盛目前還不能從事A股承銷業務,現在由方風雷主導的新公司正式開業,高盛將直接獲得一張承銷A股的牌照。而它的對手摩根士丹利則做不到這點。中金公司可以做A股的承銷,而且做了很多大的項目,如中石化和寶鋼等在上交所上市。 但事實上中金公司是一家中國本土投資銀行,而不是摩根士丹利的附屬公司。摩根士丹利只是提供技術援助。摩根士丹利與中金公司的管理組織,也是分開的。 還有一個案例是里昂信貸與湘財證券合組的華歐國際,這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家“自由戀愛”的合資證券公司。里昂證券只向華歐國際派遣了若干管理人員,沒有絕對的控股權,而對于湘財證券來說,目的也是“師夷長技”。 據香港投行界資深人士分析,高盛在這家新的公司中,完全處于主導地位;新公司相當于高盛專做A股承銷的一個部門。高盛可以向這家公司派遣大部分的管理人員,也可以按自已的意愿招募新人。 如果不出意料,高盛將安排這個公司專做國內A股上市的承銷,及開拓其它國內業務。新公司雖然也可以做H股的承銷,但可能高盛會更愿意讓母公司來做,因為無需與其它股東分享利潤。 高盛與海南證券續聞 高盛的后發制人,一招領先,無疑會引起它的競爭對手的思考。除了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摩根大通和瑞士銀行等,無不是為了進入中國誘人的A股市場而絞盡腦汁。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近期的一項研究預測,認為到2010年,中國的證券市場可能成為全球第二或第三大市場,市值達2萬億美元,而目前則為5000億美元。 這些外資大行可能會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需求已經變了:如果說,中國當初特批成立中金公司,引入摩根士丹利作為合資方時,中國市場最主要的需求,是引入外資大行的技術,以實現創建自已投資銀行的理想;那么,當下最迫在眉睫的需求,可能已經是引入外資,幫助消化不良資產,填補一些資金的黑洞。 此前有報道稱,高盛可能拿出1億美元參與重組海南證券,并在新的合資投行中持有33%的股份,聯想控股公司同時持有33%的股份。其余34%由方風雷領銜的管理層持有,實行管理層控股。據初步估計,新成立的合資投行各方出資規模總計超過3億美元。 海南證券重組需要邁過的三道坎,是歷史遺留的信托資產、國債回購糾紛和挪用保證金。是從2000年開始,海南證券即已到了“無任何財產可以被執行、資產已經基本被法院凍結”的狀況,所欠國債回購款的總額已達數億元,而挪用保證金3.5億的這筆巨額缺口,更是讓中國證監會對重組海南證券舉棋難定。 高盛的進入在于時機與資金實力:海南證券本身實際已經瓦解,高盛可以派入大部分管理人員,完全實現主導權。在名義上,高盛還是按照中國相關的規定,只占33%的股權,但實際上,聯想只一個跟隨的投資者。對于高盛來說,聯想是一個很好的投資人,對于聯想來說,在高盛主政的公司投資,絕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這種填補窟窿,贏得主導權式的合作,在銀行界也已不乏其例。 匯豐銀行入股交通銀行又是另外一例。顯然,在中國的銀行之后,中國的券商是又一個需要填窟隆的地方,而且需求迫切。或許高盛會開填窟隆換主導權的風氣之先河。 因方風雷成事 高盛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方風雷,準備在中國內地大舉開張。高盛看中方風雷,在于方的資歷及他與高盛的淵源。 可以說,方親歷了中國合資投行的發展。1993年,方風雷從中金公司開始他的投行職業生涯。在參與中金公司的籌備后,1995年,方風雷出任中金公司副總裁,做過中國電信(香港)、中國聯通、中石油、中石化等海外上市的大單。 在中金工作6年多后,2000年2月,方接受時任中行行長王雪冰力邀過檔中銀國際出任CEO,但富戲劇性的是,在其上任前王雪冰卻被調任建行行長,并兼任中金公司董事長。 方風雷在中銀國際任職剛滿1年多,2001年1月初便傳出他在約滿及中國海洋石油(883)完成招股后將掛冠。方耀眼的投行經歷,使其還未正式離開中銀時,即已經收到多家投資銀行的橄欖枝。離開中銀后,方曾到哈佛做過兩個月的訪問學者,作為緩兵之計,2002年3月,方空降香港工商東亞,出任行政總裁。 1993年以來,方風雷先后任職中金、中銀、工商東亞,一路風塵,縱貫中國投資銀行的發展歷史,中銀的一出一進,使其尤為矚目,而在工商東亞任職剛近一年半之時,再傳變動,以至予印象于投行界是“換工作比較多的人”。 期間,方風雷與高盛多有業務合作,有著深厚的淵源。在工商東亞做總裁時,方風雷最大的遺憾是未能搶得平安保險的上市大單。現在,方風雷有了高盛這個平臺,終于得以再成大事。 海南證券重組,方風雷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覷。2002年底至2003年4月,發現方風雷才干的前建行行長王岐山出任海南省書記,王岐山轉任北京市長后,2003年新來的省長衛留成又與方風雷相熟,中金公司是當時幫助中海油成功上市的功臣之一。而海南省也迫切希望金融業能再度復興,對解決海南證券問題全力支持。對方風雷來說,如果海南證券的重組能夠成功,將迎來事業的新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