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2004世界石油化工行業年中盤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16:52 中國化工在線 | ||||||||||||
夏磊 上海訊博石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咨詢部 伴隨著逐漸復蘇的全球經濟與繼續高位運行的國際油價,石油化工行業進入了紅紅火火的2004年。在此年中之際,不妨讓我們共同回顧一下今年前半年的行業動態,并共同探討一下后半年的發展走勢。
2004年前半年回顧: 1 國際油價創歷史新高,歐佩克價格機制形同虛設 2004年6月1日,又一個歷史高位,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七月WTI原油期貨收盤價達到42.33美元/桶。一年來,國際原油價格屢創新高,紐約商業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貨價格走勢如圖所示。
一年來,作為國際原油價格的另外一個重要參考指標----歐佩克(OPEC)一攬子油價----也是節節高攀。目前的歐配克價格機制是在1986年制訂的。根據這一價格機制,油價的合理性波動范圍應該在22-28美元之間。如果歐佩克一攬子平均油價連續20個交易日在每桶28美元以上,該組織將每天增產原油50萬桶;如果連續10個交易日低于每桶22美元,將每天減產50萬桶。但截止至2004年六月底,歐佩克一攬子油價已經連續四個多月超過28美元,而歐佩克的增產計劃卻仍然是“尤抱琵琶半遮面”。由此可見,歐佩克目前的價格機制已然形同虛設。 面對國際上的各方質疑,盡管歐佩克提出了如美元貶值等種種理由;但近來高企的油價,就算是以走勢堅挺的其他貨幣來計算,也超出了其約定的范圍。由此也可見,作為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卡特爾(Cartel),盡可能追求利潤才是歐佩克的最終目的。 2 煉油行業利潤激增 在過去的一年里,受到原油價格的影響,成品油價格的上漲也成了人們的普遍預期。事實上,由于成品油具有一定的需求剛性和較低的價格彈性系數,煉油商能夠順利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提價。這使得從事煉油企業的公司業績驕人。 在2004年7月最新公布的《財富》500強中,全球最大的三家石油與煉制企業,英國石油(BP)、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和英荷皇家殼牌(Shell)公司分列二、三、四位。印度的石化企業--信賴工業公司(RIL)—也躍身進入榜單之中,成為排名在世界500強名單中間的首家印度私營企業。而中國兩大巨頭-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排名位置均大幅前移。中石化2003年排名第70位,2004年排名第54位;中石油2003年排名第70位,2004年排名第52位。 國內的煉化企業的經營業績也有很大的增長。據《中國石油報》報道,大慶煉化公司上半年加工原油276.48萬噸,完成銷售收入77.92億元,實現利潤1713萬元,為創企業重組三年來同期最高水平。而根據路透社的消息,今年第一季度,中石化的利潤增長了24.8%;并預測中石化在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將比去年同期增長40%左右。 3 歐盟東擴,影響歐洲石化工業 2004年5月1日,歐盟(EU)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東擴。歐盟正式接納10個中、東歐成員: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馬耳他,從而實現了其歷史上的第五次大規模擴張。自此,歐盟成員國增加至25國,國民生產總值增加5%,達到9.2萬億歐元,與美國基本持平。 歐盟東擴的完成為目前發展低迷的西歐石油化學工業為帶來了新的機遇。根據歐洲化學工業委員會分析,在2001年,歐洲部分國家的化學工業出現了負增長;2002年雖然擺脫了進一步倒退的陰影,但增長也極其有限。而經濟略欠發達的中、東歐地區可以提供較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加入歐盟后,利用“后發展優勢”,中、東歐地區的經濟有望能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這將給石化工業提供較大發展空間。 同時,歐盟新成員的納入對歐洲石化工業發展也帶來了弊端,環境保護是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自2003年以來,歐盟一直在醞釀一項新的化學品政策(REACH)。環保和經濟發展都相對落后的中、東歐國家進入歐盟后,對該化學品政策的推出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4 日本石化產業大規模海外轉移,瞄準中東地區 2004年以來,日本陸續簽訂中東地區石油化工領域的三個重要項目。 2004年2月,日本與伊朗在德黑蘭正式簽署了價值達20億美元的伊朗阿扎德甘油田的合同。阿扎德甘油田探明儲量為260億桶。根據合同規定,日本數家公司將共同持有這一項目75%的股份,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持有剩余的25%。此項目的簽訂,被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的高級官員認為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合約”;而美國政府則對此協議“深表關注和不安”。 2004年5月,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和日本住友化學公司(Sumitomo Chemical Co.)簽署了一項協議。根據協議,住友公司將投資43億美元,在紅海附近的拉比格(Rabigh)建設一套煉油-石化聯合裝置。該裝置將以50:50的比例合資,預計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將于2005年完成,裝置將于2008年年底建成。根據這兩家公司的設想,該裝置的產品將主要供應亞洲地區,尤其是對石化產品需求迅猛增長的中國。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6月14日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批準投資64億美元,在沙特的延布(Yanbu)建設新的石化裝置的計劃。該計劃包括SABIC與日本財團合資的東方石化公司(Sharq)增加290萬噸乙烯、聚乙烯(PE)和乙二醇的產能。東方石化公司是“沙特石化開發公司(SPDC)”與SABIC成立的一家50:50的合資企業。為了進軍中東石油化工領域,以三菱公司為首的58家日本公司成立了一家名為沙特石化開發公司(SPDC)的財團,SPDC的投資商包括三菱化工公司和日本國際合作銀行等。 進入中東石油化工領域是日本石化產業海外轉移的戰略的一部分。 5 化工行業并購重組延續 受進一步削減成本,增加利潤空間的驅使,繼2003年拜耳(Bayer)與杜邦(Dupont)兩大巨頭分別進行業務剝離之后,2004年全球石化行業的并購重組的步伐繼續前行。今年的第一出大戲的序幕由美國的兩家大型化工企業拉開。 3月29日,里昂戴爾(Lyondell)化工公司和千禧(Millennium)化工公司共同宣布,兩家公司已履行正式的協議,以股票交換的方式進行合并。按照慣例,交易的最終完成要得到兩家公司股東的批準,這一步驟可望在2004年第三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將產生繼陶氏化學(Dow Chemical)與杜邦(Dupont)公司之后的北美第三大化工公司。新公司將命名為昂戴爾化工公司(Lyondell Chemical Company),總部設在得克薩斯州的休斯敦。千禧化工公司將成為新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早在1997年,里昂戴爾就與千禧化工公司組建了合資企業-伊奎斯塔(Equistar)化工公司,伊奎斯塔主要經營乙烯、丙烯、聚乙烯和芳烴產品,可算是北美乃至全球石化行業的巨頭。待這筆交易完成后,伊奎斯塔將隨之自動地成為里昂戴爾公司的子公司。 里昂戴爾與千禧化工這兩家公司在2003年的銷售收入共計約有110多億美元,其合資公司伊奎斯塔銷售收入估計也在60億美元以上。考慮到2004年石化行業的整體復蘇,石化產品價格堅挺的因素,合并后的新的里昂戴爾化工公司在2004年的總體銷售收入可望達到近200億美元。 此外,2003年拜耳與杜邦兩大巨頭啟動的業務剝離也在今年塵埃落定。去年拜耳公司將絕大部分化學品業務,和包括橡膠系列產品、纖維品和Rhein Chemie在內的部分聚合物業務剝離,成立了臨時命名為NewCo的新公司。2004年3月,新公司的正式名稱確立為-Lanxess。Lanxess是法文字Lancer(意愿)和英文字Success(成功)的結合,這充分體現了新公司的以求盡快獲得成功的強烈信念。預計Lanxess公司將于2005年年初上市。 4月30日,杜邦與Koch工業公司的交易正式完成。杜邦將Invista以42億美元出售給Koch,這一價格比原來預計的價格降低了2億美元,這主要是考慮到過高的原油價格將會影響到Invista的利潤。 6 中國宏觀調控,影響亞洲石化工業 近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也出現了能源供應緊張和投資相對過熱等問題。進入2004年以來,為了控制投資增長過快、投資結構不合理和某些行業和地區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緩解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應緊張的狀況,控制金融風險和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國務院采取了宏觀調控的措施,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也出臺了《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目錄》。其中對石油化工行業新建裝置的投資規模做了嚴格的規定。 由于中國是國際石化企業投資的重要地區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石化產品進口國之一。國家控制經濟過熱的措施,對全球(尤其是亞洲)的石化工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中國遏制過度投資的政策措施出臺后,韓國的石化、鋼鐵和汽車等行業的企業對此都表示了極大的關注。韓國貿易協會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率如果下降1個百分點,韓國對華的出口額將下降2.7個百分點,因為韓國的對外出口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已經很大。韓國石化業界的統計資料顯示:韓國石化企業的產品對中國出口額占其總銷售額的43.7%。在韓國的石化和化纖原料的總出口額中,90%對中國出口,石化中間原材料的總出口額當中,對中國的出口額則占55%。 國家發改委出臺的規定對海外投資的新建項目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日本的東曹公司(Tosoh)首當其沖。作為亞洲生產聚氯乙烯(PVC)重要企業之一的東曹公司在中國廣州投資計劃建設一套11萬噸/年的PVC的裝置,但該裝置不符合發改委出臺的規定。該裝置原定于2004年下半年開工建設,到2006年建成投產;但目前東曹還在等待中國政府該項目的批復,估計該項目不得不推遲進行。東曹也考慮將該裝置的產能擴大到20萬噸/年,以符合發改委的政策要求。 7 中國簽訂哈薩克原油管道建設協議 2004年5月17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正式簽訂了《關于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阿塔蘇至中華人民共和國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設基本原則協議》。按照雙方協議,計劃在2004年8月動工,2005年12月完成原油充填和輸送所需的項目建設。中哈管道建成后,一期輸油能力為1000萬噸/年。 位于里海地區的哈薩克斯坦有著極其重要的能源戰略地位。據美國能源部統計,里海地區石油儲量在500億到1900億桶之間,其中靠近哈薩克斯坦的里海大陸架區域占有總儲量的40%-50%。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原油進口量逐年猛增。中國的石油進口過度依賴局勢不安的中東地區;同時,進口石油的運輸也受到馬六甲海峽的安全問題的影響;而當前中、日、俄石油管道問題更是前景不明。此次中哈石油管道協議的簽訂,對中國的能源安全戰略無疑有著重大的意義。 2004年后半年展望 從前半年的發展情況來看,今年后半年全球石油化工產業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動向。 1. 歐佩克可能調整油價機制。考慮道目前的價格機制已經沒有任何作用,迫于各方壓力,歐佩克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將其油價機制的范圍做出一定的修改。以目前的形勢來看,該組織的一攬子油價定在28-33美元的范圍之內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2. 石化產品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在今年的前半年,受原料成本上漲的影響,幾家在行業中具有影響的企業如陶氏(Dow)、巴斯夫(BASF)和塞拉尼斯(Celanese)等都陸續提高了相應產品的價格。根據多家權威的機構預計,2004年后半年的國際油價將繼續走高,這將直接影響到下游企業的原料成本;因此在今年的后半年,石化產品的價格很有可能進一步上漲。對亞洲市場而言,石化產品價格的上漲幾乎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因為六月份開始的韓國工人罷工事件已經嚴重影響了多家石化相關的大型生產企業。此外,下半年的多家石化企業檢修也將影響到石化產品的供應,進一步造成市場緊張。 3. 中國在世界能源舞臺中的角色日益重要。中國這一高速增長的經濟體將需要將更多的“工業血液”來供給營養。截至2004年六月,我國進口了近6千萬噸原油,預計今年我國原油的進口量將突破1.2億噸。作為國際石油市場的最重要的買家之一,我國日益注重自身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地位。今年后半年,作為我國石油期貨“探路先鋒”的燃料油期貨品種將正式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有幾大公司共同組建的石油交易中心也將在后半年正式啟動。這將意味著我國對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影響力將與日俱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