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互聯網周刊》2004 > 正文
 
EMS困局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30日 10:54 《互聯網周刊》雜志

  把EMS從中國郵政獨立出來,能否令EMS真正走出“壟斷之下沒有高利潤”的經營困局?

  本刊記者 劉源

  近日,有媒體報道,國家郵政局正醞釀將各地EMS業務獨立出來,以此為基礎組建全
蔡依琳演唱會票價1元? 法拉利版奧林巴斯現身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國性的EMS總公司。而本刊記者聯系到的北京市郵政局的相關負責人以及EMS服務熱線的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并沒有收到也沒有聽說這個消息。

  局內人波瀾不驚,局外人卻風聲鶴唳。不管EMS要獨立出來的消息是否屬實,在2005年國內物流業全面開放這一大限將近的時刻,中國郵政的一個微小的風吹草動也總是能觸動產業最敏感的神經,而人們對于快遞市場和EMS發展走向的關注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彌補普遍服務的虧損

  在國家郵政局的官方網頁上,主要負責EMS業務的郵政速遞局,與郵資票品司、郵政儲匯局等單位同列為下屬單位。早在1980年7月,中國郵政就正式開辦了全球郵政特快專遞業務(即EMS)。1985年成立的中國速遞服務公司,基本由郵政速遞局同一套人馬操作,負責全國郵政特快專遞業務的生產、經營和管理。

  不光是在中國,在世界范圍內,郵政都是一個不同于商業物流公司的特殊機構,由于承擔著提供普遍服務的義務,而普遍服務的地域覆蓋面廣而且資費低廉,從而直接導致郵政機構一般都處于虧損狀態。所以,各國政府針對郵政由于履行普遍服務義務而造成的虧損均建立了不同的補償機制。比如,保留業務、國家財政補貼、建立補償基金、減免稅收、以轉移業務收入做補償、賦予郵政贏利性業務的經營權等等。

  許多國家一般采取的做法是為郵政劃分一定的保留業務,在此領域郵政享有專營權,以此為普遍服務籌得資金。1998年,中國郵政獨立運行之初,全行業虧損179億元,盡管到2001年,中國郵政的業務收入達到了471億元人民幣,贏利超過6000萬元,但這是在當年國家補貼30億元的情況下實現的;2002年1.6億元的盈利中也仍有國家的10億元補貼。中國郵政普遍服務在收支難以平衡的情況下,EMS業務卻保持著持續的盈利能力,快遞業務的收入約占郵政業務收入的10%,成為中國郵政業務的主要收入增長點之一。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EMS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承擔了補貼中國郵政由于普遍服務而造成的虧損的功能。

  自定政策難以自衛

  正因為如此,中國郵政對EMS業務采取了種種保護措施。2002年2月4日,國家郵政局下發“64號文件”,該文件圈定了EMS“500克以下信件”的專營范圍。這份文件,在國內速遞市場引起強烈反應,并使雙方的關系行同水火。去年11月17日,由國務院法制辦牽頭,國家郵政總局起草的《郵政法》修改稿第五稿出爐,再次引起軒然大波。業界普遍認為,相比1986年《郵政法》,“第五稿”再次強化了郵政的專營范圍和權力。如“第五稿”重提“500克以下專營”,且“500克內外都要郵政部門授權”,此外還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如“非郵政企業從事信件快遞業務,應當具備以下條件:同一城市范圍內經營的,注冊資本人民幣100萬元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注冊資本人民幣500萬元以上;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注冊資本人民幣1000萬元以上。有與從事信件快遞業務的地域范圍相適應的自有網絡!

  “第五稿”曾被認為是“99%的民營快遞公司的猝死令”,而且引發了敦豪(DHL)、聯邦快遞(FedEx)、天地快運(TNT)和聯合包裹(UPS)國際4大快遞公司的強烈反對。其代表先后會晤中國商務部等部門高官,并通過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聯名上書全國人大,表示該稿“不符合WTO規則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

  一方是名正言順地通過政策壁壘來強化自身的專營權,而另一方祭出的卻是WTO規則的大旗。雙方似乎都擁有了充分的理由。不過,現在看來,郵政的前景似乎并不輕松。據有關人士的透露,目前國家最迫切的是要解決郵政體制改革的問題,其次才是郵政立法。因此短時期內,新《郵政法》恐怕難以出臺。

  在國內快遞業務上,郵政仍然有天然的資源優勢,無論外資和民營資本都不能與郵政抗衡。去年,國內信函和包裹的市場蛋糕是120億元,郵政占市場份額近60億元,中鐵快運占了近20億元。剩下的30%市場份額由幾萬家快遞企業分食。既便如此,去年的中國郵政仍然處于虧損狀態。

  去年9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出臺的“郵政體制改革”研究報告羅列了郵政五大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政企合一,政資合一;二是專營范圍過寬;三是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滯后;四是郵政監管體制存在缺陷;五是無科學的普遍服務補償機制。體制問題沒解決,造成了郵政目前的尷尬局面—擁有專營權,卻連年虧損,有壟斷卻無高利潤。

  內外交困

  中國郵政的困局并不僅僅表現在抑制對手、保護自身的政策壁壘不能迅速建立起來這一點上,在活生生的市場中,中國郵政和EMS也正面臨著最現實和最殘酷的考驗。

  一度作為郵政最大利潤來源的EMS業務近年已被逼入艱難作戰的困局。數據顯示,從1995年起,雖然EMS在國內快遞市場一直保持老大的地位,但是營業額增長率僅有2%,有些年份還是負增長,而這個市場則以30%的平均速度遞增,EMS在快遞業務市場不斷增大的時候卻在逐漸失去份額。DHL、FedEx、UPS、TNT等跨國快遞巨頭在中國的營業額卻保持著2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而且,在國家郵政局通過64號文件把持著500克以下信函快遞業務專營權的情況下,一些外資和本土的小快遞公司仍然在不斷地蠶食這個特殊市場的份額。

  今年5月10日,DHL的高層曾經在上海宣布,要成為首家開展中國國內快遞業務的國際快遞公司。

  事后,業界紛紛對DHL的此舉表示了置疑,因為“國內快遞業務要經過國家郵政局的批準,但該局至今未批過一家外資或合資企業從事該業務”,但是原外經貿部外貿貨運司處長、現任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副會長劉占芳說,在新《郵政法》沒有出臺前,國際快遞公司在中國開展國內包裹快遞業務根本不需要經過郵政局的審批。劉占芳說,“現在國內的快遞公司多如牛毛,它們基本上在工商部門登記之后立刻就開展業務!

  而事實上,DHL在進入中國以后,一直就在經營國內的快遞業務。DHL此番舉動在DHL公司的員工看來,并沒有引起大多的震動,因為在這些員工眼中,“這些事情以前也在做,這次只不過是從名義上進行重新定義,對實際的業務不會產生什么影響”。

  不光是DHL,其他的幾家國際快遞商—UPS、FedEx和TNT都已在不同程度地開展國內的快遞業務:前三者通過代理和合資公司進行,而后者是完全通過代理在做。而DHL此次的舉動無疑是針對國內快地市場發出的一種信號,或者是針對中國郵政所做的一種姿態:在中國快遞市場,自己一定要大干一番。

  一些民營的快遞公司也在不露聲色地開辟自己的市場,宅急送在2000年至2002年,營業收入增長了7倍,當初起家的30萬元資產已經增加到了近2億元。

  EMS在面臨著“外憂”的同時,也在經受著“內耗”的折磨。各地EMS業務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各局競相打折爭取大客戶的現象時有出現,有些地方的EMS已經打到1.2折。

  不久前,郵政總局曾專門下發文件要求對“低資費攬件、低價傾銷郵品、跨地區攬件”的行為進行清理。

  獨立是大勢所趨

  很顯然,對于EMS業務,中國郵政的政策保護難以讓它得到更大的發展,也難以從中收獲更大的利益,做些適當的放開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位業內的專家分析說,EMS獨立出來運做是大勢所趨,因為EMS本身是一項經營性的項目,獲取最大的收益才是它的目標。而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在普遍服務、特許專營以及市場管理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在壟斷的特許專營下,EMS很難提供消費者所要求的完善服務,過分強調普遍服務的功能只會抑制其他企業的發展。從快遞產生的歷史、發展的狀況來看,快遞強調的是個性化服務,而郵政強調的是普遍服務,是一種國家職能,兩者有很大區別。歐盟在處理這些關系方面做得卻比較成功,歐盟國家從2003年起開始執行新的《郵政法》,新的《郵政法》規定,郵政對100克以上的商業信函和有址商品目錄不再享有專營權,到2006年,郵政的專營權將被進一步削減,控制在50克以下。對《郵政法》的修改,看似削弱了郵政的專營權,實際上是刺激了整個歐洲信函市場的開放。

  聯邦快遞中國及中太平洋地區副總裁陳嘉良也曾表示:一個不受限制的中國快遞市場,預期未來5年,將為中國創造80萬個工作崗位,為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加800億美元,為中國的主要出口行業帶來30億美元的投資。陳嘉良認為利用專營權來限制中國快遞市場的發展將得不償失。

  EMS如果被獨立出來運做,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中國郵政意圖讓EMS“奮發圖強”。因為,在多年的壟斷經營之下,EMS變得嚴重缺乏競爭機能和現代企業運營機制。盡管擁有其他企業難以企及的網絡優勢,但是EMS的市場份額已經從1997年的97%,下降到了2002年的40%,而且還在呈現下降趨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特許專營顯然不是拯救EMS的良方,推向市場有可能是增強EMS競爭力的唯一途徑。

  除了增加競爭力以外,獨立出來運做EMS的發展前景讓業內人士更為看好。比如,EMS作為郵政的一塊優良資產,上市的可能性會更大。此前,中國郵政也準備讓其屬下的中國郵政包裹服務公司上市。據了解,中國郵政包裹服務公司籌備上市的時候,德國郵政(DHL的母公司)曾透露,該公司有意購買其部分股份,而其他的一些跨國快遞公司均表示了同樣的意圖。隨著EMS的獨立,郵政與外資和民營快遞的對立關系也很有可能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從“敵人到盟友”,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地位,這自然是中國郵政樂意看到的。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EMS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
饒穎狀告趙忠祥案開庭
影片《十面埋伏》熱映
范堡羅航展 北京樓市
手機游戲終極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環青海湖自行車賽
《誰是刀郎》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