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茂元資本路線:上汽集團將海外直接上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8日 12:2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躋身世界500強,上汽集團下一步面對的是高達500億的資金需求 特約記者 吳 瓊 上海報道
關于上汽集團整體上市,總裁胡茂元曾經訂制了三個方案——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集團股權多元化,繼而謀求整體上市;或直接在海外上市;或利用現有A股上市公司,以資產重組的方式,實現集團整體上市。 現在胡茂元選擇了直接在海外上市。 據悉,上汽集團計劃在2005年上半年香港上市,目前已委任德意志銀行、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為上市保薦人,計劃籌資20億美元,而不是先前外電所說的10億美元。 身處上市敏感期讓上汽集團謹慎異常。幾家曾受邀競標的投行,亦是磨刀霍霍。 500多億資金缺口? 上汽集團上市,與其發展規劃有關,而要滿足發展的沖動,則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一業內人士分析。 “上汽不缺錢”,曾經是胡茂元2002年的表態,但此一時彼一時,兩年后的今天及明天,卻是另一番“行情”。 “國際合作伙伴通用、大眾,都有計劃在中國擴軍備戰,合資子公司增資擴股需要大量資金;而零部件公司進行重組也急需資金。”香港一參與上市顧問資格競選的投資銀行人士推測。 2003年,上海大眾銷39.6萬輛,占上汽集團產銷總量50%;上海通用銷售20.1萬輛,占25%。2004年合資公司產能比例將進一步增加。“在外商對制造規模有50%至80%話語權的情況下,擴產增能加劇中方的資金壓力,”群益證券上海代表處的林文軍說,“為保持50:50的合資底線,中方只能和外方掏出同樣多的資金追加投資! 據統計,從現在到2007年,德國大眾與上汽集團以11的比例向上海大眾投資30億歐元,以確保從年產35萬輛增至70萬輛。6月7日,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宣布:“在未來3年,上海通用汽車將投資30億美元,涉及新建汽車研發設施、新產品規劃、汽車金融服務等多項業務。到2007年,整車總產能將由目前的年產53萬輛提升至130萬輛! 這樣一來,為了保證50%的股權,上汽至少增資15億歐元、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00多億元。2003年上汽集團總資產754億元,資產負債率49.6%。上汽集團手上沒有如此充足的現金,即使全部凈資產變成現金也不夠數。況且,近50%的資產負債率已經不低,依賴舉債也不現實。 除了與德國大眾和美國通用合作,上汽集團還有新的擴軍計劃。從2002年,上汽投資5970萬美元收購通用大宇10%股份開始,上汽集團就邁開了并購的第一步,也開創了國內汽車產業走出國門的第一步。自此,上汽集團資本市場動作頻頻。 7月23日,上汽宣布,“已與朝興銀行就收購韓國雙龍汽車的諒解備忘錄達成了共識,并將于27日正式簽署此備忘錄”。根據備忘錄條款,上汽集團將成為雙龍48.92%股權的獨家優先收購者。如果按照去年10月雙方協定價,估計耗資2648億韓元至4413億韓元,折合18.88億元人民幣至31.47億元人民幣。 另外,上汽集團與羅孚的合作也已報送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做最后審批。如國家發改委批準,上汽集團將至少擁有50%的英國老牌汽車生產商羅孚汽車的股權。 北京車展期間,上汽還與富士重工有過接觸,據悉,雙方極有可能合資生產富士重工轎車,初期年產銷量約為1萬輛。 此外,去年年底,上汽集團與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投資興建一個新的汽車生產基地,總投資額約為10億元人民幣。據了解,全部建成后可年產價值600億元的汽車。另外,上汽集團在海港新城投資的自主品牌開發基地,總投資額將超過60億元人民幣。 據此推算,上汽集團未來的發展規劃需要資金為500多億。 所有經營性資產上市? 上汽集團在創造“第一”——首家去境外上市國有汽車企業的同時,也面對諸多難題。在新汽車產業政策關于“中方必須持有不低于50%合資公司的股權”束縛下,上汽集團哪些資產上市會觸犯這一紅線?上汽會拿哪些資產上市,來招攬境外的機構投資者慷慨解囊呢? 首先被踢出局的會是上海大眾? 今年年初,上汽集團總裁胡茂元透露,此次整車勢必進入上市資產。但他也承認“上海大眾很難被放入上市公司”。業內人士推測,“境外上市后,德國大眾通過購買香港的上汽股票,輕易突破50%這一比例,達到控股地位”的擔心,導致胡茂元割愛上海大眾。 但事情顯然并非如此簡單,上海大眾是“牽一發,動全身”的一枚重要棋子。首先,如果因上述擔心,而不將上海大眾放入擬上市公司,那么基于同樣理由,上汽集團控股50%的上海通用也只能與上市互道珍重。 余下5家整車生產企業即使都不涉及50%之爭,都能放入擬上市公司,但少了這兩塊上汽最最優質的資產,上汽集團拿什么去說服挑剔的投資者爽快地掏錢?上汽集團45%的銷售收入,來自于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2003年,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銷售收入為524億元人民幣、352元人民幣,按上汽持股50%計算,僅這兩家公司2003年就為上汽貢獻了438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上汽集團去年銷售收入為979.2億元人民幣。 “上汽集團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將上海大眾、上海通用放入上市公司!币晃粯I內人士斷言。 境外上市就會牽涉到合資公司50%的敏感話題。因而,大多數人都以為,只要被批準上市,就意味著管理層已經默許突破50%的底線。 但仔細推敲,根本不存在突破50%這一問題。如果沒有上市一說,股權就意味著控制權。中外雙方各持50%,雙方地位均等,不存在誰更有控制權。政府有關部門制定該政策的初衷,也在于保持最低限制的主動權。 一種可能的路徑是:上汽集團注冊一家新公司,如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然后將其所持有的50%的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股權注入“上汽集團股份公司”,作為上汽集團對新公司的出資,并折算成股份,然后將這家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IPO)。只要上汽集團對新公司持股比例不低于51%,上汽集團就對新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所有通過IPO方式買入新公司股份的資金——不管是來自德國大眾,還是美國通用,都將投入到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又絲毫不用擔心上海大眾和通用的大權旁落。如果大眾、通用愿意購買新公司股份,他們所享受到的只有財務上的利益——通過持有新公司股份,多分一點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的紅利。 在這樣的安排下,即便上海大眾增資擴股,并使德國方成為名義上的第一大股東,但只要上汽集團和新公司聯合擁有上海大眾50%的股權,上海大眾的控制權依然還在上汽集團手上。上海通用的情況也是如此。 正因如此,據一位接近上汽高管的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上汽集團擬以所有經營性資產上市! 經營性資產,包括整車生產、零部件生產、物流、銷售、金融等一系列資產。在上汽集團的網站上,我們發現上汽旗下有24家生產型企業:7家整車企業、7種零部件生產企業。 作為上汽集團下屬的惟一A股上市公司——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當然也屬于經營性資產,它的上市形式卻成了另一道謎題。 該人士認為,“作為擁有上海汽車70%股權的上汽集團整體上市了,上海汽車也就實現了在香港上市;另外,上海汽車目前持有上海大眾20%的股權,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慢慢持有上市資產中某些公司的股權,最后算下來,上海汽車大部分資產就在香港上市了。” 將所有經營性資產全部打包上市的計劃是合算的。到2003年底,上汽集團有凈資產330多億人民幣,折合約40億美元。假設這40億美元全是經營性資產,如1美元凈資產折合1股,上汽集團就擁有40億股。凈利潤10億美元,如按15倍市盈率發行,籌集20億美元只要新發行5.3億多股。這樣,整個新公司股份為45.3億多股,上汽集團持有其中的88%。根本就不存在只要上市就突破50%底線的問題。 而且這樣操作,還可以為新公司第二次、第三次融資留下足夠的空間。按88%的控股權,像本次這樣的融資規模,可以再進行7次融資,上汽仍能保持對新公司51%的控股權。 上汽集團的考慮不僅僅于此。日后德國大眾、美國通用對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增加投資,上汽集團完全不必為缺錢而發愁。為了保持對上海大眾或上海通用的50%股權,上汽集團完全可以視自身情況,以自己名義掏出等量的錢;也可借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之手再投資。 上汽集團對旗下幾塊資產的態度,也發生了不小的轉變。當初,上汽集團為了不讓別人分享整車業務,在國內上市的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600104),僅注入了上汽集團的部分零部件資產。 僅僅2年,這家位居第二的中國汽車集團態度就大相徑庭。今年4月份,胡茂元口風一轉,將整車未裝入A股上市公司之過,歸為政策限制之過,“現在看來,整車在股份公司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形象也越來越高,為了支持上汽股份的發展,未來將在上市公司中增加整車資產的比例。”言下之意,似乎對當初沒有將整車裝入上市公司,深為遺憾。 上汽態度為何如此改變? 2004年以前,整車高達30%-50%的利潤率;單是整車銷售,利潤也相當可觀。通常汽車集團都自行成立銷售公司。“車賣得火時,別看倉庫里擠滿了貨,一轉手就賣出去了。好的車型加急費收得也不少,這都是錢。有的車,銷售賺的錢不見得比生產企業賺得少。”熟悉上海汽車銷售內幕的人士說。 而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利潤就薄多了。背靠一汽集團的一汽四環公司是全國數得上的大型汽車配件企業,主要生產車輪和江森內飾。但2003年,占銷售收入32.36%的車輪,毛利潤率才6.94%;占銷售收入56.41%的江森內飾,毛利潤率稍高些,但也不過9.61%。 “整車生產商每年都會壓低零部件進貨價。在此次原材料漲價中,零部件生產企業生產成本大大提高。進的更貴了,出得卻更便宜了,利潤怎么好得起來?”林文軍說。 零部件9%的利潤率,與整車產銷30%-50%的利潤率相比,上汽集團當然舍不得將到手的利潤拱手讓資本市場享有。但在全行業利潤下降的大背景下,昔日銷量居前的上海大眾,現在壓力越來越大。2003年底,業內傳出上海大眾賒銷200億消化積壓存貨的消息。前不久,市場又傳言,因倉庫積壓嚴重,大眾POLO停產。 原來賺得盆滿缽滿的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和汽車銷售企業齊齊受損,過剩的產能無法變成現金。在獨自承擔風險和尋求新的共擔風險者的抉擇中,上汽集團將目光投向了后者。更何況經過一番操作,上汽集團以40億美元的資產上市,既可融160億美元,還能保持51%的控股權。 這樣一筆只贏不輸的生意,上汽集團當然不會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