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建筑師在華廣種“試驗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9日 13:25 經濟參考報 | |||||||||
我國各城市相互攀比,大搞“標志性建筑”、“形象工程”,使建筑設計中的標新立異、浮華造作、盲目“崇洋”之風愈演愈烈,結果國外二流、三流甚至毫不知名的建筑師都爭相到中國來“淘金”,中國快變成了他們的“試驗田”。 這些建筑埋藏著的隱患,可能在若干年后暴露。
安德魯拿了工程總造價的11% 上海市政協常委、市政府參事、上海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傅克誠教授在最近上海政協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鄭重呼吁,“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彌漫著一股‘攀高斗富’、‘崇洋貪新’之風,什么樣的建筑外形奇特、什么沒見過,就上什么,不顧風險有多大,投資有多大,浪費有多大,與周邊的人文環境是否協調,這是對國家、對人民、對后代不負責任,必須狠狠剎一剎這股不正之風。” 傅克誠兼任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對日本的情況相當熟悉。他說,日本1964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1970年舉辦的大坂世博會和2005年將要開幕的世博會,都誕生了許多新建筑,幾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日本人自己設計的,日本政府有意識地把在日本舉辦的各種國際盛會變成一個個培養本土建筑師的大舞臺,在實踐中造就了日本的國際級建筑大師。 而且,國外設計師報出的都是“天價”,并要得“大頭”。據傅教授說,法國建筑設計師安德魯設計的北京某建筑,總投資概算為26.88億元人民幣,安德魯設計師事務所竟然得了總造價的11%,完全沖破了我國建筑設計業關于大型建筑的設計費不能超過總造價3%到4%的行規。而實際上,安德魯只是提供了一個設計概念,所有的結構設計、施工圖設計都是由北京市建筑設計院完成的。 傅教授的觀點得到了上海眾多專家學者的認同,他們都對社會上蔓延的“崇拜外國的、排斥民族的”奢華、浮躁之風深感焦慮和不安。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鄭時齡教授指出,“對于國外建筑大師的迷信和盲從,會丟失我們城市本來的風貌,因為他們不一定會善待我們的城市,不可能參悟中國文化的要義,中國建筑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之路,不可能靠外國人幫助我們走通。” 6億平方米培養不出一個世界大師 外國建筑師頻頻在中國“大包大攬”,客觀上已經使我國本土建筑人才喪失了很多鍛煉的機會。鄭時齡院士痛心地指出:“目前,中國正處于世界建筑中心,但中國的建筑師仍處于邊緣。1999年,上海評選出的50個經典建筑中,一半是外國人的作品,近年來,上海的標志性建筑絕大部分都是由外國人設計的;1952年至2000年上海共建造了6億平方米的建筑,卻沒有培養出一個世界級的建筑大師,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建筑界的悲哀。” 他認為,我國本土建筑師之所以在水平上略遜一籌,尤其在創造性上有所欠缺,這與機制有密切關系。中國建筑師一生完成的建筑量和建筑速度是美國建筑師的5倍,而設計費用只有他們的1/10。如此快的發展態勢下,來不及總結、思考和提高;另一方面,中國建筑師的社會地位也不高,業主受利益驅使,隨心所欲地篡改他們的設計方案,最后出來的作品往往并不能體現建筑師的最高水平。 一位當前正與國外設計公司合作的上海建筑師向記者提供了外國建筑界對中國這種現狀的尖銳批評。美國著名建筑師安東尼·費爾德曼指出:“在中國到處見到的只是有正常腦袋的人在別處不會興建的怪物。”最近到過北京的倫敦經濟學院城市設計系主任理查德·布爾達甚至形容中國內地的城市設計“像一場失控的基因工程實驗。” 這位不愿公開姓名的設計師說:“我們也迫切希望快點結束這場失控的‘基因工程實驗’,但當前嚴酷的現實是:不請外國人設計、不與外國公司合作,就不能中標,很多建筑出資方根本不把機會留給中國建筑設計師。在這種氛圍下,許多中國一流的設計院淪為外國人的‘配合設計院’,永無出頭之日。” “鳥巢”式體育場可能熱死草坪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與城市研究所所長吳良鏞也曾經指出,國外的建筑師在中國進行各種大膽的嘗試,并沒有考慮到中國的具體情況,那些張揚地位、揚名立萬的建筑作品往往受到親媚,而這類建筑的基本組成元素是:高科技、前衛、夸張、解構、冷冰冰、酷、奢侈。 當瑞士設計師皮埃爾·德梅隆設計的“鳥巢”最終被確定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場的設計方案并正式開始動工時,上海交通大學草業中心王兆龍教授懷著深深的擔憂對記者說:“搭建國家體育場的‘鳥巢’不僅需要鋼材,還需要建設運動草坪。運動草坪是國家體育場惟一有生命的部分,在建設中無法回避‘鳥巢’的高溫。但目前各界對在‘鳥巢’中建設高水平的體育運動草坪的難度和必要性都還沒有充分的認識。” 王兆龍教授分析指出,盡管國家體育場“鳥巢”式的框架結構,氣勢與景觀效果均為世界一流,但這種罐式的結構帶來的最大問題是場內空氣難以流通,熱量集聚效應比一般的環形體育場更為嚴重。奧運期間正值北京的盛夏,極端高溫是北京奧運國家體育場草坪建設面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因為環形看臺能使體育場形成一個盆地式的特殊小氣候,直接光照、看臺反射及觀眾人體等產生的熱量聚集于盆底,無法有效地散發出去。 在外界35攝氏度的氣溫條件下,大型環型體育場內的地面溫度可高達45攝氏度以上。而2003年7月中下旬,北京城區曾出現了40攝氏度以上的持續高溫,天安門廣場及許多綠化草坪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死亡現象。據模擬估計,在40攝氏度的氣溫下,罐式的結構體育場內的地面溫度將超過58攝氏度,根據目前國內外運動草坪的建設和養護技術,在這樣的極端溫度條件下,難以保證國際一流運動草坪質量,滿足奧運比賽的要求。 南浦大橋保住中國橋梁市場 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專職委員、市府原副秘書長江上舟博士呼吁說,建筑界這種“崇洋媚外”的歪風必須得到糾正,否則對中華民族的振興發展和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貽害無窮。他以上世紀80年代上海建造黃浦江上第一座大橋南浦大橋為例說,這座大橋總長8346米,主橋長846米,跨徑423米,通航凈高46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國內還從來沒有建造過這樣大跨度的斜拉橋。當時,許多人也極力主張請外國建造過斜拉橋的設計師來設計,理由非常充分,因為大橋質量人命關天,請有經驗的外國設計師也為國人所理解。 所幸以同濟大學項海帆院士領銜的一批橋梁專家向上海市領導進言,說明上海的橋梁設計師完全能夠勝任這一任務,結果,經過反復論證,當時的上海市領導果斷拍板,由上海橋梁設計師自己設計并建造。這座目前世界上第四大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已于1991年12月1日提前通車,成為上海一景。緊接著,截至1993年底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橋(主跨602米)的楊浦大橋也建成通車。 在以后不斷的實踐中,上海建橋的業務越來越精,經驗也越來越豐富,已成為上海建筑設計業的驕傲和品牌,承攬的大橋設計和建橋業務已從上海拓展到全國并走向世界。而如果沒有上世紀80年代上海市領導力排眾議的果斷決策,如果當初沒有給中國設計師一個施展才干的機會,也許中國的橋梁市場也會成為外國建筑師的“淘金地”和“試驗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