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行業專題--農業 > 正文
 
“政策解危”傳言不確 48家涉棉企業上書有隱情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8日 13:51 《財經時報》

  現在虧損嚴重或破產的涉棉企業大部分在去年棉價飆升中獲利后,在每噸18000元時重新建倉,價格大跌導致利潤嚴重縮水甚至破產

  本報記者 李文科

  關于國家發改委可能出臺具體信貸和收儲政策以應對“棉花危機”的傳言,半個月
千件數碼產品1元熱拍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來不脛而走。《財經時報》近日對中國棉花協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儲棉管理總公司、中國紡織集團以及農業發展銀行等接觸后,并未得到肯定答案。

  6月18日,幾十家涉棉企業在鄭州舉行棉麻企業聯誼會,共商如何應對棉花價格下跌之策。會議形成一封由48家涉棉企業聯名給中國棉花協會和中國棉紡織協會的信,主題是“關于盡快穩定棉花市場的建議”。

  這封信稱,棉花價格暴漲暴跌,導致大部分棉紡企業、棉花企業虧損,尤其是棉價大跌使大量棉花企業處于破產邊緣,棉紡企業限產、停產,下崗、待業人數增加,且有加劇之勢;行業內自身無法解決當前困境,請求協會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盡快穩定棉花市場。

  信中并提出兩大建議:希望國家盡快建立30萬~50萬噸周轉儲備棉計劃;請國家對棉紡企業所需流動資金保持適當的供應。

  調控政策未現

  《財經時報》采訪中國棉花協會人士時獲知,協會收到信后“非常重視”,并立即與國家發改委等協調溝通,將協會掌握的市場和企業的實際狀況做了匯報。

  6月23日上午,國家發改委經貿司會同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農業部種植業司、供銷總社棉麻局、農發行信貸二部、中國棉花協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等進行探討。

  此后,有媒體報道稱,發改委可能出臺某些具體的信貸和收儲政策,以應對“棉花危機”。但迄今有關調控棉花市場的政策均未出現。一位長期從事棉花交易的周先生向本報表示,他對國家決定在2004年度收儲消息是否確實表示懷疑。

  記者此后與中國棉花協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儲棉管理總公司、中國紡織集團以及農發行等相關單位聯系,未得到對這一消息的肯定性答案。

  中航期貨經紀有限公司棉花分析師周林告訴記者,收儲是調控手段的一種,主要目的是穩定棉價。由于關系國計民生,實屬重大政策性的問題,因此絕非某家政府部門可以決定和左右的事情。

  據分析,新棉即將上市,如果收儲陳棉,質量無法保障,等級會下降得非常厲害。

  在6月29日舉行的“2004年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棉花協會會長周聲濤表示,棉花價格有漲有跌正常,但暴漲暴跌不正常,造成國內市場目前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無序競爭。

  據48家企業提交給中國棉花協會的信中顯示,棉花價格由2003年9月初的13500元/噸,到11月升至19000元/噸,2004年6月中旬跌到14200元/噸,漲跌幅度累計72%。2003到2004棉花年度,國內棉花價格暴漲暴跌的形勢,歷史罕見。

  “棉花危機”由來

  這些企業將棉價暴跌的主要原因歸結為今年3月國家增發100萬噸進口配額。他們認為,之前棉花企業已按下跌前的市場行情價完成收購,結果使大部分棉花企業瀕臨破產,國家貸款流失;尤其是農業縣棉花企業的破產,造成大量職工下崗,嚴重影響新年度棉花收購,進而影響棉農利益。

  《財經時報》還聽到另外一種聲音:從去年到今年,棉價暴漲暴跌的確有些不正常,但絕不能將今年暴跌和去年暴漲分開看,二者本質上是一個連續過程。

  還有人向記者提出疑問,這48家棉麻企業的意見,能否代表國內絕大部分涉棉企業的態度?

  據一位參加了鄭州會議的人士透露,即使當天參加會議的涉棉企業,對聯名上書一事也反應不一。“因為面子關系,最終大家都簽了字”。

  他還告訴記者,參加會議的幾十家企業基本是河南的涉棉企業,以小規模企業為主。其中虧損比較嚴重的有兩家,他們的庫存都達到2萬噸。

  “現在棉花價格下跌屬于理性回歸,棉價走勢還是很遵循規律,且棉價跌勢還將繼續下去。”河南中期公司總經理陳健飛指出,直到現在,國內棉價比國外棉價每噸還要高出1000~2000元,這才不正常。

  按照慣例,七八月用棉企業的庫存不會太高,新棉即將上市,現在正值新舊棉銜接前期,價格波動屬于正常。且今年棉價波動有其特殊性:去年棉價上漲過快、幅度過大,年后價格理性回落的幅度當然也會相應增大。“現在最關鍵的是看新棉價格,它將決定今后棉價的走勢。”他說。

  業界普遍認同周聲濤的觀點,認為去年棉價飆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流通商的投機和炒作。因此,去年棉價飆升所帶來的超額利潤,很大部分是由棉業流通領域內部獲得,并沒有到達種植棉花的農民手中。

  “現在虧損嚴重或破產的涉棉企業,大部分是當時進行囤積的流通企業。他們在去年棉價飆升中獲利后,又在棉花價格每噸達18000元時開始囤積,價格大幅下降導致利潤嚴重縮水,甚至破產”。

  流通體改不徹底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3月國家增發100萬噸棉花進口配額固然是今年棉價暴跌的原因之一,但更客觀地看,配額只是導火索。

  陳健飛告訴記者,去年棉價一路高漲,除供求方面的關系,很重要的原因是棉花中間商的投機和炒作。中國棉花流通體制從1998年開始改革后,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但棉花流通領域內的一些舊體制仍在起作用,且在短期內很難消除。

  目前市場上有3萬多家涉棉企業,其中很多棉花流通商脫胎于原來的供銷社。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對棉花總體形勢的判斷上也有趨同性。在外部條件成熟時,這些涉棉企業手握農發行貸款,常常一哄而上搶購,造成價格暴漲,進而囤積居奇,獲取暴利;在行業悲觀時,迫于貸款的壓力又不惜割肉拋出。“他們已習慣于操縱市場”。

  中國棉花協會會長周聲濤因此提出:“行業要自律,企業要自重。”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孫淮濱在接受采訪時一再強調,要在加快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方面多做工作。

  在這些行業內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棉花調控政策的運用時機和力度,包括農發行信貸政策;國家儲備計劃;國儲棉拍賣、采購、棉花收購加工政策;棉花進出口政策;國家質檢制度改革等。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解放軍東山島軍演
2003年審計報告
杜邦不粘鍋致癌風波
長春人質事件
《十面埋伏》 視頻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美洲杯 視頻點播
環法自行車賽 亞洲杯
見證《焦點訪談》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