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業外企全球研發中心紛紛移師中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6日 12:55 亞太經濟時報 | |||||||||
用中國智慧搶中國市場 □本報記者 楊 洋 利用中國的資源研發出更多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已是跨國制藥企業不言自明的市場戰略。專家把這一戰略成為“用中國人智慧占領中國市場”。
繼跨國IT企業紛紛在中國設立全球研發中心之后,跨國制藥企業在中國設立全球研發中心成為今年的又一輪熱潮。 7月1日,國際制藥企業諾和諾德中國研發中心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落成,成為繼羅氏制藥之后又一家在中國設立全球研發中心的跨國制藥企業。 對制藥企業來說,研發是企業的核心,一般制藥企業都不把研發中心設立在國外。但中國的研發成本低,有大量研發人才,同時又有大量的患者樣本,會讓臨床試驗中樣本采集非常便捷,從而極大加速試驗進程。 而對我國醫藥行業而言,外企研發中心開展項目研究必然帶來產品開發技術,并訓練了一批研發人員,但對國內企業來說卻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 低成本策略跨出生產領域 拒絕中國作為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以及指責中國在藥品知識產權保護、藥品流通等領域存在的問題,這些舉動并非說明外界對中國市場的輕視,恰恰相反,這正好證明了外企對中國市場的極端重視。 7月1日,總部設在丹麥哥本哈根的國際制藥企業諾和諾德中國研發中心正式落戶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成為國際制藥企業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家藥物研發中心。 諾和諾德全球首席科學家唐邁之(Mads krogsgard Thomsen)面帶微笑:“比我想象的環境要好,我以為自己回到了丹麥總部的研發中心。”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舉行的諾和諾德中國研發中心落成儀式上,唐對新建成的中國研發中心表示滿意。 從諾和諾德把海外惟一的研發中心放在中國,可以看出,近年來,跨國制藥公司正逐漸轉變原來注重產業投資的模式,而轉向研發投入。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研發成本低是研發中心移師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數據表明,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費用要比在歐美國家低30%左右。而且,對于制藥企業來說,研發中心的成本占了所有制藥成本的50%,因此研發中心在制藥企業的重要程度更甚于IT業研發中心對IT企業的作用。這也表明,外企的低成本擴張策略已跨出生產領域并向研發領域滲透。專家稱,這是一種更高明、更深入的擴張策略。 利用中國資源占領中國市場 盡管柯瑞龍沒有透露中國研發中心具體的投資,但他表示,目前的研發中心是按照國際標準建立的,大部分儀器都是進口的,研究人員將達到60人。據了解,諾和諾德之所以選擇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作為研發中心,主要原因是中關村生命園有國家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另外還緊靠中科院動物所。“研發中心不是以中國市場為導向,之所以把研發中心建在中國,是因為我們看中了中國的技術和人才。” 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外企研發中心只是帶了一粒種子來中國,然后利用中國的各種資源條件,讓這粒種子長成大樹。”也就是說,中國的科研部門、科研成果、科研人才都有可能成為外企研發中心的利用的資源。 不僅如此,中國大量的患者樣本,會讓臨床試驗中樣本采集非常便捷,并且統計數據完善,從而極大加速試驗進程。這些都是外企研發中心所看中的資源優勢,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利用,倒被外企首先看中了。 更為重要的是,出于戰略投資的需要,中國是一個日益龐大的醫藥消費市場。諾和諾德全球首席科學官唐邁之博士就說,未來的3-5年內,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三大醫藥消費國。研發出更多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自然是跨國制藥企業不言自明的市場戰略。 專家警告:外企窺視中醫國寶 有專家對外企研發中心的大舉入侵提出了警告:不少的跨國藥企在華研發中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了新的趨勢,在篩選新藥來源時開始更多關注我國的中藥材和中藥產品,這些中藥經過千百年的臨床實驗證明是有療效的,這就使得以中藥為研發對象的項目遠比從千萬種化合物中篩選研發的項目失敗率低,羅氏、葛蘭素史克等公司都對此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例如我國治療咽喉炎癥的牛蒡子、六神丸等,為什么會有效?是其中的什么成分有效?我國的中醫對此未有研究,而這種課題卻引起了國外制藥企業的關注,從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制出新的化學藥品已提上一些國外企業的研發日程。 專家指出,這一切使得我國本土的中藥研發和知識產權保護變得日益迫切,我國的中藥現代化已提了多年,但一直進展緩慢,如果再不引起充分重視,中藥的研發領域也可能成為國外跨國公司的天下。一旦這種突破首先被洋人取得,成為外企占領中國市場的又一“撒手锏”,那無疑是中國的一大恥辱與悲哀。所以,專家呼吁,外企研發中心的研究方向其實為我們的中醫藥在產業化方面的突破提供了一條很好的借鑒之路,我們確實應該從上到下引起重視。 對策建議:趨其利避其害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執行會長于明德的一番話或許能讓我們進一步清醒,他指出:雖然跨國制藥企業正逐步把研發移向中國。但其核心技術仍然被保留在其總部,許多藥品的活性成分仍在本國生產。另外,許多跨國制藥企業仍然處于觀望狀態,他們仍然擔心中國對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另外藥品的關稅問題,以及營銷體系和營銷網絡混亂也讓他們停足不前。 也就是說,外企研發中心移師中國之前,已經做好了趨利避害的準備,而我們自己千萬不要茫然不知所措。 外企研發中心開展項目研究必然帶來產品開發技術,從而帶動整個研發鏈上的所有環節。而且,外企研發中心在利用中國研發力量的同時也必將為我們訓練一批研發人員。據了解,跨國藥企在中國設立的研發中心里絕大部分為華人。再者,設在中國的研發中心的成果或是研制出的藥品一般會首先在中國上市,這對中國的患者來說也是福音。這些都是有利之處。 但研發出更多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也是跨國制藥企業不言自明的市場戰略,這必然會對國內企業帶來更激烈的競爭,我們對此應及早作出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