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1%到47% 北京建工集團國有股的4%之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5日 08:15 北京青年報 | ||||||||||
“國有股只占47%?去年的這個時候,像三建公司這樣的改制方案還會多少令人感到些意外和失落。今天,將要開始的集團公司的重組改制,則已經突破了是否控股這一誤區。”北京建工集團董事長孫維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51%到47%
表面上看起來,51%和47%之間不過只有4%的差額,可是這4%對于改制中的大型國有企業來說,卻是一個轉折和標志———從控股到參股。 就在兩年前,一建公司率先完成第一次改制重組時,國有資本是以占總股本51%的比例牢牢控制著企業主動權,那時候在職工們看來,無論于情于理,控股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快,接下來的數字越來越讓人吃驚:2002年5月,建工集團二建公司改制掛牌,民營企業浙江廣廈集團成為新二建的大股東,以56%的股本比例控股,國有股所占比例僅占34%,其他資本比例占10%;2003年6月,建工三建改制掛牌,民營企業上海智富集團以51%的股本比例控股,國有股比例僅占47%,其他資本比例2%;同年8月,建工與有關方面簽署資產重組意向書,國有股比例47%,民營企業北京正華房地產公司持股45%,其他資本比例8%;10月,建工六建與有關方面簽署資產重組意向書,國有股和外資新加坡勝科公司各持股50%;11月,建工一建增資擴股簽訂意向書,國有股和外資香港俊和集團各持股47%,其他資本比例6%。 “在我們看來,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參股都不是企業改革的最終目的。重要的是,如何在改制的過程中,使生產力的各個要素能夠得到合理配置,使現有資源有效組合,達到最佳效果;同時,企業員工的利益得到改善和提高。”建工集團董事長孫維林表示,“應該說,我們的改革探索帶有明顯的建工特色,建工集團是一個有50年歷史的老國企,是一個有37項魯班獎的著名國企,對它來說,每走一步都需要三思,但是又不能錯過市場的良機。” 從1800元到2500元 改制前,二建公司的宣傳干事張炳棟每月的工資是1800元,現在則是2500元。不僅是張炳棟,在建工集團各個改制的二級公司,職工的錢包全都“鼓”起來了。從2001年至2003年,職工收入連續3年每年遞增19%,創下集團成立50年來的最高速度。 3年前的企業改制初期,很多職工提出過各種各樣的“質疑”:國有股都不控股了,我們的利益還怎么體現?我們的勞保福利還有沒有?我們的醫藥費找誰報銷?…… 在國有企業中,員工所擁有的強烈的歸屬感一直是企業引以為自豪的優勢。但是改制了,國有股不控股甚至是完全退出了,“歸屬感”又從何談起? 對此,建工集團董事長孫維林表示,企業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只有企業發展了,員工看到希望了,他們才會真正有“歸屬”。 從3.6億到20億 如果說到改革的效果,作為建工集團改制的“縮影”,二建公司通常會提供這樣一組數字:2001年,公司全年經營額3.6億元,土建規模較小,流動資金困難,處于潛虧狀態,拖欠職工醫藥費高達500多萬元;2002年上半年企業重組后,公司推行“全面責任制、徹底市場化”的理念,當年施工產值就達到7億元,增長近一倍,新簽合同額15億元,增長2.66倍,實現利潤507萬元;2003年新簽合同額達到20億元。 僅僅用了3年時間,北京建工集團就全面完成了對所屬二級公司的改制,投資主體到位,產權結構多元;職工持股、經營者入股、社會法人參股,多種資本的新鮮血液正在以各種形式滲透到建工的血脈中,讓它重獲新生。 伴隨企業資產重組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北京建工集團逐步理順了集團公司和二級公司的關系,由原來的行政隸屬轉變為資產紐帶;產權結構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僅沒有削弱集團的總體實力,相反還大大增強了集團公司以及子公司兩層適應市場的能力,提升了全集團的綜合競爭能力。 陳筱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