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行業專題--家電業 > 正文
 
停不了的紅舞鞋 海爾全球品牌戰略存隱憂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9日 12:14 亞太經濟時報

  6月28日,《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出爐,海爾以612.37億元成為中國最有價值品牌。

  記者隨即致電在海爾銷售總公司擔任業務經理的張明表示祝賀。張明哈哈一笑:“我們營業額去年也是全國最高的800億元呢,那又怎么樣……”

  “具體的你們自己看!”

千件數碼產品1元熱拍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哪里可以免費發短信?

  海爾喜歡用數字說話。

  海爾集團副總裁、商流推進本部長周云杰曾在公開的場合向記者表示:我們1984年創業,到現在經歷了20年。在這20年當中,我們銷售收入的年均增長速度是70%,由1984年銷售收入348萬元人民幣,增長到2003年的806億元,也就是增長了2.3萬倍,現時海爾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排名第一。這個數字立即引起一片嘩然,許多人質疑這一數字的可靠性,認為海爾的銷售額不實。

  這當中的內情耐人尋味。2001年海爾宣布的全球營業額達到602億元人民幣,人們試圖探究這一數字的由來,卻都遭到了海爾拒絕。此后,2002年9月、2003年9月兩年的《中國稅務》雜志社與國家稅務總局計劃統計司合作,由《中國稅務》雜志社獨家發布年度中國納稅百強排行榜:在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納稅十強中,四川長虹(資訊 行情 論壇)位居首位。當年營業額只有96億的小天鵝都排在了納稅十強的第九位,號稱營業額全國最大(達602億元)的海爾無論百強十強都榜上無名。這樣反常的情況給人想象的空間。記者日前向《中國稅務》雜志社有關人員詢問,幾經追問,對方含糊地扔下一句話:“具體的你們自己看嘛!”

  高成本模式能多久?

  美國《商業周刊》專稿提出了這樣的看法:“海爾在國際上的現金流一定是負數,他們必須從中國的母公司抽調資金,但他們一定損失了市場份額”。

  近幾年青島海爾(資訊 行情 論壇)在資本市場上一直保持著巨大的資金需求。2001年初,海爾就通過增發新股募集了近18億元。同年10月31日,青島海爾又發出公告稱,發行25.8億元的可轉債。一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青島海爾的賬面收益很高,應當不需要如此迫切地進行巨額融資。很顯然,海爾的巨額融資是否為了滿足海爾的全球品牌戰略對資金的龐大需求?

  “海爾的全球品牌戰略確實存在隱憂”。家電圈內著名的職業經理人俞堯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樣的國際化投資是一個無底洞,投多少錢進去都看不見,讓人對海爾的前景感到憂慮。”

  海爾的“國際化即本土化”國際經營思路付出了高額的成本。其具體做法是:當地設計、當地制造、當地銷售。在美國,海爾在洛杉磯建立了設計中心,在南卡州建立了生產工廠,在紐約建立了營銷公司,三位一體。“本土化”的海爾,其雇員也主要是美國人。英國《經濟學人》日前的文章說,在美國,海爾缺乏對手強勁的研發能力、設計能力、經銷與服務網絡,海爾在美國只有10位研究人員。目前海爾最頭痛的是如何找到像樣的經理人,因為海爾能支付的薪資遠不如競爭對手,海爾既沒有品牌,又沒有可打造品牌的雄厚資金,這種高成本運作模式很難持久。

  過去的6年里,海爾已經在菲律賓、伊朗、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卡姆登開設了13個海外工廠。而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海爾在東南亞設的當地工廠已經關閉。海爾海外市場很大程度上只是“小規格品種獲得了成功,大多數的產品并沒有如愿以償,甚至沒有中國出口的數量大、品種多。而利潤也大多數來自國內生產的在國內和國外銷售的產品。”

  決心要在美國扎根

  海爾CEO張瑞敏曾經總結:海爾的戰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84~1991年期間的名牌發展戰略,第二階段是1991~1998年期間的多元化產品戰略,第三階段是從1998年迄今為止的國際化戰略發展階段。

  按照張瑞敏的說法,今年是海爾的全球品牌戰略的第六年。這六年來,海爾幾乎以幾何速度向國際市場進發。

  2000年海爾在卡姆登投資4000萬美元建了一個冰霜廠,2001年夏天又花了700萬美元買下意大利一家生產成本較高且設備老舊的工廠,在同行中引發爭論。海爾向一個成本相對較高的國家轉移生產,而且它所購買的這個工廠的技術根本沒有達到最新發展水平。但海爾的發言人王詩容說:“技術最先進的并不一定是海爾最需要的。”

  張瑞敏有一個觀點:“國際化就是本土化,什么時候,美國人不再認為海爾是中國的海爾,而是美國的海爾,海爾在美國就算成功了”。2002年的3月,海爾買下了具有77年歷史的美國格林威治儲蓄銀行大樓,該樓正式更名為“海爾大廈”,海爾美國總部誕生,顯示了海爾品牌長期在美國扎根的信心。海爾在曼哈頓的黃金地段購買下格林尼治銀行大廈耗資1450萬美元。有不少人士對海爾此舉提出質疑:海爾打入美國市場不過區區3年時間,一年銷售額不到2個億,利潤在5%以下,這時候買下位于紐約中城的這座大廈,目的只是為了證明“海爾要在美國扎根”?

  盡管面對眾多猜忌,卻并不妨礙海爾國際化的腳步。從1998年開始全面實行其國際化戰略,到2001年底,海爾的國際化版圖包括貿易中心56個,設計中心15個(其中海外8個),工業園9個(指生產三種以上產品、占地600畝以上),工廠46個,服務網點11976個,營銷網點53000個,擁有職工總數約30000人(其中海外員工達3000人)。海爾集團正在逐步建立起國際化企業的發展框架。

  一位從美國回來的國人曾這樣描述:在異國他鄉,看到紅旗飄揚在曼哈頓(海爾總部)的上空,看到海爾的廣告車橫穿紐約街道,看到海爾迷你冰箱被成千上萬的美國大學生用來冷凍啤酒……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驕傲。

  在國內眾多企業心甘情愿地往自己生產的商品上貼外國標簽時,無疑,海爾此舉是悲壯的。然而,歷時六年的國際化之路,其投資海外的家電工廠至今仍無一個盈利時間表,這能說是海爾邁出去的必由之路嗎?

  停不了的紅舞鞋

  與海爾的國際化戰略如出一轍,海爾多元化產品結構也成為焦點。張瑞敏堅持認為,全球化時代浪潮中,單一產業無法存活。因此,海爾進入醫藥領域,隨后又進入了保健品、餐飲、電視、電腦、手機、軟件、物流、金融等十多個領域。然而,海爾藥業至今依然虧損;海爾投資的‘海爾大嫂子面館”連鎖店,目前大多數已經關門;海爾電腦自上市以來就一直持續虧損,而一個月前它竟還斥資100億到臺灣采購電子元件。海爾手機在科鍵、波導、廈新等品牌面前也幾乎一敗涂地。青島海爾2003年年報顯示,其銷售收入增長三年間降了4倍,,凈利潤更同比下降7.08%。據悉在海爾集團將手機業務注入香港海爾中建的三年間,海爾中建每年營業額達到100%以上的增長,但仍然沒有實現贏利。海爾中建2002年年報稱,當年虧損6689萬港元。據悉,海爾還要將其最優質的白電資產注入這個盈利無望的香港公司中,而這個虧損的香港公司日后居然還要成為A股青島海爾的控股公司!

  中國名牌戰略部萬力部長這樣評價海爾:海爾的多元化,偏離了它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第一”的公眾品牌信念。海爾品牌開始由家電名牌走向了泛化品牌,開始繁雜起來。

  當然,在事情難以作出判斷之前,都具有令人難以預計的未來,說到這,海爾更像一個距離我們不遠不近的謎。

  張瑞敏自始至終推崇著不進則退的“滑坡理論”。也許海爾別無選擇,既然穿上了紅舞鞋,就只有上場!

  相關鏈接

  銷售額重復計算?

  據了解,1999年以前,海爾在公布自己的經營業績的時候,一直都是使用“工業銷售收入”這一字眼,1999年海爾的工業銷售收入為268億元人民幣。而到2000年,這一稱呼卻被改為“全球營業額”,而數字也驟然增長到了406億元人民幣。

  名詞的改變是包含了事實上的重復計算?比如海爾物流本部是一個獨立的經營實體,它下屬的采購事業部(海爾零部件采購公司)是一個專門為海爾采購各種配套零部件的機構,從配套廠家采購來各種原料配件,然后再轉手倒賣給海爾的各生產部門,這應當是算作營業額的。海爾商流推進本部也是一個獨立的經營實體,下屬的海爾工貿公司(工貿事業部)從海爾的各生產部門買入生產出來的成品,然后再通過各種渠道賣給消費者,這也應當算作是營業額的。需要指出的是,海爾采購公司和海爾工貿公司并不僅僅是簡單的平價入平價出,各種貨品在經過它們的轉手后,都可獲得一定的增加值,以作為這兩個部門獨立的營運費用,甚至還可以有利潤。

  這也就意味著,同一件商品,從它采購生產到最終賣給消費者,其營業額在海爾內部可能被重復計算3次。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青島海爾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法文化年精彩紛呈
2003年審計報告
聚焦航班延誤補償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歐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國治理超限超載行動
鳳凰衛視中華小姐大賽
青少年教育 網絡媽媽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