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集團化運作亟需打造“發展環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6日 09:30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王寧 今年前6個月,國內旅游持續快速發展,旅游業呈現出全面增長的態勢。日前,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研究員劉德謙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04年中國旅游業區域合作明顯增強,大旅游產業集團的形成需發展環境”!
旅游區域合作明顯增強 近年來,我國旅游行業正在逐步打破傳統觀念和僵化體制的限制,著重加強區域聯合和區域合作,目前區域旅游已經形成了蓬勃發展的勢頭。從境內情況來看,長江三角洲的區域旅游合作已經基本成型,區域內15個城市共同發起的“無障礙旅游區”構想在漸次落實。西南四省一市(云南、貴州、四川、西藏和重慶),西北五省區(甘肅、青海、陜西、新疆和寧夏)等,在區域旅游合作中都形成了比較強的陣勢。珠江三角洲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其中,粵港澳“大珠三角”的旅游合作機制,目前已經形成客源互通、信息共享、聯合促銷、協調發展的格局,為泛珠三角旅游合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泛珠三角的8省區與粵港澳三地互為主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輸出地的合作發展格局已經初具雛形。還有,以京、津、冀為核心的環渤海旅游圈也正在從理念走向現實。 與此同時,一些跨國跨境的區域性合作機制開始形成。湄公河次地區旅游開發項目涉及中國、越南、泰國、緬甸、老撾五國,經過幾年的醞釀,目前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已經形成共識。還有涉及中、朝、日、蒙、俄、韓六國的圖門江旅游開發的合作意向也在討論中。 由于旅游消費的流動性和“入世”后市場與觀念的開放,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化,傳統的經營方式不斷更新,區域合作與區域旅游將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并在旅游業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劉德謙分析認為,2004年的中國旅游產業將會有更多的超越單體企業層面的區域內合作和區域間的競爭。 旅游產業集團需發展環境 對中國來說,旅游業飛速發展的成績讓人滿意,但是一直有國內的專家和旅游業分析師憂心忡忡地指出,目前中國國內的旅游企業分散,單個經營規模不夠龐大,沒有形成大的旅游集團,無法成為全球矚目的跨國旅游企業,旅游企業的資本組成不夠多元化,更善于市場操作的民營企業對旅游業的滲透不足,這樣下去,并不能實質性地提高國內旅游企業的實力和經濟效益! 業內傳言,國資委正有意培育數家龍頭企業,整合相關旅游資源,做大旅游市場。于是,今年4月,由北京國資委牽頭,北京首都旅游集團、北京新燕莎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全聚德烤鴨股份有限公司將宣布進行重組,重組后資產規模將達到200多億元。合并后誕生的新集團,在旅游商業產業鏈中每一環的實力都將大大增強。 “在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的作用下,2004年的旅游產業將會在存量調整和結構優化上出現新的局面,其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大型旅游企業的規模擴張和地域拓展,以此帶動旅游產業集中度和市場進入門檻的提高,并使中國的旅游產業形成集團化主導的格局。”劉德謙分析說。 但是,中國旅游企業集團化進程需要良好的發展環境。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將旅游企業集團化是提高中國旅游業在世界市場競爭的有效方法。但是,旅游企業的集團化發展問題主要的并不是資金問題和人才問題,從根本上來說,需要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在現實中,卻存在著一些破壞旅游企業正常經營環境的情況。例如對旅游企業的種種供給,相當一部分都以高出市場價或強制配給的方式進行,有形無形地加大了旅游企業的經營成本。再如,有關方面非規范性的特殊要求,不僅影響了旅游企業的正常經營,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旅游者的權益。其次,目前條塊分割、地方保護主義的情況仍然盛行?在旅游企業集團化發展的進程中,這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