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該降還是不該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2日 08:46 中華工商時報 | |||||||||
王也 大眾在華堅持二十年企業的品牌策略,何以在一朝降價之間便被輿論斥之以悖論。面對非議種種,大眾該降還是不該降?以后還敢不敢降? 從市場角度來看,大眾階段性的價格調整應該得到消費者的肯定。關于其出發點,
而針對大眾二十年固守價格陣地,朝夕之間推倒價格骨牌是產能不足、無以為繼的說法,未免有些錯位于考究的立場。以大眾在華市場分額,每一次降價都會引發巨大資金的落差,本次借奧運東風全線調整價格,初步估略,至少將壓縮上百億的利潤空間。很顯然,面對降價與否,大眾南北高層曾經有過相當謹慎的市場認識和戰略調整,也是對逐步成熟的買方市場做出的正面回應。讓利直面的是消費者,尤其大眾降價不像某些企業那樣降價的同時降低配置等于沒降而玩弄概念,那么處于消費者的輿論角度出發,對于商家正面的市場行為需要的是理性而健康的回應,帶有偏見的消費眼光并非價值判斷的惟一方式,畢竟需要購買的是產品本身與其對應的品牌價值,而非整個汽車市場。 持反對觀點的輿論在很大程度上將此次風潮的矛頭集中于,將此次聯合降價與經銷商自行的優惠活動進行金額上的比對。這一比對結果確實讓持幣觀望者對大眾的聯合行動多少產生了心理免疫。但同時不能忽略一點是,大眾此次降價的行為并非閉門造車,而是協同經銷商一并參與。面對重新定位的價格體系,在輿論造勢的大前提下,經銷商不會無動于衷,再次界定終端銷售價格的市場行為勢在必行,其中還不能排除大眾在全局謀劃之中對經銷商的返利的可能性。梯田式的市場讓利模式對于終端消費者的利弊一眼分明,無須贅言。 商家的市場行為需要循序漸進的過渡期,整個市場同類產品利潤長期居高不下不正常,而一夜之間價格的蕭條難道正常?過猶不及,勢必影響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持幣消費者對于大眾汽車的長期觀望,期盼不合邏輯的價格“拐點”須臾之間出現在視野當中,無異于“等待戈多”。 首先,汽車市場很有可能在這一番風波中尋求相對穩定的價格體系平衡點,在各方產能大規模擴張前不會有太大的市場波動:經過2003年的市場“井噴”,這次降價應該達到一個較比安分的極點,將會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與下一輪價格爭奪保持距離,而同期時間內同類產品的價格下調不過是整個市場調整的延續,不會對已經下調的產品產生格外的“副作用”。因此在這個平緩的曲線內,越早購買越能夠獲取相對較高的產品增值額度。另一方面,導致“戈多”驟近的原因是2005年關稅政策開放,但現在幾乎所有的國外品牌都在國內設廠或是合資,如果關稅保護放開,也不排除國外品牌進口中國市場比例急劇收縮的可能性,問題將轉化為國外品牌與當地政府協調利潤和利稅上去。“戈多”究竟是在遠方,或者,在那兩個人心里,“戈多”本來就是一種情緒。 大眾的全線降價,并不是一場刺刀見紅的較量,而是商家與買方市場之間的理性對話。我們看得到,在本次大眾降價的40多款車型中,不乏熱賣于世的產品。如果說,一次帶有實驗探索性質的降價得不到市場的理性對待,很難想象在大眾未來的發展戰略中,“降價”這個字眼,會有多么的刺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