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藥”單獨定價引發激烈爭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1日 09:55 新京報 | |||||||||
昨日,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在今年24種抗菌藥價格調整之前,許多專家曾向發改委一致提出,原研藥也應降價,發改委在頂住了一些外來壓力后,最終決定將在調整之列的專利藥價格下調15%,“原研藥”降20%,而國產GMP藥品則降30%. 跨國藥企要求“單獨定價”
關于原研藥是否應參照國內仿制GMP藥品定價問題,國內業界一直爭執不下。 生產“原研藥”的跨國藥企認為,在國外上市的仿制藥產品的質量和各項指標與原研藥完全一樣,而中國目前對這些指標的控制并不完善,GMP標準執行得不夠嚴格。因此,以國內仿制藥的價格為參照來確定原研藥的價格,并不一定科學。雖說目前中國藥企生產品種90%以上是仿制藥,但中國仿制藥的制造水平卻已落后于以色列、印度等國家,這些國家已有仿制藥經FDA批準在美國上市。 據報道,今年6月中旬,在廣州舉行的一次“鼓勵新藥研究與開發”會議上,除暢談新藥研發在中國的前景外,與會部分跨國藥企中國負責人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定藥價時,一方面能使藥價更加合理化、更具全球性,另一方面也應該鼓勵研發。 消息人士透露稱,針對國家即將于9月出臺與“原研藥”有關的降價措施,這些跨國藥企正商討通過一定渠道向國家主管部門反映“原研藥”定價機制問題。 價格落差引發利益沖突 早在2002年7月,國家曾大幅度下調“撲熱息痛”的價格,涉及的合資品牌包括百服寧、泰諾林、必理通、散利痛等,這些每盒價格為7.5元-10元的藥品被降至1.8元,泰諾林、必理通曾一度撤下柜臺。今年2月,中美史克向國家發改委提出單獨定價獲準后,將退出市場近2年的“必理通”重新上市。 國家有關部門對部分原研藥單獨定價的初衷,是為了“體現藥品質量和療效的差異,保持藥品合理比價,鼓勵新藥的研發。”根據有關規定,劑型規格相同的同一種藥品,已過發明國專利保護期的原研制藥品比GMP企業生產的仿制藥品,針劑差價率不超過35%,其他劑型差價率不超過30%. 但目前,許多原研藥的定價都在仿制藥2-3倍以上。對此,國內一些專家持強烈反對意見。今年4月下旬,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執行會長于明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指出,已經過期的原研制藥品在性質上與GMP仿制藥品已沒有差別,不應該作為單獨定價的一類藥品。現在國家給予這類原研制藥品“單獨定價”權,從法律上來說,對國內仿制藥是不公平的。 專題采寫/本報記者 李宗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