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縮時期的融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9日 16:26 中國企業家 | |||||||||
鄂爾多斯(資訊 行情 論壇)、中城聯盟、溫州財團, 如何規避緊縮風險及安排財務戰略? 本期封面報道要關注的,是一些實業家自發組織起來、進行投融資創新的實踐。 企業的金融創新隨時都在發生,而宏觀調控正令企業更加活躍地去嘗試新的融資方
早在宏觀調控之前,大量感受到增長壓力和有效資金供給短缺的企業,已表現出對打通銀行、股市之外的融資通道的強烈興趣,這倒像是為今天埋下了恰當的伏筆。除了鄂爾多斯的故事,你還將看到一群地產老板和一群溫州老板如何聯合起來、試圖以一小筆類似種子資金的錢來引導金融資本注入實業。前一個故事發生在地產界有名的中城聯盟內部,其意在往基金方向發展的投資平臺繼續長大的路徑已越顯清晰。后一個故事則發生在民營經濟和民間金融最為發達的溫州。一個月內,溫州先后冒出兩家都自稱“財團”的公司,而且都是由數家民營企業共同組建。集聚資本及商譽以獲得更大的融資能力,是它們最直接的目的。 不妨說,他們都是在建一個“類財務公司”為他們原有的實業平臺服務。一般來講,集團“財務公司”對內承擔銀行功能、調劑內部成員的資金使用,對外則與金融機構聯手,進入資本市場—中城投資、中瑞財團的出世,正是被寄予了類似的使命和期望,只不過,現在他們發揮作用的形式還比較低級,有的,甚至只是落在紙面上、存在頭腦里的東西。 總而言之,由于產業提升能力、資金撬動能力的瓶頸,由于存在對緊縮風險的規避需求,產業資本對于自己與金融資本的嫁接,已顯得那樣的迫不及待。但是,這些處于萌動期的探索能走多遠,能否帶領中國企業突破瓶頸,我們不敢樂觀預期。 這自然令你想起德隆。是的,德隆是一個近在眼前的教訓和警示。學者郎咸平對于內地的類德隆公司概不看好,認為內地企業應將實業和金融嚴格分開,我國企業目前不需類金融控股公司作為企業金融經營的催化劑。 然而現實是,對于渴望做大、渴望產業升級的企業來說,險峻然而自有其必然性的融資“探險”之路絕對不可能就此終結。這種現象或者趨勢業已構成了挑戰實業家和監管層的巨大課題。 《中國企業家》系列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