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制度有失公平 誰來監管汽車召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7日 12:33 新浪財經 | |||||||||
□特約記者 曉付/上海報道 尚有4月有余的時間,中國汽車《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以下簡稱“召回規定”)才會被執行,但這已經讓中國國內的汽車制造商感覺到了其中的壓力。近日,馬自達6和新雅閣的自行召回事件,再次把中國至今才實行的汽車召回制度推向前臺。
作為麥肯錫全球合伙人之一,高旭對于中國汽車產業政策的變化極其敏感,高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召回制度將對世界范圍的整個汽車工業都會產生影響,因為目前中國市場的大部分車型都是世界范圍內同步推出的車型,屬于全球車型的一個組成部分。 “如果某個全球車型在其他國家出現問題,那么,中國的合資企業現在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便是,這款車型在中國市場是不是存在同樣的問題,反之亦然,中國出現問題的全球車型也將被其他國家同種車型借鑒。”高旭說。 召回制度過于偏向企業利益 按照高的分析,在歐洲、北美、日韓等地區已經具有相對完備的召回措施下,中國在實行這一規定時,尚需借鑒國外的相關操作。在目前的情況下,包括汽車召回在內的汽車產業政策本身并一定要多完美,關鍵是在執行力度和執行人的水平問題上。 “這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高旭說。 3月中,按照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海關總署等之前的規定,自今年10月1日起,召回制度才能正式開始生效,但關于其中各種規定的爭論并未停止過。 在所有的條款中,并未就其中涉及消費者利益的問題制定明確的補償措施。“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該規定的出發點考慮更多的是汽車生產廠家,而非消費主體。”高如此評價召回制度中的缺失。 武漢天籟汽車咨詢公司的汽車分析師李顯剛說,這項政策出臺前已經有10年的爭議,與汽車相關的各部門都不愿放棄各自的利益,“現在的規定是各方利益相互妥協的產物”,由于出發點的根本立場,消費者的利益在召回制度中仍然得不到完全的保障。 在國內汽車市場被激活的1994年,時任機械工業部汽車司處長的杜芳慈,曾負責起草了召回制度草案。彼時,杜的構想是在《車輛法》的基礎之上,由一個統一的部門來進行管理,同時建立一個包括召回在內的認證制度,但這一構想一直沒有得到落實。 據一位曾參與政策制定的企業代表介紹,在制定過程中,工商、稅務、交通等部門都有不同的利益,由于這項方案將各方利益進行歸一,制定的方案無法顧及各方利益,因而沒有得到各方認可。由此,這項政策的制定此前一直處于博弈之中。 10年之后,在盡可能滿足各方的利益的前提下,這項新政策終于出臺。但仍然沒有解決當初的問題。以汽車統計的數據來源為例,對國內汽車市場的數據統計就有5家不同的部門或單位參與:海關有海關的統計數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協會的統計數據,其余各家單位也自己的統計方式,在如是的操作下,各家由于涉及的區域、統計方式等方面不同,最后得出的數字也各不相同。 這位知情人士同時分析到,10年前中國汽車剛剛起步,各家在利益的訴求方面遺留的問題,在中國汽車市場仍為暴利的情況下,不可能制定出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時間表。 與之相應,消費者在各種與汽車相關的法規中,地位處于邊緣狀態,而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制定政策的出發點是消費者,所以消費者的利益在相關的汽車法規中處于首位。 以美國為例,在1966年開始實行汽車召回,主管部門為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所有的涉及召回的汽車,都由這一家單位發布指令。 2000年,北美地區“650萬只凡世通牌輪胎被召回事件”,就是由NHTSA督促福特汽車公司進行操作的,巨額的賠償幾近讓福特汽車公司處于崩潰的境地。按照當時美國媒體的分析,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首先考慮的是,保護福特汽車消費者的利益,而不是福特汽車公司的利益,雖然他們對福特面臨企業聲譽、銷量大幅下降、企業出于虧損的境地非常惋惜,但是這一政策仍然得到了徹底的貫徹。 高旭認為:對比國內外政策,目前國內的狀況是,整車廠家和消費之間的關系極不平衡,這是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如果這個基本出發點不改變的話,在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看到對消費者的保護的法規,在中國市場很難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實現。” 監管漏洞如何彌補? “廠家之所以不愿召回,是因為汽車召回這一行為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巨大壓力,同時頻繁的召回會對企業的品牌造成不利的影響。”李顯剛說。 據日經BP社的報道,近期,日本三菱汽車公司及其三菱扶桑卡車和客車公司(2003年從三菱汽車公司剝離)受召回事件的影響,使其在日本市場的信譽度已經降到所有品牌之下,銷售大幅度下降。 基于此,三菱汽車公司5月下旬公布的復興計劃,被迫進行修改。按照當時的計劃,2004年度它在日本國內的銷售數量將達到30萬輛,現在則下調至22萬輛;2005年度的產量在上次公布的34萬輛的基礎上向下調整至26萬輛。 三菱的產量計劃缺失8萬輛。“不能否認,三菱今天的結果是由于其之前對于消費者惡意的隱瞞,但是之后頻繁的召回顯然讓其品牌形象再次大打折扣。”李顯剛如此評論。 李研究認為,“召回是一把雙刃劍”,在彰顯企業作為社會公民的責任的同時,也可以使企業受傷致死。這一緣由也促使國內汽車廠商在車輛出現問題時盡量避免召回。 既然企業不能自覺進行召回,那么,汽車召回制度中的監控企業實施的機構便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但是,在剛出臺的召回制度中,各條款并沒有給出具體的監控者,同時政策執行的力度與水平仍是一個問題。 雖然這項政策還沒有實施,但國內的汽車制造商已經開始尋求利用政策的缺陷,為企業開脫責任。 國家明確扶持的三大集團旗下的某合資企業,去年生產的一款使用法國某品牌的2.0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該企業至今沒有就此問題作出公開解釋。 今年3月,該品牌用戶李某在使用該車時,車輛方向盤附近突然莫名起火。李某找到該廠家,廠家動用各種力量將此事隱藏之后,曾把這款車運回生產基地進行檢驗。 依據這家汽車制造商出示給李某的檢測報告,廠家并沒有回避產品在制造過程中存在的缺陷。“起火原因是這款車的電路出現設計問題”,“電路設計的問題在長時間使用該車的情況可能導致事故發生”。 現在這款產品仍然在市場上進行銷售,廠家并沒有對已經售出的車輛采取預防措施。李某告訴本報記者,他曾把事故車交由所在省的質檢部門,結果石沉大海。廠家之所以有如此態度是因為“他們已經花費了巨額費用進行了疏通”。至于疏通的對象,李某以不方便為由沒有給出答案。 讓李某更為不可理解的是,廠家只答應維修事故車,對更換車輛一事廠家已經明確回絕,且不補償其在不能用車情況下造成的損失。截至本報記者發稿時,事情仍舊沒有結果。 現在,中國汽車廠家主要解決的還是針對個人的問題。國內與汽車相關的政策,針對消費者的權益的保護是有限的,某個車型出現問題,涉及的內容應該是此車型的消費群體,而非個人。 李顯剛說,在汽車制造商與相關政策的執行部門進行暗箱操作的情況下,消費者現在還不能找到正當的渠道威權來解決監管投訴的缺失,企業可以實現短期的利益,但是長期來看,這種操作方式損害的仍然是國內汽車市場。 國外汽車100多年的歷史,主要是圍繞消費者的歷史,中國汽車的賣方市場正在向買方市場轉移,但買方的所投訴的質量問題多數只能以個人的方式出現,汽車召回的相應監管制度與獨立的監管部門的出臺已經刻不容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