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緊縮與庫存壓力雙管齊下 車市陷入危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6日 11:0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張旭 許諾 特約記者 吳瓊 廣州、上海、重慶報道 6月16日,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同時宣布降價,降價范圍涉及大眾旗下全部9個品牌44款車型,最大降幅超過10%。 市場份額第一的大眾都扛不住了,還有誰能挺得住?就在16日大眾宣布降價不到24
大眾降價沖擊同行的同時,這股沖擊波也波及到了資本市場。6月17日,受大眾降價影響,滬深兩市汽車股股價暴跌。當天滬深大盤平開低走,略作上攻后受阻1478點,然后走出單邊下跌走勢,作為領跌主力,江汽股份、上海汽車雙雙跌停,其它轎車類和汽車零部件類股跌幅也多在5%以上,汽車股遭遇了2002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股災,眾多基金紛紛采取中長線拋盤。 對許多業內人士來說,這一天的到來并不令人感到吃驚。事實上,自去年底以來車市就已經出現銷售增長的頹勢,根據各廠家自己上報的數字統計,2003年前10個月全國乘用車累計庫存就已經達到10萬輛。尤其是今年年初,銀監會審查車貸更是猶如一劑退燒針。 危機的到來只是時間問題。 拔河還在繼續 來自全國多個城市的信息反饋顯示,目前各地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持幣待購跡象,受此影響,一些沒有降價的品牌也被牽連其中。長沙一經銷商無奈地表示,“原來每月可賣100多輛,6月份只賣出了60多輛。大家都等著降價呢。” 據對大眾經銷商的調查,全線降價后大眾的銷售并沒有明顯增長,其中除捷達銷量略有上漲,其他車型變化不大。 降價的利器并沒有奏效,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大眾的降價幅度沒有達到市場預期。4月份以來,部分大眾經銷商已經提前降價,價格還低于大眾的調整價,此次降價并沒有實質效果。 大眾的降幅為何低于預期?據有業內人士推測,這次降價大眾方面很可能受到了有關部門的干涉,“因為降價意味著稅收的減少,地方政府往往對企業的降價態度很謹慎,而為了維持利潤,企業也會采取小幅度多頻率的降價策略。” 該人士認為,大眾品牌在中國市場上份額最大,一旦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的聯合降價幅度太大,很可能導致整個汽車市場的價格體系崩盤。 不過,該說法目前還無法得到證實。 對于目前各大企業小幅度多頻率的降價策略,最感到不適應的是經銷商。有經銷商擔心:價格不斷調整,消費者會繼續選擇持幣待購,持幣待購會進一步刺激廠家降價,加大消費者對降價的進一步期待,最終形成“持幣待購—轎車降價—進一步觀望與持幣待購”的怪圈。 許多經銷商已經感到了滅頂之災。據了解,許多品牌的4S經銷商已經把盈利重點轉向了售后服務,有些正在考慮轉讓專營權,其中不乏一些大品牌的經銷商。 經銷商的壓力只是一方面。目前,許多廠家積壓著相當于兩個月產能的庫存車,再加上經銷商手里的庫存,許多品牌正常消化需要4個月到半年時間。有權威人士分析認為,在車貸緊縮,2005年關稅下調兩大背景下,如果市場沒有明顯增長,廠家迫于壓力,年底很可能會再次出現大規模的降價潮。 2002年是汽車行業鼎盛期,當年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515億元,利潤431億元,整個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28.45%。2003年上海汽車和一汽轎車年報顯示,轎車銷售平均毛利率23%。目前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為10%-15%,汽車業的平均利潤依然高于全社會平均利潤。降價的頹勢暫時還不能把汽車剔除出高利潤行業,意味著降價空間依然存在。 庫存迷局 車市骨牌被推倒僅僅是一個月前。 5月17日,上海通用突然宣布旗下多款車型全面降價,平均降幅達8%,最高降幅達11%以上。這場狙擊戰被人認為是很大程度上沖著北京現代而來,此前現代的依蘭特已經在中級車市場對領頭羊凱越造成了直接威脅。而事后證實,這一動作造成了今年以來最大的一輪降價潮。 兩周之后的5月31日,長安鈴木公司宣布:6月6日,東風日產開始動作——陽光、藍鳥都下降1萬元以上,藍鳥旗艦由25.38萬元降至23.38萬元。競爭對手紛紛跳水,老大大眾終于坐不住了,6月16日在大眾的協調下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聯手跟進。 價格戰全面爆發,引起了各大媒體和業內專家的關注,隨著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隱藏在價格戰背后的庫存迷團被逐步公開。 事實上,庫存增長汽車業內周所共知。但到底多到何種地步,并沒有一個統一口徑。根據最新的數據推算,2004年前五個月累計庫存可能將近17萬輛。行業協會統計的結果是,5月份全國33家轎車企業新增庫存65839輛;而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是,截止到4月底,全國轎車庫存在3月底8.2萬輛的基礎上新增2.3萬輛,前四個月累計庫存突破10萬輛,汽車的成品存貨總值142.1億元,上升27.9%。如果按這個速度計算,全年庫存將超過31萬輛。 “前四個月的實際庫存遠遠不止10.5萬輛。經銷商手上的根本沒有被統計在內。”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市場實際庫存量到底有多少現在無法統計。 據了解,由于經銷商的庫存是算在廠家的銷售量里面的,各大廠家為了沖量都希望經銷商多壓車。而且為了完成每年的銷售目標,廠家往往會在統計上做手腳——多報銷售量,少報庫存。有專業人士向記者透露,“多報的數字往往在下一年的年初平衡掉。比如,每年的一月份都是整個汽車市場銷售最低的月份,但是實際上的情況是往年1月份的實際銷售量并不低。” 業內普遍的看法是,現在經銷商手里的庫存量至少是廠家的一倍。按照5月底官方公布的12.65萬輛的庫存計算,市場的實際庫存估計會在25萬輛以上,總值超過300億元。 有經銷商證實,按照廠家的規定,4S經銷商每月必須提一定量的車。前兩年市場銷售看好,經銷商都想多拿車,廠家給經銷商的數量都是按產能算的,但是今年以來市場銷售一路下滑,許多庫存都壓在經銷商手里。 手里壓的車越來越多,讓經銷商們叫苦不迭。今年4月,不堪壓力的大眾經銷商開始越權自行降價,以期盡快回籠資金。事后證實,許多經銷商2萬元左右的降幅超過了事后大眾宣布的1.2萬元的最大降幅。 車貸震蕩波 禍不單行。 庫存危機逐步暴露,中國人民銀行和保監會的兩紙文件讓頹勢已顯的全國車市雪上加霜。 2004年2月,人民銀行的一份汽車貸款行為管理辦法的草案,下發到各地商業銀行。草案明確規定個人貸款購車最低首付為20%。不只此前出現的車貸零首付成為了泡影,就連最低首付10%也被封殺。 在央行決心整頓車貸的同時,與車貸業務密切相關的車貸險也被保監會正式叫停。中國保監會發出的《關于規范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各保險公司現行的車貸險條款費率截至2004年3月31日一律廢止,并要根據《通知》的要求重新制定車貸險條款費率。 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在今后的新車貸險條款中應明確,貸款購車首付款不得低于凈車價的30%;各保險公司可根據投保人的風險狀況確定承保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三年。而此前,由于風險太高,保險公司紛紛放棄了車貸險業務。 車貸的黑洞有多大?來自銀行的調查,全國車貸的不良貸款率一度在30%左右,而作為這次整頓的反面典型,僅山西臨汾一地就有3億元車貸款無法追回。中國銀行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個人誠信的缺乏,許多按揭貸款按五級分類制度都已成為可疑和損失類貸款,因而從去年底中行開始緊縮車貸業務。據記者了解,中國銀行將海南、重慶等五省市劃為信貸高風險區,讓各地分行謹慎放貸。 重慶市金融主管部門一位人士告訴記者,重慶市由車貸而產生的不良貸款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車主有錢根本就不想還貸,二是買車的時候就想騙銀行貸款,三是車主由于經濟困難無實錢償還。為了幫助銀行解決汽車按揭貸款存在的隱患問題,今年初由重慶市金融辦協調,與銀監局、人民銀行、公安局、工商局、保監局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消費者以按揭貸款形式購買汽車時,必需由保險公司擔保。 2002年以來汽車業高速增長的實質,是以銀行汽車信貸為主的私人購車的放量,它根本經不起年初銀監會審查車貸帶來的各銀行收縮車貸業務的打擊。 在CCTV2003最有價值上市公司頒獎晚會上,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劉殊威曾表示,國外汽車信貸消費占汽車消費的70%,而我國還不到20%,信貸政策的收緊抑制了汽車消費。 事實也證明,銀保聯手整頓讓按揭騙貸勢頭得到了一定遏止,但各地商業銀行對車貸業務的收縮,也直接導致中級轎車市場的銷售大幅下滑,庫存激增。 四五兩個月,北京亞運村汽車市場銷量連續下降,5月份交易汽車3443輛,比上個月減少30%。 廠商都明白車貸對中國車市放量的拉動力,也都清楚一旦車貸收縮對車市帶來的影響。“實際上隨著車貸消費的增長,中國第一批私人購車的高潮已經在2002年-2003年到來了,今年車貸收縮后,各個品牌的銷售馬上下來了,說明車貸消費對汽車市場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一位汽車公司高層在電話中表示。 早在2003年,以通用、大眾、豐田為首的跨國汽車廠商頻頻展開公關攻勢,力促中國政府出臺《汽車金融管理辦法》。大眾們希望通過經營金融業務來提高收益,并試圖以此降低客戶對銀行車貸的過度依賴。 但是這一業務剛剛落地,危機就提前到來了。 車貸緊縮導致銷售下滑,銷售下滑直接導致庫存增加,庫存壓力又逼迫廠商不得不降價,中國車市不得已進入了一個結構性的銷售低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