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威汽車:4年利潤狂漲12倍的紅籌傳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2日 14:25 《財經時報》 | |||||||||
從早年一個連續虧損的紅籌股,到今天的績優股,駿威汽車是個咸魚翻生的奇跡。它經歷了法國標致、日本本田兩次“婚姻”,時間相距10年,一次幾乎是慘敗,一次有超乎想象的收益。其實都是一撥人,也在相同的環境中,但境遇完全不同,這可視為駿威汽車大悲大喜的一個注腳 本報特約作者 徐迅
今年3月底,內地搶手的“廣本汽車”的制造商駿威汽車(0203,HK)公布了它的年度業績:2003年全年純利16.86億港元,和2002年10.91億元同比增長54.5%,每股盈利0.489元,每股派發末期息0.06元和特別股息0.08元,連同中期息0.04元,全年股息共為0.18元,且1送1紅股。 在送股刺激下,它的股價在次日(30日)高開8.60元,并直上9.30元,勁升16%,全日收在9.10元,仍比29日大升1.10元,成交量也大增33%,達到4161萬股,表現出眾。 這已是駿威汽車連續27個月股價上揚,直直拉出一條大陽線。而1999年1月2日股市開盤之時,駿威股價還徘徊在0.46港元低位,2002年1月2日股價在2.45港元,2003年1月2日股價在2.70港元,2004年1月2日股價已達8.40港元,2004年4月已經保持在9港元左右,最高達到9.80港元(復權后)。 與股價同時上揚的是駿威的業績。2000年年度純利4.53億元,比1999年大升約10倍;2001年利潤達到7.24億港元,較上年度增長59.8%;2002年則報收純利10.92億元,再次大增50.8%。 從1999年到2003年,公司利潤大漲12倍,股價大漲約20倍,這是一家爆發性成長的績優股,業績增長之快,令市場側目。 但往前看,駿威汽車1993年在香港上市,當年有利潤,1994年就虧損1.5億港元,1995年再虧2.32億港元,1996年又大虧5.7億港元,1997年駿威投資因為原廣州標致汽車借貸撥回,獲得3151.7萬元利潤。1998年也同樣原因才有2363萬元利潤。 這就是駿威汽車這家紅籌企業的資本市場表現大概軌跡,但它如何有此變化?如何因此獲得穩健的成長? 與法國標致分合故事 駿威汽車原名駿威投資,1992年成立,為廣州的國有企業。1993年2月5日,駿威投資趁著中資紅籌上市熱潮,快馬加鞭在香港上市,發行3.36億股,每股作價1.22元,集資4.026億港元,當時超額認購658倍,凍結資金2410億港元,創下當年香港資本市場之最,是紅籌股的典范之一。 上市時,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持股41%,廣州市人民政府擁有的越秀企業是第二大股東,持有18%股權,摩根士丹利等一些大的海外基金都重倉持有。越秀企業持股63%的越秀投資(0123,HK)、越投持股74%的越秀交通(1052,HK)是廣州市政府的在港窗口企業。 駿威投資吸引市場之處在于注入了廣州的汽車項目。10年前就以一個汽車股的面目出現,這是很難得的事。時至今日,香港的汽車股也只有7個,其中駿威汽車資歷最老,故事也最多。 1985年,法國標致汽車一腳踏進廣州,與廣州汽車工業公司成立合資的廣州標致汽車公司,在廣州生產標致汽車。 廣州標致共有5個股東,其中駿威投資通過廣州汽車工業公司占股46%、法國標致汽車公司占股22%。廣標投資14.7億元形成年產3萬輛轎車的綜合生產能力,投資18億元建成了25個汽車零部件企業,其國產化率超過80%。從每年組裝1.5萬部“標致505型”汽車開始,廣州標致最高產量只有2.3萬輛,10年累計總產量也沒超過10萬輛。 中國南方惟一的中外合資汽車項目是吸引境外投資者的好東西。同時,其他非主營資產,如廣州蓄電池、廣州華汽彈簧、廣州駿威汽車發展等零部件資產重組打包注入上市公司,駿威一度顯得比較“豐滿”。 20世紀80年代末,一汽大眾尚未成立,上海大眾也勢力未壯,廣州標致車很受歡迎,1991年的市場占有率達到16%,廣州標致1993年在中國最大100家合資企業排名榜上名列第三;全國工業500強中位居第58位;當年轎車產銷量1.6萬余部,排行全國轎車廠家第四位。 1993年,駿威投資獲得3.6億港元收入,還算過得去。但很快就出現問題,1993年下半年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汽車市場供過于求,廣州標致車型落后、質量不高、油耗大、配件貴、服務差等問題一起暴露出來,產品開始積壓。1994年起,形勢急轉直下,汽車積壓1萬余部,1995年和1996年兩度瀕臨停產,市場占有率逐年縮減,由最高16%降至0.36%。 廣州標致的虧損,馬上反映在駿威投資財務報表上:1994年虧損1.5億港元,1995年再虧2.32億港元,1996年又大虧5.7億港元。 至1997年6月,資產為28億元的廣州標致負債額達29億多元,駿威投資也隨之陷入低谷。1993年2月,股價還在2港元以上,1994年年底跌到0.81港元,1995年年底跌倒0.45港元以下,1996年7月最低股價跌到0.34港元,幾乎成為垃圾股。 浪漫的法國人在中國折騰10年一點也不浪漫了,廣州標致三期工程讓矛盾暴露。當時總投資預算為47億元,法方需投入10億元,法方只承諾以工業產權投入,但最多值1億元,法方始終不肯投入其余9億多元現金,同時又不愿縮小其在合資企業的股份。這成為廣州標致解體的直接誘因。 1996年4月,廣州政府決定更換廣州標致的合作伙伴,一開始法國標致死活不轉讓股權,但在廣州標致已資不抵債的情況下,廣州準備破產清算。此時廣州標致尚欠法國標致近5億元,破產清算意味著其不僅難于收回欠款,還有可能影響自身的股票價值。 1997年10月31日,法國標致以其特有的“優雅特質”,開價“1法郎”將其在廣州標致22%的股權轉讓給中方,中方則把欠下的貨款還清。用同樣的方式,廣州標致解決了其他3家股東的退出問題,中方所付出的代價比預計要小得多。 4步妙棋重組駿威 在法國標致退出之后,駿威投資也開始重組。有大把資源的國有企業,挽救虧損上市公司的能力遠超一般上市公司,他們最常用手法就是注入優質資產帶動業績。值得關注的是,這些重組一開始就意味深遠,有強烈的政府背景。 駿威投資重組幾乎就是為了迎接日本本田汽車的廣州合資案而來,也是為合資企業的未來而設計。在此之前,廣州在11家國際汽車企業中選擇日本本田,對其寄予振興厚望,駿威投資也充滿想象力。 作為重組的第一步,1996年,廣州市調整汽車工業機構,他們以原廣州標致為主體,把羊城汽車、廣州客車廠等66家全資或控股的汽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聯合起來,成立了廣州汽車工業集團。 第二步,成立離岸公司剝離不良資產。1995、1996年駿威經營出現困難,但還持有惟一在廣東省內開辦中外合資汽車企業的牌照,仍然非常吸引人。第二大股東越秀企業為挽救駿威投資,不斷向內注資,1997年年初將持股量從原先的18%提高至37.1%。 1997年重組開始后,越秀企業和廣州汽車工業集團分別用旗下全資附屬的雄華投資公司、中隆投資公司以51%和49%比例成立一家離岸公司NEWMAN OVERSEAS LTD.(下稱NOL)。隨即,越秀企業和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把持有的駿威投資股份剝離到這家公司,使其持有駿威投資72.765%的股權。這樣做,為以后的股權結構調整埋下伏筆。 第三步,待法國標致退出,廣州標致改名廣州汽車集團,駿威投資控股95%。1997年駿威投資因為原廣州標致的借貸撥回,獲得3151.7萬元利潤,這是駿威投資4年來第一次扭虧為盈。 緊接著,1998年5月7日,廣州汽車集團和日本本田汽車簽約,雙方各投資7000萬美元,各持股50%建立新合資企業,1998年7月1日,廣州本田正式成立,這是家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的新企業,以最小的成本、依賴投資滾動發展的策略開始,起步只有3萬輛,建設規模為5萬輛。駿威投資間接持有廣州本田47.5%。 故事還沒有完。合資企業雖然接管法國人留下的設施,但需要投資建設新廠房設備,雙方按股份比例要投入5億多元。廣州汽車集團當時負債29億元,當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時,需要駿威投資出馬。這是重組的第四步棋。 1998年12月10日,駿威投資在香港資本市場宣布供股集資,6股老股供5股新股,發行11.4億新股,每股作價0.465元,集資5.3億港元。 整個集資活動富有戲劇性,設計很具匠心,由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旗下全資附屬公司——中隆投資公司包銷,幾乎是一箭三雕。 由于第二大股東越秀企業旗下附屬公司──雄華投資公司宣布放棄供股,市場的認購率也只有6成多。代表廣州汽車工業集團的中隆投資公司須包銷,其在NOL的股權也因此一下子從49%猛增到72.18%,雄華投資公司的股權則從51%跌到27.82%。 廣州汽車工業集團通過這種手法,掌握了NOL72.18%的股權。發新股后,NOL在駿威投資的股權被攤薄,但還有63%多。駿威投資的控股權從此被廣州汽車工業集團牢牢掌握。 此次配股的設計也相當巧妙,駿威投資除了改變股權結構、拿到急需的資金,還在減債。原先的總負債有9.68億港元,負債達到資產的3.8倍,通過集資5.3億元,負債率降到56%。 集資后,公眾持股降到18.6%,低于聯交所規定的25%界限,很快,駿威投資的大股東開始減持股份。1999年4月23日,中隆投資公司向獨立第三者配售6850萬股,同時在市場上出售84萬股,配售只達到計劃的4成,流通股回升到21.4%。5月5日,中隆投資再次配售9185.8萬股,兩次出讓股份6.41%,令公眾持股增加到25.1%。之后,越秀企業亦出售了2000萬股駿威股份。 1999年是駿威投資大動蕩的一年,股權和資本結構變化多,新的合資項目也在籌備中,市場是模糊的,股價也劇烈動蕩,2月還在最低的0.345元,7月已經攀到最高的1.5元,11月又跌回0.5元。而運籌帷幄的駿威投資股東們不斷變化手法,展現財技,獲得多多收益。 1999年5月,駿威投資公布1998年年度業績,因為獲得8865萬元呆壞賬準備金回撥,公司旗下4家配套零部件企業營業額約5.5億元,經營虧損5100元,但還是有2363萬元利潤。很快,7月后這四家不良資產公司被駿威投資出售給母公司,每家象征性支付1元,上市公司負債再減至40%。駿威投資可以說一身輕。 1999年中期港交所統計表明,駿威投資兩大股東廣州汽車工業集團及越秀企業趁駿威股價上升,分別多次在市場沽售1.7億股駿威股份,共套現約8500萬元。兩家原持有駿威投資81.4%權益,減持至74.2%權益。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持有56.7%,套現6990萬元,越秀企業持股17.5%,套現1540萬元。 1999年1月,名揚天下的廣東信托投資公司總負債361.45億元,資不抵債146.94億元,宣布破產倒閉,內地銀行業隨即收緊對中資公司的借貸。自1998年起,第二大股東越秀企業出現財務危機,總欠債額達90億元,短期負債高達45億元。越秀企業因債務累累,正是廣信風波中一家大受影響的公司,急需籌措資金抵債。 他們等不及廣州本田進入收獲期,就急于套現。1999年7月12日,越秀企業在市場再出售1687萬股駿威投資,以當日收市價1.18元計算,套現1991萬元。 7月19日,越秀企業又透過投資銀行BNP百富勤及東方惠嘉配售1億股駿威投資舊股,每股作價1.25元,套現1.25億元。 兩次減持,越秀企業共套現1.45億元。交易完成后,越秀企業持有駿威投資的股份從16.33%減至11.67%。原來的雪中送炭者,自己急需現金時快速抽身,把股權交給真正的汽車投資者,并獲得數億元的投資回報。這是兩全其美的事。 和廣州本田一起耐力長跑 1998年5月7日中日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協議,1998年7月1日廣州本田掛牌成立,到試生產的汽車駛出生產線,只用了5個多月時間:1998年10月27日,6輛嶄新的廣州本田雅閣停放在廣州市政府人民廣場,合資公司第一任總經理門脅轟二將新車鑰匙交給了當時的市長林樹森。 有關廣州本田的幕后資本故事已經大局初定,1999年上半年,投資初期的廣州本田虧損8200萬元,中期業績還有1075萬元利潤,這來自于一年多復雜的股權關聯交易。 很快,廣州本田開始走上正軌,一年完成超過300項生產技術改造,達到生產廣州本田雅閣轎車的要求。1999年全年銷售本田車9980輛,產值已達23.9億元。 至2000年6月,廣州本田汽車半年間已經生產12180輛,銷售12055輛,市場占有率從1.7%,很快超過4.3%。6月20日,駿威投資改名駿威汽車,是香港資本市場真正的汽車股。 2000年9月公布的中期業績已經展示出駿威汽車的美妙未來:自身營業額3.28億元,增長12.19%,利潤只有189.9萬元,較上年同期下跌97%,但得益于廣州本田收益,駿威汽車利潤仍然大漲14倍,有1.6億元之多。 2000年9月,廣州本田的擴張需要投資數億元,駿威汽車再次動用資本杠桿,由大股東廣州汽車工業集團先發售5億股舊股,每股作價1.28元,獲得資金6.4億元,然后大股東認購駿威汽車發行的3.5億股新股,價格相同,這樣駿威汽車拿到4.48億元,大股東也套現1.92億元。 當時,廣州汽車工業集團剛與日本五十鈴合資成立了“廣州客車”企業,需要資金投入,減持駿威所獲資金投資于此。駿威汽車配股籌集的4.48億元,大部分用在廣州本田擴大規模上,剩余資金則被用于擴充銷售點和投資零件廠。 這些舉動的意義很明顯,廣州本田是個瘋狂的奔跑者,陪玩的駿威汽車需要有實力和它一起玩,不然就會被淘汰。而有大股東護航的紅籌公司,有各種辦法讓自己在這場長跑中變得更有耐力,他們的關聯交易和股權活動之頻繁,遠遠超過尋常企業。 我們前面看到的多次集資、配售、股權活動,讓很多幕后的國際大投資銀行、制造故事的玩家高手若隱若現,沒有他們,駿威汽車翻不了身,廣州本田也不會這么順利。 到2001年1月15日,駿威汽車持股95%附屬公司廣州汽車集團與最終控股股東廣州汽車工業集團簽訂協議,購入后者的全資附屬公司廣州本田汽車第一銷售有限公司51%股權,作價4299萬港元。這家銷售公司2000年度稅后盈利約為1400萬元,是注入駿威汽車相對優質資產。 可以看出,駿威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上的謀略是:持股汽車制造商,還要有銷售網絡,因為駿威汽車不會僅僅和廣州本田一家“獨舞”。 10年境遇大悲又大喜 翻閱駿威汽車10年多的歷史,可以清晰看到廣州汽車工業、廣東的海外窗口公司的歷史,這是一個獨特的窗口,代表了一類人和企業的過去和未來。 而可以在中國汽車工業數十年的發展歷史中,完整經歷兩次中外合資事件,完整記錄中國汽車工業和跨國公司合作過程,從中獲得巨額虧空,又有高額回報的香港上市公司,也就是駿威汽車一家,其價值遠遠大于簡單的財務報表。 這個窗口也不時抖露出一些信息:2002年4月,駿威汽車把駿威客車45%股權賣給母公司,回收4973萬港元。面對對手降價壓力,廣州本田2003年6月押后經濟型轎車本田飛度上市時間,以保住廣州本田利潤。駿威汽車主席兼總經理張房有表示,雖然內地轎車市場減價戰及進口車配額增加,但該公司不會考慮減價。 廣州本田的市場控制能力很強,2002年2月為了應對市場價格調整壓力,公司曾計劃減產本田汽車4%,把年度計劃降到4.9萬輛,廣本對此三緘其口,但香港上市公司駿威汽車的公告和媒體報道中,這些都是公開信息。 而廣州的汽車野心遠大于此:2001年,東風汽車公司與臺灣裕隆公司合資成立的廣州風神汽車有限公司在廣州花都區成立,2002年7月,本田汽車出口生產基地又落戶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出口加工區內,2001年廣州五十鈴客車有限公司正式生產,之后,日本豐田又聯合廣州汽車工業集團在廣州生產佳美轎車。 這一切,都有可能成為駿威汽車的未來新話題。它今天足夠成熟,也足夠有應對的實力,而資本市場更看好這家企業的市場能力,它可以吸納廣州汽車工業最優質的資產,也可以創造出來有生命力的果實。 但是,本田與廣州汽車集團新近成立的由本田控股的出口汽車制造基地,并沒有被納入駿威上市公司的資產之中。據記者了解,日本豐田與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成立的合資企業,同樣沒有納入駿威汽車的意思。 這些問題充滿了懸念,但可以讓我們變得更有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