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優化供電結構 推進電力體制改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9日 08:3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6月3日,中國電監會副主席史玉波稱,目前電煤供應很不樂觀,很可能導致機組停運,電監會為此向國務院提交了《電網大面積停電應急預案》;史玉波還透露,目前發電機組幾乎全部滿負荷運行,系統備用容量嚴重不足,面臨安全隱患。 觀察中國的電力供求形勢,可分為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從短期看,電監會這次提出要按照先錯峰、后避峰、再限電、最后拉電原則,確保城鄉居民生活和重要用戶用電,并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之中,國民經濟對于電力的消費需求在很長一個時期都將會強勁增長。問題是,面對如此強勁的電力需求趨勢,供電方的市場反應為什么反而如此遲鈍?有人認為,“九五”期間國家對電力需求的形勢估計不夠,導致電力投資不足。但國家投資不足,為什么社會投資也不足呢?體制障礙顯然是原因之一。 雖然自2001年始,我國推行電力體制改革,確立了“廠網分離”模式,對電網實行壟斷定價和運營,同時鼓勵多家發電廠競價上網。但此項改革并沒有迎來民間投資辦電廠的高潮。原因有二,首先是政府審批的障礙。民間興辦電廠必須達到一定的投資規模,這使得那些規模小、成本低、就近送電的電力投資很難獲得批準,而且政府為了保護已有大電廠的利益(成本高、電價高),在布局上不允許就近“重復建設”小電廠(規模小、成本低、電價低)。如何在環保和安全等市場準入的前提下,提高民間投資電力的積極性,鼓勵競爭,也就成為中國提高電力供給的關鍵問題。 原因之二是現行體制要求電廠必須上網送電,不許直接就近向大用戶送電。這使得民間電力投資者顧慮重重,因為電網可以根據需求的旺淡決定要或不要它的電量,而國家電網與國有電廠之間的淵源關系又讓民間投資者感覺到上網的不公平。電廠直接向大用戶賣電已成為國際趨勢,英國1990年代就實現了直接向大用戶和家庭用戶賣電。而且,通過電網長距離送電會導致電力損失,資料顯示,1000-1500公里的送電距離將會損失8%的電量。因此,中國應考慮大力發展直接賣電的模式。 從發電模式來看,未來的方向應是發展核電,逐步限制煤電。近年來煤炭安全事故的頻繁發生說明煤炭生產的人力代價非常巨大,而核電雖然成本較高,但安全性較好,而且煤炭運輸已成為目前運力緊張的重要原由之一,核電顯然沒有這個問題。法國核電生產已占到總發電量的60%-70%,世界平均水平也是17%,而我國即使包括“九五”計劃的核電項目全部投產這個比例也僅有2%。 此外,國家還應鼓勵“熱電聯產”的辦電模式。熱電聯產具有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供熱質量、增加電力供應等綜合效益,是既產電又產熱又可制冷的能源利用方式,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瑞士100%是熱電聯產,歐洲國家達到80%以上)。我國更應鼓勵地方政府和民間投資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制冷。 日前,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針對夏季電量需求大的情況制定了節電措施。其實,節電僅靠“號召”,其效果遠沒有價格約束的效果顯著。在確保城鄉居民用電的前提下,提高制造、建筑等行業和其他耗能大戶的用電價格,應該是緩解電力緊張的有效辦法之一。一直以來,通過電價調節的政策來抑制或促進產業發展的作用不夠明顯,現在電力供應緊張,應該是提高電價調控幅度控制部分過熱產業擴張的有利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