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圈地黑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8日 10:47 瞭望東方周刊 | ||||||||||
相關報道:“頂風”后面的政府沖動 相關報道:鹽城發生征地拆墻暴力事件 對于中央的宏觀調控,一些地方政府有著自己的“解讀”:
──各地有其特殊情況,不應該一刀切; ──不能像過去,國家說停,我們就等,而是要找機會; ──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是要想辦法,加快發展進度; ──對地方官的考核,紀委是有了問題再查,平常最重要的是組織部門;而組織部門關鍵還是看發展,還是看政績。 2003年6月8日,開發商張海龍終于如愿以償,他奔忙了幾個月的鹽城上海工業園在鹽城簽字了。 此時,距江蘇常州鐵本事件受到國務院查處、中央勒令給過度投資熱降溫,不過一個月。 鹽城市和江蘇省的媒體對上海工業園簽字一事作了熱情報道,鹽城市的領導也出席了簽字儀式。 按照鹽城方面和張海龍的宏偉規劃,上海工業園采用自主招商引資、自主開發經營的“區中園”形式。園區建成后總投資將達到60億元人民幣,據稱可實現工業產值100億元。 作為鹽城上海工業園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張海龍賺錢似乎十拿九穩了。 7500畝土地交易黑洞 2003年末到2004年初,一封舉報信以及當地居民的多次上訪,把藏在鹽城這個宏偉計劃背后的內幕逐漸釋放在了人們面前。 舉報信說:“2003年7月,在沒有任何合法批準手續的情況下,鹽城市委、市政府仍以協議轉讓的方式,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從鹽城市開發區出讓土地7500畝,給了打著‘上海工業園’招牌的幾個開發商,共得土地出讓款750萬元。” 而常州市分拆批準建設的“鐵本鋼鐵”項目,違法占地不過是6500畝。 舉報信指出,2002年,中央政府針對各地違法出讓土地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由國土資源部和中紀委、監察部聯合發文規定,2002年7月1日之后,商業用地出讓必須采用公開招投標的方式。 《瞭望東方周刊》查詢了江蘇省政府2003年84號文件,文件要求:對商業、旅游、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項目用地,必須采取招標、拍賣或掛牌方式出讓,任何部門、任何人不得干預。工業項目用地應主要采用招標、掛牌等方式出讓。確需協議出讓的,必須在地價評估基礎上,由當地市、縣政府集體審核確定地價,且不得低于省政府公布的協議出讓土地最低價。 在上海工業園的建設項目中,有25%的土地是用來商用的,按照法律必須掛牌出售。即使允許協議出讓的工業用地,江蘇省公布的最低出讓土地價格也是每畝8.67萬元。但鹽城沒有這么做。 當地的一位投資者說:“開發區此舉不是頂風而上嗎?” 按照國家相關土地法律,農村的集體土地并不能直接出售給開發商,而是通過政府征用后作為國有土地形式轉讓,即“先征后賣”。但是鹽城在實際操作中不是這樣做的,它是先出讓再征用,這樣政府就回避了土地征用的成本。 一位江蘇“三農”問題專家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政府的征地成本應包括3塊:一是上繳省和中央的占補平衡費、復耕復墾費等8000元,二是基礎設施建設費用每畝1萬-2萬元,三是對農民的補償每畝3.8萬元。 這位專家說:“按照江蘇省的分類標準,鹽城城區屬于三類土地,每畝的征地成本不低于4萬元。” 這就意味著,鹽城僅僅以每畝1000元就把土地“出讓”給開發商的結果是,不算基礎設施建設,實際上政府要自貼7000元用于上繳中央和省里的費用,而農民的補償就根本沒有著落了。 上海工業園和鹽城開發區的協議稱:“為了彌補乙方(上海工業園)招商和開發費用,保證其合理收益,甲方(開發區)為乙方引進項目提供的上海工業園土地出讓價格由乙方和引進項目方確定,并符合國家有關土地政策法規。但必須經過甲方簽字同意。甲方收取1000元/畝的土地出讓協議金后,差額部分由乙方所得。 鹽城市只按照每畝1000元收取土地出讓金,而張海龍能把土地賣多少錢,那就是他的本事了。將有多少錢落入張海龍的口袋難以測算。 人們預測,隨著時間推移,這塊土地的升值空間將會是驚人的。 實際上,這種做法,也直接違反了江蘇省有關土地政策。政策規定,征用耕地1000畝以上,由省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準;征用耕地15畝以上,由省人民政府批準。鹽城市的批準權限只有耕地3畝-15畝,而相當于縣級政府的開發區管委會能決定征用的土地權限只有耕地3畝。 但上海工業園的這份協議的絕妙之處在于,上海工業園只相當于一個分包商,它并沒有把土地直接征用,而是由它招商來的項目決定給多少土地,土地價格由上海工業園來決定。對于上海工業園來說,它到現在一分土地也“沒有征用”。 出售“空中樓閣” “上海工業園遲早要出事,導火索可能就是商貿城。”當地的一位投資者說。 上海工業園目前還是一片荒地,園區內計劃中的上海國際商貿城就像一座空中樓閣,只是一個沙盤模型,但是開發商已經在用這個模型收錢了。 2004年3月19日的《溫州都市報》報道說: “在溫州春季房展會上,首度亮相并一炮走紅的江蘇鹽城市上海國際商貿城不僅是房展會的明星樓盤之一……首批300套房源在3月6日房展會就被全部預約,之后,平均每天有數十人前來咨詢登記,等待第二批房源的意向客戶超過500人。” 報道稱,該項目由上海金筍置業有限公司斥資10億元開發,被列為鹽城市1號政府重點工程項目,占地882畝,總建筑面積70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輻射蘇北、魯南,覆蓋人口規模超過4000萬的現代化商貿物流樞紐中心。 按照國家相關法律,商品房銷售必須有5個合法證件,土地使用權證、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當地計劃發展部門的開工批復以及預售許可證。 《瞭望東方周刊》通過一系列采訪查證,國際商貿城連土地征用手續都沒辦理。所謂的國際商貿城,到《瞭望東方周刊》第二次來訪時,還是一片撂荒的空地。 當地熟悉房產開發的人士說:“他們連土地使用權證都沒有拿到,怎么可能有其他證件?所謂國際商貿城就是一個‘空中樓閣’。” 鹽城金筍置業是國際商貿城的開發商,而對外宣傳則稱由上海金筍置業有限公司建設,但是記者在上海工商部門的網站上,并沒有發現上海金筍置業的注冊資料。上海114查詢臺也沒這家公司的電話號碼。 商貿城售樓地址鹽城市開發區開發大道東路2號郵政大廈8樓,《瞭望東方周刊》5月份第一次赴鹽城了解情況時,售樓部大門上醒目張貼的文字刺激著購買者:“4月1日后,每平方米由1560元漲到1660元;5月1日后,由1660元漲到1860元。” 對于商貿城第一期300畝地的規劃,售樓小姐說:“早就銷售一空,只剩搞裝飾城的商鋪了。” 《瞭望東方周刊》輾轉獲得了當地有關人士提供的兩份蓋有“鹽城金筍置業有限公司財務專用章”的收據,其中一份是以“誠信金”的名義收取了1萬元,另一則是以“投資款”的名義收取了10多萬元。 開發區向《瞭望東方周刊》提供了一份《關于規范鹽城上海國際商貿城項目開發行為的通知》,要求上海工業園和金筍置業有限公司“必須立即停止一切與上海工業園商貿城實際工作進程和實際情況不相符的宣傳及促銷活動。并要求糾正已經發生的違規行為,做好善后處理”。 事實上,已有一些客戶在開始退房。一位房產商向記者說:“我合同簽了,收據也拿了。但后來,想到合同上寫著‘聯合開發’的協議,房子2008年才能交付使用,我就退了。誰知道是非法集資還是詐騙呢?” 對于政府發出的規范國際商貿城的文件,一位當地企業界人士說:“看,關鍵時刻,政府開始推脫責任了,人家都賣完了他才來糾正錯誤,剛開始賣的時候他在哪里?” 《瞭望東方周刊》獲得的舉報信說,以推出“商貿城”為由,他們已向社會公開發售了幾十萬平方米的商鋪,收取房款和“誠信金”達到數千萬元。 張海龍也向《瞭望東方周刊》承認,他辛辛苦苦為上海工業園招商,賺錢就要看國際商貿城了。 揭去上海工業園的畫皮 一個說法在鹽城廣為傳播:上海工業園是上海市和鹽城的互惠項目。這個項目由上海工業綜合開發區和鹽城的開發區共同建設。 2004年2月,鹽城市計委甚至在江蘇新聞網發布消息說,上海凱托集團、上海金筍置業和上海工業園一天簽訂了27億元的投資協議。 一位出租車司機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他堅信這是上海和鹽城友好關系的一個重要成果。 2003年上半年,鹽城市也曾經和上海市的兩個區結成友好城市。隨著鹽城沿海高速公路的建設,鹽城到上海的車程可以壓縮到兩個多小時。甚至一些農民也對接受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的輻射充滿向往。 但在關于上海工業園如何成功的報道背后,《瞭望東方周刊》注意到,無論上海工業園簽字、27億元項目的協議簽訂,抑或工業園開工,在鹽城和江蘇媒體的有關報道中,始終沒有一位上海政府官員的身影。 上海市政府設有專門處理和兄弟省市關系的上海市政府協作辦公室。上海市政府協作辦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咨詢時表示,他們是間接知道有此事,但具體的情況不清楚,因為這個項目沒有通過他們。 關于和鹽城合作建設上海工業園的事情,上海工業綜合開發區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咨詢時回答說不清楚。該工作人員說張海龍是公司原來的副總,2003年就離開公司了。 另一家參加工業園簽字的企業湖南華菱鋼鐵,則并沒有在鹽城投資,而華菱自身也在招商引資。 《瞭望東方周刊》了解到,凱托集團是上海的大型國企,鹽城方面的報道說凱托準備在鹽城投資12億元人民幣。凱托集團辦公室的有關人士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咨詢時表示:“因為國土資源部對土地問題還在清查,這個項目暫時還沒有定下來。” 上海工業園向《瞭望東方周刊》提供了一份工業園和臺灣錸寶國際有限公司的合作意向書,意向書說,錸寶準備在鹽城投資8億美元,建設8寸和6寸芯片項目。 但是鹽城自身并沒有與之相配套的IT企業,并且,芯片項目也是中央嚴格控制的項目,8寸芯片對環境會造成很大污染,能不能通過審核還是一個問題。 據稱,臺灣錸寶公司的法人代表是蔡輝正,公司注冊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瞭望東方周刊》通過臺灣媒體同行向臺灣錸寶求證,臺灣錸寶有關人士說:“沒有這個計劃,公司也沒有蔡輝正這個法人代表。”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5月29日和30日在當地農村采訪時看到,平坦肥沃的黃海平原上,除了建設中的道路,荒蕪的土地上沒有一個在建項目。 界河村村民趙萬林說:“我們僅僅得到了每畝幾百元的青苗補償和一封慰問信。” 當地的一位投資者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事比常州鐵本還‘鐵本’,人家還化整為零批了,農民的土地補償也給了。這里什么都沒有批,什么手續都沒有。” “1000塊一畝地,在鹽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當地的幾位干部說。舉報信則直接稱這是“一個官商合謀的高級拼盤”。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樸抱一、特約記者鄭良中/江蘇鹽城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