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幣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新浪財經--行業專題--汽車業 > 正文
 
汽車業巨頭垂涎中國市場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8日 09:17 中華工商時報

  梅新

  在市場競爭激烈、需求減緩的情況下,來自全球和中國各地的汽車產業主管將于6月9日云集北京,參加第八屆北京國際汽車展。國際汽車巨頭們拿出各式各樣的車型,期望自己的產品能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世界主要的汽車制造商現在都在向中國投入大量資金,與中國的汽車制造商組成合資企業,以滿足中國大量興起的中產階級對于個人交通工具的渴
E歌時代來臨了!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2004環球小姐總決賽 新浪招商引資征代理商
望。

  震撼全球汽車產業

  中國的汽車工廠去年生產了400多萬輛汽車,但是中國的汽車產業還遠遠沒有滿足中國國內市場的需求。許多產業觀察人士指出,當中國的汽車工業滿足了國內需求的時候,中國將會轉而對外出口汽車,這對全球汽車產業帶來劇烈和令人擔憂的新影響。

  《福布斯》雜志底特律記者站主任瓊安·穆勒表示,許多產業界主管對于低制造成本將使中國汽車格外具有競爭力感到過分擔憂。她說:“目前中國做生意的成本并沒有那么便宜。盡管他們的勞動力的確十分低廉,但是中國還有其他許多成本是非常昂貴的。他們沒有足以支持大型產業的基礎設施。”

  穆勒女士指出,電力短缺和缺乏運輸車輛的高速公路網絡就是其中兩個缺點。但是她說,隨著大量資金流入中國,這種情況將迅速改變。

  美國汽車工人工會的挑戰

  即使擁有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中國要在美國銷售汽車仍然面臨聯合汽車工人工會的巨大挑戰。穆勒女士解釋說:“聯合汽車工人工會與美國的這些企業有著非常復雜的勞工協議。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如果真的在中國制造便宜的汽車,然后將這些汽車返銷美國,這會是非常愚蠢的。”

  不過,穆勒說,通用汽車正計劃將他們的豪華汽車銷往中國。她說:“他們已經真正開始對他們的生意采取全球性的觀點,他們從今年開始將會從密歇根出口汽車到中國,出口車型是凱迪拉克。”

  穆勒說,這些行動如果成功的話,將會減少聯合汽車工人工會的反抗。她說:“如果有足夠的交換條件,那么聯合汽車工人工會可能會比較愿意接受讓便宜的中國汽車進入美國。”

  中國車銷美或需等10年

  不過,穆勒預測說,在中國向美國銷售汽車之前,在接下來的兩三年中會先在印尼和澳大利亞做生意。“我認為真正看到中國制造的汽車進入美國可能還要10年的時間,但是我認為這一天

  一定會到來。”

  穆勒說,中國從日本和韓國汽車制造商在美國成功的經驗中學習到的訣竅是:從小處入手、物有所值,建立一個客戶基礎。

  對于又有一個主要對手———中國有可能即將加入這個競爭超級激烈的市場,這使底特律、斯圖加特和豐田汽車城的汽車公司主管們輾轉難眠。

  汽車產業政策對市場沖擊多大

  今年1月到4月,中國的汽車銷售增長幅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平均維持在45%左右。部分分析人士預測,中國汽車市場今年全年銷售增長幅度可能會減緩到只有10%到15%左右。

  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5月份汽車銷售增長下滑的范圍廣泛;所有地區、型號和品牌都出現增長下滑的現象。企業分析人士相信,增長幅度下滑主要是受到政府加強控制汽車貸款發放的影響。產業主管表示,為了配合政府經濟降溫措施,過去幾個月以來,中國銀行業核準的汽車貸款至少減少了75%。

  中國汽車市場于2002年2月開始出現大幅增長,每月的汽車銷售增長率都比前一個月翻番。包括通用汽車公司和大眾汽車公司在內的跨國大型汽車制造商,計劃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在未來幾年內每年生產500萬輛汽車。部分分析人士擔心,這可能會造成生產過剩導致汽車價格戰的出現。

  不過全球第一大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公司卻表示,對中國經濟降溫和中國汽車市場可能產生供過于求的現象并不擔心,中國的汽車市場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增長潛力依然強勁。

  除此之外,分析人士認為,在市場需求減緩時,大型汽車制造商受到的沖擊沒有中小型企業受到的沖擊那么大。目前中國汽車產業大大小小的競爭者大約有120個左右,需求減緩可以去蕪存精,過濾掉市場上一些經營不善的競爭者。通用汽車預計,中國今年將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僅次于美國。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國企業家治理沙塵暴
紀念諾曼底登陸60周年
北京傳遞雅典奧運火炬
美國前總統里根逝世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赴美
2004北京國際車展
美英軍隊虐待伊俘虜
孫燕姿全國巡回演唱會
歐錦賽 NBA總決賽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