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反思“黃金周”需要新思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7日 15:05 信息時報 | |||||||||
今年五一“黃金周”,旅游業第一次遭遇這些字眼: 寒流、滑鐵盧、沉重! 行內爭議更激烈——
“黃金周”應該有更多! “黃金周”必然會消亡? 本報記者 張 方 經歷了14個7天長假的起起落落,“黃金周”似乎已經不那么被市場所關注了,尤其是廣大消費者和旅游業,似乎對“黃金周”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那種期待。“黃金周”似乎已經成了“雞肋”。 但是,在擴大內需的背景下,這作為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現象卻越來越值得探討。一方面,黃金周極大地刺激了商業購物、文化旅游等消費;另一方面,在百姓消費方式趨向多元化、理性化,對黃金周的消費內容和服務方式不斷提出新要求的情況下,以黃金周為主的假日經濟也需要向深度和廣度開拓,否則黃金周的含“金”量只會越來越低。也就是說,“黃金周”需要新思維。 “黃金周”應該有更多 “黃金周”遭到市場的冷遇,不是因為“黃金周”本身的原因,而是因為“黃金周”太少了。除了春節,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消費者每年只有兩個星期的帶薪假日,所以只好一窩蜂出門旅游。 事實上,黃金周的隱憂從“出生”那一天起就如影相隨。1999年國慶出游井噴后,鬧得最兇的是各種各樣的旅游投訴:車票漲價!客房漲價!旅游景點除了人滿為患外,幾乎無“景”可看……此后,這種因人多而帶來的投訴,也是每個黃金周的主要內容。廣東旅游協會一位負責人說,黃金周全民休假,雖然給大家創造了休閑娛樂的機會,但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身體和精神壓力。如果一直這樣的話,就會有悖于黃金周設立的初衷:刺激消費,明確勞動者帶薪休假的權利。 既然“黃金周”的問題是因為人多而造成的,而且以后喜歡旅游的人會越來越多,那么,我們便沒有取消“黃金周”的理由,而只能增加“黃金周”。當然,增加“黃金周”不是簡單地增加一兩個7天長假,而應該是從市場需求和旅游服務的模式等多方面出發,找出更加科學的、理性的、符合市場規律的休假方式。 有一位非常關注“黃金周”的政協委員認為,在“五一”、“十一”兩個黃金周之間,有長達五個月的時間沒有長假可休,間隔太大了。他建議在這一時間段中,增設一個新的法定假期,長度以不低于一周為宜。 呼喚新型休假方式 有專家認為“黃金周”本身應該只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是過渡性質的權宜之計。在適當時候,應該代之以相同或更長時間的經勞資雙方協商的彈性休假制度。比如“分時度假”,或像國外一樣錯開時間不搞集中放假而是“帶薪休假”。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休閑時間過于集中,既導致了吃、住、行、游、娛、購所有環節上的擁堵,也引起了黃金周集中消費后幾個月消費的低迷。專家認為,只有解決假日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豐富假日消費的內涵,才能持續鞏固和提高假日消費對宏觀經濟景氣增長的貢獻度。 首先要打破休閑時間上的不均衡,而有關方面醞釀中的帶薪休假制度應該是明智的選擇。 其次,細分假日旅游市場。零點指標網曾對此專門作過調查,即將受訪群體劃分為假日旅游高頻群體、中頻群體、低頻群體以及非假日旅游群體。年輕人是整個假日旅游市場中最具有活力的群體,分析并抓住這部分群體的消費偏好及需求十分關鍵。 再次,大力挖掘新的消費產品。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假日經濟的內涵不僅僅是簡單的觀光和購物,還有更多的文化產品,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還可考慮將“黃金周”擴展成“黃金月”甚至“黃金季”。 “黃金周”必然會消亡 有業內人士談到,如今說起旅游時,經濟的功能被過分地關注,但如果忽視旅游的文化審美等其他非經濟功能,忽視游客的滿意度,現代旅游業勢必走上歧途,前景暗淡。可以說,那種過分地渲染和夸示黃金周“井噴”現象的做法,已經在相當程度上背離了旅游的真正實質和意義。 同時有人指出,旅游“井噴”現象其實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是相悖的。在“井噴”式的黃金周旅游中,不僅旅游的審美體驗等功能被大大削弱,旅游資源同樣也受到戕害,這是違背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據報道,世界古遺跡基金會曾經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100處最瀕危遺址名單,長城就因自然破壞以及游客過多、破損嚴重而入選。 其實,所謂的“黃金周”最終是要消亡的,因為“五一”、“國慶”本來是法定假日,只是因為中國大陸消費者的休假方式太單一,法定長假太少,才導致“五一”、“國慶”假日成為所謂的“黃金周”。它的真正意義在于第一次明確了勞動者帶薪休假的權利。但黃金周本身只是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是過渡性質的權宜之計,時至今日,已經沒有多少存在的意義。 隨著國內帶薪休假制度趨向合理,隨著國內老百姓享受的法定長假多起來,隨著旅游市場和旅游服務的逐漸成熟,所謂的“黃金周”的說法將會自然消失,代之以相同或更長時間的強制性的經勞資雙方協商的彈性休假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