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大事件”:中信集團利潤驟降27%之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6日 16:27 21世紀人才報 | |||||||||
本報記者 孫 銘 北京報道 作為中國金融混業經營的探路者,中信集團一向被人們寄予厚望,但其2003年的財務報告卻給金融控股模式的前景帶來一絲不確定性。 5月27日,中信集團公布了2003年的財務報表。看到這些簡單的數字,人們難免對中
事實上,中信集團近幾年的利潤一直呈緩慢下降趨勢,只不過2003年利潤下降速度突然加快。 這個在中國風頭最勁的金融控股集團,其業務范圍之廣一直令眾多金融機構羨慕不已。2002年中信控股成立之時,人們普遍認為,通過開發各種交叉性金融產品來降低成本,中信的收益將明顯提高。然而,無情的現實卻使人們對金融控股的的前景增加了一些疑慮。 金融控股模式到底怎么了? 利潤驟降之謎 在中國金融業,中信集團是名副其實的金融巨頭,2003年底該公司的總資產為5966.30億元,旗下公司業務不僅遍及銀行、證券、保險、信托、資產管理等各金融領域,而且還涉足信息產業、基礎設施、貿易、文化產業等幾乎所有領域。然而,這個中信集團,又顯得極其神秘,外界對其狀況知之甚少,其董事長王軍以及公司其他高層也很少在媒體露面。 在中信集團公司的網站上,新的年報尚未刊登。按照慣例,中信集團也不會公布詳細的年報,而只是公開部分年報數據。 但從中信2003年財務報表的的部分數據,已經依稀可見中信利潤下降的原因。 “公司合并的損益表顯示,支出的增加遠遠超過收入的增加,導致利潤出現下降。”一位從事金融行業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分析說。2003年,中信集團的支出由336億元增加到389億元,其中業務費用由256億元增加到306億元,增加了50億元,成為支出增加的“罪魁禍首”。而從收入方面來看,雖然總收入有所增加,但其中的投資收益卻從29億元減少到20億元。 是什么原因導致中信集團的業務費用大幅增加?該注冊會計師認為,從中信的資產負債表來看,中信的應付長期債券余額出現了激增,由2002年的90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275億元,由于債券是要還本付息的,因此,從會計學來分析,財務成本的增加應該是公司業務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前,王軍曾表示,2003年是中信債券尤其是外幣債券到期的高峰期,中信將通過發行本幣債券的方式來償還外幣債券。去年年底,中信集團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100億元的債券,其中40億元用于償還外幣債券,60億元用于補充中信實業銀行的資本金。 對于利潤下降的原因,本報記者聯系中信集團有關人士,希望解開這個謎底,但該公司公關部以公司領導都出差在外為由沒有安排采訪。 43億委托投資收益率低至0.016%? 中信集團近幾年的利潤曲線似乎是一條標準的下降拋物線。2000年公司利潤為25.4億元,2001年則下降為23.6億元,2002年進一步下降為22.5億元,2003年則大幅下降為16.4億元。 同期,大多數金融企業的利潤呈現不斷增加的勢頭。而中信集團90%的資產都集中在金融業,為何在行業整體贏利能力提高的大背景下,中信集團卻“逆勢而行”? “從目前的財務報表分析,中信集團的負債增加很多,資金顯得很充裕,但同時,這些資金并沒有得到好的收益,投資效益在下降!鄙鲜鲎詴嫀煼治稣f。 中信集團資金充裕的說法也可在公開的信息中得到證實。按照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披露的信息,2003年,中信集團在中信證券的委托理財資金就達到了43億元,占其受托資產53.68億元的80%。中信證券2003年委托理財的總收益為838萬元,按此推算,中信集團應該分得670萬元左右,這43億元資金的投資收益率竟然還不到0.016%,中信集團的投資收益狀況由此可見一斑。 “判斷一家金融控股公司的財務狀況,主要看三個指標:資本充足率、所有者權益狀況以及信貸資產的撥備覆蓋程度!北本⿴煼洞髮W金融研究中心鐘偉博士說。 如果按照上述判斷標準,中信集團的財務狀況確實不容樂觀。從資本充足率和所有者權益看,由于2003年中信集團的資本金沒有變化,準備金增加了17.8億元,但利潤減少了6.5億元,所有者權益僅比上年增加了3.6%,但中信集團的資產總量卻比上年增加了19%,因此,資本充足率不可能上升。至于信貸資產的撥備覆蓋率,由于中信集團沒有公布相關的資料,外界無從了解。 金融控股有利于分散風險 中信無疑是金融混業經營一塊試驗田,作為先行者的中信能否取得預期的成功,對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金融控股的優勢是可以利用多種金融產品,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從而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而中信集團旗下有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多個公司,既可以聯手開拓市場,也可以大力發展金融交叉產品。在中信控股公司成立之初,王軍曾透露,金融控股公司將有一部分人專門負責籌劃金融交叉產品。他認為,搞交叉產品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提高銷售額,降低成本。“在這方面,現在國家各監管機構都走得比較快,規定大大放寬了,中信的機會是很多的。”王軍當時對此充滿了期待。 然而,自中信控股成立以來,開發的金融交叉產品寥寥無幾,各金融機構之間的合力似乎也無從談起。今年1月4日,中信的第一個金融交叉產品“中信金融通”在上海試點推出,這張以中信實業銀行借記卡為基礎的金融服務卡,不僅可以作為銀行借記卡使用,還可以在中信控股旗下所有的金融機構內使用,可以進入所有安裝有讀卡設備的金融子公司的交易系統或賬戶系統,進行查詢、交易、轉賬等各類操作。然而,據記者調查了解,此卡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以至很多高端客戶都不知道有這么一個金融產品。 中信集團的利潤不斷下降,這是否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是否說明金融控股在中國,至少是目前的中國水土不服? “利潤指標并不一定能夠反映金融企業的實際狀況。”鐘偉說。他認為,要客觀地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的優勢與風險。在各金融行業業中,銀行業近幾年的贏利狀況增強了,但證券業的贏利狀況卻出現了惡化,保險業的贏利狀況基本沒有變化,因此從金融控股公司整體來看,金融風險確實得到了更好的分散。 “金融控股也許沒有銀行跑得快,但可能比銀行跑得穩。”鐘偉評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