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界》:解決缺電要先解決缺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4日 19:05 財經界 | |||||||||
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提供的數據,目前電力供應的現狀是,火電占全國供電量的70%多,水電20%左右,核電是1%—2%,天然氣、風力就更小了。從水電方面來看,今年一季度,很多地方由于水源不足供電量下降。云南、廣西、貴州等省份的水源不如去年,三峽投產后,盡管水電供應量有所增長,但在電力需求年年攀升的情況下,還是饑渴難解。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世憲主任認為,中國今后的電力發展仍將以煤電為主,這
據悉,浙江為了彌補電力不足,已經與安徽聯手打造電廠,已解時下浙江的缺電之痛。目前,一場聲勢浩大的“電廠運動”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然而專家認為,在大張旗鼓地進行電源建設的時候,有一種趨勢必須引起重視,電力裝機容量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提高,但煤炭卻不可能有相應的生產能力和可采儲量來支撐,解決電荒的難點是電煤而不是電源。現在人們把解決電力緊張的期望放在新建電廠上,但如果缺煤局面不能得到解決,即使電力裝機上去了,發電廠可能也只是擺設。 目前,電力項目的建設速度遠遠超過煤礦建設,由于煤炭儲量不足和生產能力缺口等多方面原因,煤炭供應緊張將是長期的。同時由于煤炭緊缺,有可能引發電廠之間的煤炭搶購,進一步推動煤炭價格上揚,使電廠難以得到預期的收益。早在2002年,山西就出現了冶金企業和發電廠搶煤的現象。在競爭中,由于鋼鐵價格一路走高,對煤炭價格上揚承受能力較強,而發電廠上網電價受國家控制,對煤炭價格上漲承受力有限,因此,在爭取煤源中處于劣勢地位。我國能源消費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目前煤炭在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比重占到72%以上,雖然說近些年新能源發展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目前能夠替代煤炭資源的新能源還沒有出現。按照目前的開采和需求增長速度,我們離資源枯竭也會越來越近,煤炭供應只會越來越緊張。期望多上電源項目來解決電荒,可能是一廂情愿,難以實現。 2003年電煤需求量占去了當年煤炭生產總量16億噸的一半以上,據預測,今年在此基礎上將繼續增加,有可能超過9億多噸,而現在煤炭生產已經超負荷。如此緊張的供應,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其主要因素是宏觀調控不力所致。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綜合處處長解宏緒認為,當前煤炭出現的緊張,造成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一個有力的煤炭監管機構所致。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世憲主任認為,1998年關閉小煤窯以來,幾年中煤炭產量一直處于下降趨勢。盡管“十五”期間,制定了煤炭及電力規劃,但都是在2000年的市場情況下做出的。由于錯誤估計煤炭市場規模發展不會太快,因此在擴大供應能力方面考慮較少。所以在市場需求現在增長較快的時候,就出現了手足無措,疲于應付的局面。另外,由于機構設置、管理權限下放等問題,煤炭行業一直缺乏真正從發展戰略上來統籌考慮和有力調控的機構設置。 1998年,由于煤炭生產安全事故頻發,加上產量過剩。煤炭行業開始整頓,關閉小煤窯。同時,體制改革跟進,煤炭部撤銷,組建了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不久又改名為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從三定方案來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只是負責煤炭生產安全監督工作,并無宏觀調控行業的職能。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是群眾性團體,只是為行業提供服務的社會機構,有建議權,但沒有任何的監管職能。現在惟有國家發改委能源局下設的煤炭處能夠調控全行業,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況且,煤炭企業的管理權限已經下放到地方,牽涉到各自的既得利益,又沒有負責全行業統一規劃的組織完善、調整和修改規劃的設計。雖然煤炭行業編有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礦區規劃,但規劃沒有法律效力,不能嚴格執行,并且歷次規劃的銜接和完整性差。同時煤炭行業特別是近幾年來,政府對資源開發規劃管理力度趨弱,缺乏控制資源規劃開發的能力,隨著煤炭管理體制的改變,甚至出現了各自為政、無視資源規劃和開發程序等問題。應對之策為了解決電煤緊張的狀況,時下各地都在積極倡導將煤礦與電廠進行捆綁式發展,例如在礦區建立坑口電廠。 據媒體報道,浙江省為解燃眉之急,已決定與安徽聯合在淮南礦區建立發電廠。淮南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而浙江缺電且煤資源貧乏,所以這是浙江看好淮南的主要原因,當前與浙江有相同想法的省份不少。眾所周知,1988年,內蒙古伊敏煤礦率先進行了在礦區內就地興建電廠的改革試點,16年過去了,捆綁式的運作模式似乎并不成功。 曾經參與伊敏捆綁式發展試點的高世憲主任認為,捆綁起來發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成本,但系統成本會上升,如果就地輸電還可行,如果下游市場距離較遠,那么就要建電網,這個成本將十分巨大。另外你是以煤炭為主搞開發,還是以電力為主搞開發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煤炭行業與電力行業許多東西是不平等的,例如煤炭行業的人員薪酬就低于電力行業,兩個捆在一起怎樣做到系統最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據1999年的預測,在我國已探明的10334億噸煤炭保有儲量中,精查的為618億噸,詳查為1087億噸,普查為1524億噸。據有關資料顯示,2002年每年產量60萬噸以上的在建新建礦井近40處,年生產能力約1億噸。即使照此建設,煤炭供應也難解燃眉之急。 我國煤炭資源可采儲量雖居世界第三位,但開采條件在世界上屬于中等偏下,且多數分布在經濟落后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區,加上我國煤田勘探資金投入少,礦井開發前期準備工作滯后,開采情況并不樂觀。“煤炭資源回采率較低,損失浪費嚴重。目前全國煤礦資源回收率僅在40%左右,特別是小煤礦的回收率只有15%左右,從1980年至2000年,全國煤炭資源浪費280億噸。照此下去,到2020年,全國將有560億噸煤炭資源被浪費。”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原局長張寶明說。目前國內煤炭出口已達8000多萬噸,東南亞地區的煤炭生產量增長較快,有的超過1000萬噸,國內國際煤炭價格基本接近,甚至個別的比國內還低。 高世憲認為,解決當前的煤炭供應矛盾應該三條腿走路。一是擴大國內供應能力,加強生產規劃;二是加強國內供應合理出口;三是有條件的地方充分利用國際煤炭資源,在東南沿海等地區,尤其像廣東、福建、廣西、云南等,可以考慮引導一些用戶充分利用國際煤炭市場。從長遠來看,高世憲說:“應該從國家的宏觀政策上進行宏觀調控,引導消費、供應;其次,應該提高我們開采的科技水平,杜絕浪費開采,充分利用開發煤炭的可續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