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貸款不再視同外債 中外銀行爭奪戰漸次展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30日 11:40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實習記者 劉兆瓊 上海報道 5月2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馬德倫表示,外資銀行向中資企業的外匯貸款,將不再視同外債而列入國家外債管理。 兩天后,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其網站發布了《關于改進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項目結匯審
業內人士分析說,此舉除了打擊外匯非法投機活動,遏制資本金及外債結匯的快速增長,并保持貨幣政策及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之外,也預示著外匯貸款將是中外資銀行下一個必爭之地,而外資銀行的客戶群有望再次擴大。 主動權之變 上海外灘,凡高的畫像奕奕灼目。荷蘭銀行推出的這款以凡高為標志的高端外匯理財產品在各家銀行的理財部門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有關人士也坦言:“外資銀行在營銷方面的確比我們到位。” 外資銀行的外匯理財優勢曾經導致了2002年3月份爆發“南京愛立信倒戈風波”,十幾億元的貸款業務一夜間流向了外資銀行震驚了中資銀行,這不僅僅是因為失去了一個優質客戶,更主要的是由該事件所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和對銀企關系的反思。 從去年年中起在公司外匯貸款方面的競爭中,中資銀行已經變得更為主動。中行的一位人士向記者回憶說:“當時,一個英國的石化項目和上海航空公司的項目在上海的銀行之間曾經引起激烈的競爭,最后都是以中行為首的銀團聯合貸款而告終。由于競爭激烈,外匯貸款利率呈下降趨勢,大約在Libel(倫敦同業拆借利率)+50點上下浮動。今年由于各家中資銀行的外匯貸款增長不快,貸款利率在Libel+100點左右。” 也是從去年開始,與如火如荼的外匯存款競爭相比,外匯貸款增長卻十分迅猛。央行公開數據顯示,自2003年以來外幣存款穩定在1480億美元左右,2004年第一季度外幣存款下降明顯,為1467.56億美元;而外幣貸款增長迅猛,2004年第一季度達到近100億美元。 貸款成本考慮和升值預期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企業真實的外幣需求增長可能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銀行也在打一些擦邊球,比如,幫助一些人民幣貸款困難的企業做外幣貸款,或者對貸款的資金用途不做限制,使外匯貸款比人民幣貸款要容易很多。” 中糧國際董事總經理于廣泉日前也公開聲稱,該集團已經在調整貸款組合,以降低人民幣可能加息產生的影響。中糧國際在其2003年公告中稱,截止2003年年底,中糧國際的貸款以賬面凈值計算為176,657,000港幣。 中糧一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調整貸款組合和資金成本有關,現在人民幣利率遠高于美元利率,對于像中糧這樣大型用匯企業來說,借美元可以節省大筆資金成本,而且國際市場對人民幣升息有比較多的預期,借美元可以避免匯率風險。”中糧國際的往來銀行目前有美國運通、中銀香港、荷蘭商業銀行、恒生銀行、荷蘭合作銀行、南洋商業銀行、渣打銀行、瑞士銀行。調整貸款組合將對這些銀行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位人士不愿表態,但是卻向記者透露“最近有很多銀行正在爭取他們的貸款,尤其是美元貸款”。 5月27日,國際外匯市場上,離岸人民幣遠期貼水2100點,美元在2000點左右,這意味著,美元的遠期價格在8.07左右,市場仍然對人民幣升息有一定預期。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外匯交易處蘇文向記者分析說:“以今天的外匯走勢來看,美元貸款利率如果按照Libel+150左右計算,那么,利率大約是1.588%+150點,在3.088%左右,人民幣貸款利率則是5.04%,相差2個點的貸款成本,任何大型企業都要考慮。” 對于企業來說,調整貸款組合以節約資金成本的目的無可厚非,但是今年3月份,外管局一位高層就曾向記者表示了他的擔心:大量外匯貸款通過結匯轉換成人民幣,從而使大量熱錢流入,造成人民幣升值壓力。 誰的機會 對外資銀行外匯貸款的放開,卻又對企業的外匯貸款用途進行限制,這是否給外資銀行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渣打銀行上海分行行長胡如意女士針對外匯貸款不再算作外債的管理規定表示:“這一政策使中外資銀行在外匯貸款方面的競爭更加公平和規范,渣打將爭取在這方面有所領先。”渣打信貸部一高層稱:“我們目前正在緊張地研究這一政策,針對中資企業的外匯貸款措施將最晚在下周出臺。”花旗銀行方面亦稱:“花旗在外匯貸款方面已經比較成熟,下一步的計劃有待于正式文件的下發。” 外管局上海分局有關統計數據表明,2004年4月,上海的中資金融機構外匯貸款余額為129.24億,比3月份減少0.8億;外資金融機構外匯貸款余額為96.62億,比3月份上升0.57億。上海分局辦公室潘主任認為:“外資金融機構的外匯貸款增長目前尚在合理的浮動范圍。” 對此,中行一位人士說:“今年以來,除了中行的外匯貸款還有小幅增長之外,估計其他中資銀行的外匯貸款幾乎沒有增長甚至有所減少,這可能和2003年外匯資金基本都已經放貸出去有關。” 對于外資銀行外匯貸款的增長,招商上海分行國際業務部主任劉洋分析表示:“外資銀行在外匯貸款方面有優勢。在外資銀行貸外匯可以辦理結匯,很多企業獲得外匯貸款之后,希望用人民幣還款,或者轉成人民幣,有一定的套利空間;而從中資銀行進行外匯貸款就不能結匯。” 渣打銀行信貸部一位人士則認為:“中國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企業對外匯真實的需求在增加,并不能說明外資銀行搶了很多中資銀行的外匯貸款客戶。”而對于外資銀行是否利用自身的結匯優勢而對外匯貸款的流向和用途不加控制,這位人士避而不談。 在外債審批方面,劉洋分析說:“雖然外資銀行的外匯貸款一直需要報外債審批,但是比從國外借債的審批要容易很多。如果以后在外資銀行的外匯貸款不再算是外債,那么政策層應當考慮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在資金用途、結匯、資金劃轉、還本付息、貸款登記等方面都應當有具體的管理規定,否則,在外匯貸款方面,中資銀行將處于不利地位。” 一位外管局高層向記者透露:“外資銀行的外匯貸款不再算做外債是今后外匯管理的方向和目標,主要是給在中國的外資銀行以國民待遇,但是現在還沒有出臺具體的政策,相關的配套政策正在研究,比如在結售匯方面,政策出臺之后對中外資銀行肯定是公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