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零售業開放大限將至 商務部放權謹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9日 10:25 《財經時報》 | |||||||||
外資零售巨頭們一直在等待著獨資那一天到來,但從《辦法》看,商務部至少目前在設置股權比例上還沒有給出明確答案 本報記者 陳海保 一份醞釀近半年時間的《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上個月由新任商務部部長薄
此時,距離2004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時承諾的零售業正式向外資開放的日子,還有整整半年時間。 5月20日,中國區總部設于上海的一家世界零售巨頭接到中國商務部從北京打來的電話,要求聽取他們對《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簡稱《辦法》)的意見,并在一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反饋給商務部。 “這幾天,我們正為此開討論會,趕在《辦法》實施前上報!痹摴镜囊晃桓邔酉颉敦斀洉r報》說。 獨資政策不明 這份由商務部反復修改而最終確定的文件,觸動了所有已經和即將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企業最敏感的神經。 按照中國入世的承諾,入世三年之內將取消外資在中國投資零售業的地域、數量限制和企業股權比例的限制。但顯然,經過近年國內關于“零售業過度開放”的爭論后,商務部新出臺的《辦法》讓人感到“外松內緊”的政策傾向。 這份文件中履行了當時入世時的部分承諾,包括到2004年12月11日取消地域限制等,但對外資投資商業企業的股權比例并未提及,而且有關用詞十分謹慎。其中,第二十一條規定頗具代表性:2004年12月11日起,允許設立外資商業企業。 “什么叫‘外資商業企業’?《辦法》中沒有明確的界定。”一家世界排名靠前的外資零售企業的高層對此表示不解。他認為商務部在有意回避開放后的股權設置問題,以及是否允許設立獨資的外資商業企業。按照此前《試點辦法》的相關規定,外資在合資零售企業的上限為65%。 股權比例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外資在中國的投資速度和所獲收益。在中外合資零售企業中,外方的發展戰略會受到合資方的牽制!拔覀兿雽ζ髽I進行增資時,必須要考慮到中方的利益,這會大大減慢我們的速度!边@家零售企業的人士說。 新的《辦法》中沒有對外商投資商業的注冊資本做明確介紹!对圏c辦法》則詳細規定了合資企業的股權比例,要求從事零售業務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的注冊資本不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中西部地區不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從事批發業務注冊資本不低于8000萬元人民幣,中西部地區不低于6000萬元人民幣。 “注冊資本的變化也會直接反映到股權變化上來,這個關鍵因素也沒能在《辦法》中體現出來”。 外資零售巨頭們一直在等待著獨資那一天的到來,但從《辦法》看,商務部至少目前在設置股權比例上還沒有給出明確答案。 放權之辯 在即將實施的《辦法》中,商務部第一次明確表示將外資開店的部分審批權下放給省級商務主管部門。 根據《辦法》規定,只要經營范圍不涉及電視、電話、郵購、互聯網絡、自動售貨機銷售等,單一店鋪營業面積不超過3000平方米,且店鋪數量不超過3家,其外國投資者通過設立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中國開設同類店鋪總數不超過30家;單一店鋪營業面積不超過300平方米,店鋪數量不超過30家,其外國投資者通過設立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在中國開設同類店鋪總數不超過300家的,由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在其審批權限內審批并報商務部備案。 但從目前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巨頭情況看,單一店鋪營業面積為3000平方米以下的比例很小,開設大型超市和購物中心已經成為主流。在2002 年上半年國家新批準設立的 28 個外資零售企業店鋪中,除了3個營業面積較小的社區型超市、 1 個大型百貨店,其余 24 個都是營業面積 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綜合或專業超市;面積最大的近 2 萬平方米,僅有4家的營業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下。 世界排名第一的沃爾瑪,現今在中國已經開了38家店,其中僅有1家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下的社區超市。而其在全球的5000多家店中,小型社區店(主要集中在美國)還不到60家!澳壳拔覀儾粫淖冊谥袊_大店的戰略。”沃爾瑪中國總部的一位新聞發言人表示。 實際上,中國省級商務部門獲得的審批權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便利店和社區店的審批上。據中國商業聯合會2003年9月發布的《中國零售業白皮書》顯示,截至2002年年底,在中國拿到第一張外資連鎖便利店經營牌照的7-11便利店已設立了127家分店,目前7-11便利店已經在北京開出第一家店。 “今后7-11便利店和法國冠軍超市的審批由我們掌握!北本┦猩虅站值囊晃还賳T向《財經時報》表示。家樂福旗下的冠軍超市面積大多在3000平方米以下。 “表面上商務部放權給地方了,但對重量級企業的控制并沒有放松!鄙虾R晃涣闶蹣I專家說。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則認為,隨著外資進一步開放,一些小型外資超市將會增多,省級商務部的審批權會逐漸體現出來 。 謹慎開放 據商務部介紹,目前中國的流通領域共有270家外資企業,分店2200多家,總投資30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為新型流通業態。分布在國內20多個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南京、杭州等經濟發達的省會城市和經濟中心城市,世界前50家大型零售商大多數已在中國搶灘登陸。部分外資已經在地方政府的越權審批下迅速圈地。 但有專家認為,中國商業領域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僅占全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0.6%左右,外商投資商業企業銷售收入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不足3.5%,流通領域的利用外資相對制造業等較為滯后。 盡管如此,由于早前輿論對零售業“外資超國民待遇”、“外資過度開放”提出強烈批評,政府對于零售業開放保持了謹慎態度。 商務部依然將外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大店的審批權掌握在手中,暗含了中國政府在今年年底或者更長一段時間內在外資零售業開放問題上的姿態。 在《辦法》實施的同時,中國政府已經在加快城市商業網點的規劃建設,目前規劃制定已經進行到未來外資零售業看好的二線城市。 業內專家認為,由于《辦法》依然僅是一個行業的政策規定,并沒有上升為法律,借助地方立法的商業網點規劃可以彌補《辦法》的缺陷。因此,《辦法》中反復強調外資零售企業須遵守當地城市網點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