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電 廣東只能生產自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7日 09:22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張曉暉 全網性缺電,由缺電力不缺電量轉為電力、電量雙缺是廣東今年“電荒”的主要特點。廣東省經貿委的一項調查表明:缺電將對廣東GDP的增速影響約3個百分點。而根據權威部門的預計,廣東省二季度的工業增加值將保持20%的增長,無疑要保持這一增長速度,電力緊缺的困局將成為一大考驗。
錯峰用電不治本 根據廣東省經貿委統計,今年一二月份廣東的電力供需形勢嚴峻,全省最高負荷為2844.1萬千瓦,比去年同期最高負荷增長17.18%,凈增420萬千瓦。電力部門預測,2004年預計廣東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232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統調最高負荷3050萬千瓦,比去年最高負荷凈增518萬千瓦,增長20.5%,而新增可調電源容量492萬千瓦,今年廣東省電力缺口將達230~269萬千瓦,廣東缺電從區域性向全網性、從季節性向全年性轉變,全年性的缺電已成定局。 顯而易見,電力能源的緊缺對廣東來說,這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廣東經濟的增長如何與電力生產之間進行匹配的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按9%的GDP增長速度,預計到2020年廣東的人均占有電力裝機容量需達到1.2萬千瓦以上,才能支撐廣東新一輪的經濟發展。這意味著廣東在未來必須建立起一個比今天的規模龐大得多的電力工業。但根據廣東電力建設規劃,目前開始動工建設的電源項目要在2007年前后才能發揮作用,電力的困境將集中在未來的3至4年內。 在目前來講,解決這種全局性的缺電困境,行政干預成了“救命的稻草”。 根據廣東的實際,廣東省廣電集團按市場化、法制化的原則,安排有關工廠、企業的輪休、避峰用電工作。按照“先自覺錯峰、后用戶側強制錯峰、最后線路強制錯峰”的原則,盡可能科學、合理地落實錯峰用電、計劃用電政策,盡量提高自覺錯峰率,最大限度避免強制錯峰、臨時性和越級拉閘限電,實現“限電不拉閘”,盡可能保障廣大用電客戶的利益。 據悉,從今年1月1日就啟動全省計劃錯峰,安排計劃錯峰負荷共306萬千瓦,約占今年統調最高負荷的10%。 顯然,10%的比例僅僅是杯水車薪。盡管廣東省還采取了強制錯峰、限制新增用電報裝和峰谷電價這一價格杠桿等措施,但也一直為多方所垢病為治標不治本的行為。 而在加快電力建設、吸納“西電”、節約能源的同時,制定一個長期的合理的整體戰略規劃,成了各界的一致呼聲。 西電東送不解決問題 現實的情況是,國家寄予厚望的西電東送工程并沒有如愿解決今年全國19個省市由于用電增長較快性的電荒問題。對有世界工廠之稱的廣東來說,近幾年來電力需求大增,前幾年為配合國家實施西電東送工程,而一度工期停滯的電廠也開始復工或擴建。 據記者了解,廣東省還對該省的風力資源進行了普查,結果發現廣東風力發電可裝機容量達600萬千瓦,與該省水電資源可開發量相近。廣東省方面近期亦表示,將要推出一批以大帶小的電源改造項目,預計今年上半年的新增電力供應120萬千瓦。 記者在廣東的一些縣市采訪的時候,看到了一些地方在上馬火電項目,但卻行事低調,不愿聲張。 有市場人士認為,地方政府之所以這樣遮遮掩掩,一方面是這些項目往往觸及環保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過多的報道會觸動電力市場化、國家電力與地方電力之間如何協調的敏感話題。 而事實上,廣東在電力市場化方面有我們值得注意的地方,幾年前該省已經開始電力管理體制改革,實施“廠網分離、競價上網”。但在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大膽吸納民營和外資等更多投資主體進入電源建設方面等領域仍難打開局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電網價格沒有放開的緣故。 廣東省經貿委電力處相關官員則表示,廣東將大力推進電力投資主體多元化,盡快建立科學合理的、與電力市場相適應的電價形成機制,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電力工業協調、健康發展。 而此前不久,珠海市有官員曾向媒體透露,李嘉誠欲加大對珠海電廠的投資——按原來股份結構及二期工程投資總額計算,擴建投資額至少為45億元人民幣。盡管該項目還沒有完全審批下來,并存在著一定的變數,但此消息卻透露了廣東省地方政府為解決電荒的危機,欲加強“自力更生”的力度,來進行“生產自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