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謀劃能源安全體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6日 08:34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孟懷虎 從去年6月底以來,浙江省的“電荒”沒有一天讓省政府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安穩過,特別是相關媒體的“拉閘限電公告”,每次閃現在報端,相關部門和一些企業便有被“電”擊一般的感覺。
今年夏天,寧波電力緊缺問題將更加嚴峻。5月13日,記者從“中央空調節電改造技術推廣會”中獲悉,寧波將采取包括啟動五級用電預警、鼓勵地方電廠出全力、對112家賓館的中央空調搞節能改造,并再次號召“全民節電”等一系列舉措,應對“電荒”。 寧波如此,作為世界級的小商品城市義烏,今年已經面臨著被“電”著的考驗,人們仿佛隱約地看到風口浪尖上的企業之舞。據義烏供電局分析,今夏,預計義烏用電需求最高將達到60萬千瓦,而金華分配義烏的用電指標僅有不到30萬千瓦,供需缺口最高將達30萬千瓦,占總用電負荷的50%。毫無疑問,今夏的義烏企業,仍將面臨著被“電”烤焦的場面。 而作為經濟改革一面旗幟的溫州,在過去的一年里,缺電、拉電、停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供電部門忍痛拉下閘刀,全年一共拉電7.76萬條次,累計拉電負荷1.59億千瓦,損失電量9.76億度。2004年春節剛過,停電、節電、有序用電、自己發電又成為市民和企業家的熱門話題。 電荒,毫無疑問已成為高懸在企業頭上的一把“利劍”。 “電荒”意味著什么? 如果說“能源荒”是這些年來徘徊在浙江大地的最令人焦慮的陰影,那么從去年開始,“電荒”已經成為制約浙江經濟突破性發展的一個非常致命的瓶頸。據統計,浙江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由1998年的小于1提高到2002年的1.56,去年更是超過了1.7。去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保證電力供應方面下了很大力氣,全省發電量增加17%,外購電量增加51%,但仍然不得不拉閘限電。缺電的局面估計近兩年還將延續,按外購電量保持去年水平測算,今年浙江平均電力缺口約為340萬千瓦,電量缺口約為200億千瓦時。據介紹,去年非典給浙江GDP造成的影響是0.3個百分點,而“能源荒”———拉電影響卻達到0.6個百分點。 現實面前,浙江省政府不得不采取一切辦法,以緩解“電荒”。在浙江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為實現電力的可持續發展和未來幾年電力發展的目標,浙江明確提出處理好五大關系:一是近期與遠期的關系。二是速度與結構的關系。三是大與小的關系。四是內與外的關系。五是電源與電網的關系。3月26日浙江省政府召開的全省電力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2007年,浙江省境內的電力裝機規模將達4600萬千瓦,本屆省政府5年的電源建設規模達2626萬千瓦,超過以往50年形成的裝機規模,電力建設的速度大大加快。 有錢買不到電 在浙江省,又何止是寧波、金華、溫州鬧“電荒”?根據目前的經濟形勢和用電增長趨勢分析,預計2004年浙江全社會用電量可達到146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左右。今年,浙江統調用電量為1200億千瓦時,統調發電680億千瓦時左右,尚需從區外或省外購入電量495億千瓦時,而有把握拿到的只有122億千瓦時左右———電量缺口為373億千瓦時左右;如果2004年再度出現持續高溫干旱天氣,預計浙江統調電網的最高負荷需求為1900萬千瓦,粗略估算,全省電力缺口將高達430萬千瓦。 浙江謀劃能源安全 應該說,為了解決浙江的“電荒”,從省委書記、省長到地方行政官員,該跑的都跑了,能想的都想了,能用的辦法都用了。有人形容說:浙江人已經全方位的“觸電”! 據浙江省計委基礎產業建設處副處長陳海濤介紹,2004年,全省有6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機組投產,2005年起的三年內,這一數字分別為400多萬、500多萬和700多萬。這意味著,若不考慮較目前更快的經濟增長速度,2005年后,浙江 省的電力供需才有可能基本平衡。“2004年,將是最為艱苦的一年”陳海濤說。 在電荒形勢下,浙江省內的發電廠已在超負荷運行:目前浙江省發電廠全年的等效利用小時數已超過7000,每天運轉超過19小時,而按正常的運轉、檢修情況,這一數值僅為5000至6000小時。 以往被認為是應對缺電特殊辦法的許多有序用電政策,如今都已成了常規手段。從影響最小的錯峰填谷到輪流供應,到最后的拉閘限電,能用的應急措施都已經用上了。 浙江省目前正在謀劃建立涉及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等多個方面的能源安全體系。這一能源安全體系由省政府牽頭,包括省計委、省經貿委等在內的多個相關部門都將派出負責人參與籌劃。省政協一位人士說,相關的調研工作將于今年年底開始,明年四五月份調研報告就將產生。 事實上,據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的一位負責人介紹,為解開限制浙江發展的能源瓶頸,浙江省在采取應急措施的同時,意在長遠的一攬子計劃已在浙江省化為行動或列入議程。 2003年11月9日至21日,由浙江省省長呂祖善帶隊,包括全省11個地市市長、大型能源集團負責人在內的代表團北上“謀煤”。浙江省能源集團公司及其下屬的浙江富興電力燃料公司,在山西和內蒙古先后與5家煤炭企業簽署了中長期的煤炭購銷合同,根據這些協議,到2010年,浙江省可從這5家煤炭企業獲得4000多萬噸的動力煤供應。 這是浙江首個煤炭供應中長期合同。而這一合同,恰恰與今年上半年浙江為填補電力缺口提出的“三個一千萬”計劃遙相呼應。這一計劃是:在今后5年內,浙江確保1000萬千瓦電力裝機建成投產,確保1000萬千瓦電源項目開工建設,確保1000萬千瓦儲備電源項目的前期工作。 一位知情人士還介紹說,私下里,浙江、山西兩省還曾就聯合投資在當地開發煤礦、建立電廠一事進行過商談。 這在記者的隨后采訪中得到了驗證。浙江富興電力燃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工作部主任陳建平告訴記者,該公司近期打算在山西投資一個年產量約150萬噸的煤礦,按照目前的形勢,以后這方面的投資估計還會增加。但陳同時也認為,這些投資究竟能帶來怎樣的效果,目前還無法預計。 在謀求與外省市合作的同時,浙江省境內,一些正在籌備或建設階段的電力項目也在快馬加鞭地展開。去年,華能玉環電廠、半山天然氣發電工程、國華寧海電廠3個項目可行性研究已獲國家批復,灘坑水電站、溫州電廠三期、蕭山和鎮海天然氣發電工程等4個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已獲國家批復。在建項目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長興電廠2號機、秦山核電三期2號機組等項目提前建成投產,嘉興電廠二期等一批在建項目部分機組將陸續在今年提前投產。 據悉,今年浙江將在去年新增138.5萬千瓦裝機容量的基礎上,確保243.5萬千瓦的電力裝機建成投產。同時,投資112億元完善電網設施。浙江能源集團公司提出了“三個提前”目標,分別為嘉興二期1號機組提前至2004年8月投產,2號機組2004年底建成投產;長興二期、溫州三期提前到2005年底建成投產;浙能蘭溪電廠1號機、浙能樂清電廠1號機提高到2007年底建成投產。 應急背后的隱憂 面對極度缺電的現實,浙江省有關部門也開始對熱電廠項目的審批開了“綠燈”。記者在浙江省經貿委能源處采訪時,就連續碰到了幾批前來辦理電廠審批手續的企業負責人。 而事實上,據業內人士介紹,浙江省目前正在鼓勵各縣市上馬熱電聯產項目。 “三個一千萬”的提出和熱電廠項目的紛紛上馬,也引起部分業內人士對未來電力過剩的擔憂。杭州半山電廠策劃部副部長高德明認為,按現在的發展形勢,未來省內電力過剩的局面完全有可能出現。而屆時,小型熱電項目也將不得不面對被淘汰的現實。 不過,陳海濤的看法相對樂觀。“誰也無法預測到以后的經濟發展速度,所以只能寄望于現在的規劃跟以后的經濟發展速度是吻合的。”陳海濤說:“像浙江這樣一個經濟發展較快的省份,用電需求應該會進入快速增長期。不怕電多,就怕電少。退一萬步說,電多了可以競價上網,引入市場行為。” 面對可能出現的一哄而上的局面,也有一種擔憂———中小型水電站投資過熱,一些地方把廢棄的電站重新包裝之后上馬,勢必會造成資源浪費。為此有人呼吁,民營企業投資水電產業,應該順應國家電力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本著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宗旨,做好中長期規劃,不要以犧牲資源的代價換取眼前利益。 業內人士認為,電力管理體制的壟斷經營是影響小水電發展的主要問題,而小水電企業的效益與電網有著直接的關系。管理體制的問題有可能使民營發電企業面臨種種難題。要改善這樣的局面,需要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