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市場信心不足 使用率低透支消費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5日 10:37 中華工商時報 | ||||||||||
實習記者 鄭盎 記者 楊聯民 上海報道 “從現在來看,信用卡發行量過低。國際間已經證明,商業銀行真正要取得優良效益,主要來自信用卡”。近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銀行卡高峰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陳靜做如此強調。他還說:“廣大群眾小額信貸也需要信用卡,這方面更有很大的空間。”
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到2003年年底,全國銀行卡發卡機構(包括香港)發展到141家,發卡量達6億多張,但其中信用卡僅3000萬張。 據了解,國內發一張信用卡不僅能夠使銀行獲取高達18.25%的年利率(具體換算下來,每一天的利率就有萬分之五。也就是如果你透支了10000元,那么每一天你都要付給銀行5元錢的利息),而且還可以從客戶刷一次卡的過程中得到1.6%的提成(國際上有通用的8∶1∶1法則,即商戶在提供刷卡的時候必須扣除2%的手續費,其中的8成交給發卡行,1成交給收單銀行,還有1成是給中介機構)。 從銀行角度看,在中國80%的貸款業務來自企業,而這一塊業務的發展空間并不大。銀行要想進一步擴大自己的信貸業務就必須發展個人貸款業務。如今住房信貸、汽車信貸等已經成為個人信貸業務的主流,下一步發展個人信用卡業務無疑將成為銀行發展個人信貸業務的突破口。對于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而言,四大國有銀行因為網點的優勢已經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個人儲蓄業務,發展信用卡業務是他們挑戰國有銀行,爭取個人業務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位不便署名的經濟學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總結起來有三點,銀行體系的健康程度、市場經濟發展程度、還有信用體系評估健全程度,這些均滯后中國信用卡市場發展。 工作兩年的上海人王先生有三張信用卡,但實際使用率并不高,透支消費更少之又少。他告訴記者,透支消費并不能讓他接受。有調查顯示,像這種抱不愿背債,賺多少用多少心理的人在上海占很大比例,在他們看來信用卡和借記卡差別不大。有業內人士透露,長期不用的“睡眠卡”已占到上海銀行卡總量的1/2到3/4。 全國可以受理信用卡的聯網特約商戶只有20萬家,不到全國商戶總數的3%。不僅如此,即便在能刷卡消費的場所,也并非所有的柜臺都可以刷卡。在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上海不少市民就遭遇到使用銀行卡不被“相認”的情況,甚至被ATM機器“吞卡”,不少商家還借故拒用銀行卡。盡管原因種種,但最終還是因為銀行提取扣率過高。對于商戶而言,如果用信用卡結算,便意味著至少有1%的經營收入被“白白刷掉”,受理信用卡目前成為商戶一項額外的負擔。去年上海發生的永樂家電“罷刷”銀行卡事件更是讓持卡消費者信心全無。人們不禁要問,辦信用卡到底有什么用。 信用卡危機去年席卷韓國。前面提到的那位經濟學家告訴記者,韓國發生信用卡危機的主要原因是,其信用卡體系缺乏“循環信用”。中國目前尚不會發生類似危機,因為中國信用卡市場從一開始就引進了循環信用模式。舉例來說,客戶本月共刷卡800元,月底結賬時,中國的銀行最低只要求償還欠款總額的10%,而韓國銀行則要求一次還清,這對持卡人造成很大壓力,進而紛紛轉投其他銀行。韓國銀行為爭奪客源,經常互相壓低欠款利率,甚至接納從別的銀行轉來的持卡人所欠債務,壞賬由此產生,并造成惡性循環。中國消費者目前仍只把信用卡當作支付工具,但信用卡最終會在中國成為“無抵押貸款”。 記者在上海街頭注意到,信用卡的營銷推廣已經無處不在。大街上,地鐵站,甚至是一些娛樂場所都可能找到各式各樣的信用卡辦理點。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銀行卡高峰論壇上,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如果只是追求發行規模而忽略一切,中國信用卡市場將后患無窮。
|